本刊評論員
前一段我們主要是擔心通貨膨脹,現在,形勢變化,又有人提出通貨緊縮問題。那么,我們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是不是價格下降都是不好的?從通貨膨脹到人們提出的通貨緊縮是怎樣一個過程?對我們哪些是不利的,哪些又是有利的,難道沒有有利的一面嗎?
通過投資、消費、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根據目前形勢,我們要擴大內需,提高消費,歸根結底是個人最終消費需求,有比較大的難度。如何提高個人最終消費需求?首先是個人消費主觀愿望,除了比較富有、已經充分消費、甚至過度消費的人以外,大多數人都有積極的或者強烈的消費愿望。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人們才進入了小康,人口又很多,當然,也受到制約條件的影響,下面將講到。有愿望,就要看有錢沒有,有錢敢不敢花。第二,就是支付能力。第三,就是消費環境。能不能買到東西,現在,商品很豐富,不成問題。方便不方便,現在商業發達,市場發達,物流發達,很方便。金融和信用發達程度如何,正在蓬勃發展中,刷卡普及了。第四,是很重要的,就是我在自己所有的錢當中能夠花多少,要留多少錢以備一些重要的用途,在目前,在我國,就是大家所說的養老、醫療、教育等等,也就是保障制度,也是消費環境的組成部分。從四個方面來看,保障制度需要長期建設,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其它方面都沒有大的問題,主要是支付能力問題。但是,提高個人收入也不是說解決就能解決的。政府能夠馬上采取動作的也就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補助水平。我們可以分門別類地分析一下。公務員、教師等,在社會中是少數,提高收入必須根據國家的財力的增長,所以不可能不受限制地增長,而且往往成為物價上漲的指標,漲工資的效果被打折扣。國企的人員,人數也不多,也不能無限制上漲。農民,要靠自己想辦法,是不是就要依靠農產品漲價?下面還要分析。大多數民企職工,在經濟速度下滑的形勢下怎么提高收入,工資能夠不下降就是好事。所以說在目前情況下要提高個人最終消費需求,本來就要指望提高個人收入,看來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通貨不膨脹,價格下降,人們所持有的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不下降,反而上升,是很有利的。
當然有人說了,貨幣貶值,有人覺得存錢不上算,要購物保值,但是現在人們能買什么,一般耐用品都有了,再買也沒什么用,也要貶值。買股票不行,買黃金也不一定保險。實際上越貶值,人們往往要多存錢,比如原來十萬元就夠養老了,現在三十萬也不夠。因此,通貨不膨脹也是提高個人收入進而提高個人最終消費需求的重要方面。
價格比較平穩或下降,人們才敢買車和用車,才買得起房。同樣的錢可以買更多的東西,才敢于消費。交通、食宿、門票費用下降了,人們就會去旅游。人民幣升值了,人們會去國外旅游和購物,能出國留學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為什么我們有時會對通貨緊縮感覺不好,對適度的通貨膨脹感覺還好呢?因為通貨緊縮往往和經濟下行相關,當然經濟發展了,許多產品價格下降,這種情況最好了;通貨膨脹往往和經濟發展速度上升有關,當然也存在滯脹的情況,這種情況更加糟糕。
現在雖然許多產品價格下降了或者下降了許多,但是必須看到,許多產品前一階段上漲了許多,現在的下跌有些部分只是相互抵消,有些產品下跌了后只是部分回歸,比起上漲之前的價格水平還是高了一些,有些產品是更加低了一些,但是跌幅消化掉前一階段上漲的部分,實際上并不像我們看到的那么大。
大部分人都應該歡迎貨幣升值,不歡迎貨幣貶值,自己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有什么好?除非只有自己賺錢的速度比貨幣貶值的速度還要快,或者從通貨膨脹中找到好處的人。可是人們都希望自己賣出去的產品價格上升。往往有些學者對價格下降、通貨緊縮特別反對,對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等等卻往往認為是有益無害,有些偏愛。
前一階段,石油價格上漲太快了,其中確有投機的因素,所以是保持不下去,下跌是正常的,當然是否應該下跌到今天的水平,是否有利于節能和環保,可以討論,但是下跌之后,許多下游產品的利潤空間就大多了。
一些農產品價格上漲,供給就增多,價格自然就會回調。對于穩定社會價格水平是有益的,當然下調過多,要積極應對。也不能指望價格一直往上。其實有時你漲價,帶動了別人漲價,你的成本也上升了,漲價的收益會大大打折扣,甚至入不敷出,并不劃算。農民并沒有得到更多的實惠,流通領域倒是賺了錢。所以要嚴防通脹,也要注意通貨緊縮,努力保持通貨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