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發出《關于清理整頓涉農價格和收費的通知》,要求各地價格、財政部門會同農業、糾風等部門對涉及農民負擔的價格和收費進行全面清理整頓。
一、清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清理整頓,各地累計取消或停止收取319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免收22項收費,降低109項偏高的收費標準或涉農價格,涉及金額28.74億元。此外,經國務院同意,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停止征收集貿市場管理費和個體工商戶管理費,減輕社會負擔約170億元;2008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出通知,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國統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涉及收費金額190億元。其中包括畜禽及畜禽產品防疫費、農機服務費、新飼料添加劑審批費、進口飼料添加劑注冊審批費以及暫住證工本費、勞動合同鑒證費等多項涉農收費項目。
(二)加強了涉農價格和收費監管
各地按照國家部署和要求,通過清理整頓、全面梳理相關文件,進一步完善了現行涉農價格和收費政策。如安徽省物價局發出《關于公布涉農收費和價格的通知》,向社會公布了保留的涉農價格和收費。湖南省先后發出《關于公布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標準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明確涉農價格政策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涉農價格和收費政策。各地通過公示收費項目和標準,強化社會監督,規范了執收單位的收費行為,為促進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創造了良好氛圍。
(三)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維權意識
在清理整頓工作之初,各地通過各種方式廣泛宣傳清理整頓涉農價格和收費工作,如遼寧省營口市在清理整頓工作期間發放涉農收費手冊3萬余份,葫蘆島市發放惠農價格和收費政策宣傳單2.4萬份,遼陽市印發涉農負擔檢查宣傳單3000多份。清理整頓后,各地相繼公布清理取消的涉農收費,公示清理后保留的涉農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和價格,宣傳國家有關惠農政策。經過清理整頓,農民群眾加深了對涉農價格和收費政策的了解,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深入人心。
二、相關政策建議
(一)加強對農民負擔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地要把減輕農民負擔作為三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視,繼續堅持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的工作制度以及誰主管、誰負責的專項治理部門負責制,強化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鞏固減負成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二)進一步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投入
進一步深化農村行政體制改革,規范機構設置,加大對貧困縣、鄉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基層政府的正常運轉和農村義務教育的正常投入,防止各種亂收費現象發生。加大對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的財政投入,多方面支持農村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別。加強對支農資金使用的監管力度。
(三)加大對惠農政策的宣傳力度
有關部門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宣傳欄以及召開村民會議專題講解等方式,切實加大對種糧補貼、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中小學教育以及其他相關惠農政策的宣傳,增強農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同時,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政策培訓,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和業務水平,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宣傳好、解釋好、運用好,使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
(四)認真落實好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
各地要按照有關要求,認真落實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在創新方式、落實責任上下功夫。除公示涉及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價格和收費外,還應公示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除在鄉鎮政府統一公示外,還要督促涉農收費單位在收費現場進行公示,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給農民群眾。
(五)加強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監管
各地要按照《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強對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的指導、監督和管理。既要積極引導農民自愿出資出勞建設村內道路、農田水利等公益事業,也要防止范圍過寬,標準過高,超出農民的承受能力,將“一事一議”籌資變成固定的收費項目,加重農民負擔。積極探索建立以政府補助資金為引導、籌補結合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新機制。
(六)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督檢查
各地價格、監察、財政、農業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收費、建房收費、身份證收費、殯葬服務收費、計劃生育收費以及農村用電用水價格的監督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嚴肅處理,保持對增加農民負擔的高壓態勢。將檢查與調查研究結合起來,認真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及時解決“三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健全農民負擔信訪舉報制度,強化輿論和群眾監督,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