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與“獨處”
Benny Mum
現在育兒都推崇“親子”,“親子教育”、“親子閱讀”、“親子游戲”、“親子裝”……這的確是一個好現象,也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任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多創造“親子”機會。正因如此,寶寶備感安心,充滿自信父母和孩子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能騰出充裕的時間和Benny在一起,嬉戲玩耍、讀書講故事、散步逛街、說笑聊天……兒子做什么都有我參與的份兒,甚至形影不離。有段時間。兒子特別依賴我。只要我在家,即使稍微離開片刻,他就會邊玩邊喊“媽媽,過來!”直到我回到他身邊;遇到玩不轉的玩具,他不再嘗試,干脆直接放到我手里,“媽媽,不會。”在大家面前表演節目,他總要拖上我,“媽媽,一起!”……
我意識到,這種狀況雖不可怕但有點糟糕,需要有點改變。然而,孩子的情感又是那么的脆弱,需要小心呵護不受傷害,,到底該怎么做?
偶然聽到一種說法,“獨處也是一種能力”。細細體味,這話放在孩子身上,從某種角度來說也不無道理。我小心翼翼,開始為Benny創造“獨處”空間。剛開始只是坐在兒子的視野范圍內,靜靜地看著他玩,鼓勵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過幾天,在告知他的情況下離開一會兒,但一直保持“聯絡”,讓他知道媽媽就在附近,并沒有忽略他、不管他。再后來。他可以一人玩得熱火朝天、相當投入,而我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享受一會兒“獨處”的樂趣。漸漸地,以前的種種狀況真的得到改善,和Benny待在一起的時間依然很多,但孩子獨立了不少。
當然,“獨處”的空間并不意味著必須讓孩子獨自一人待在某處。有時,我坐在沙發上看書,Benny也會拿來他的小書,坐到我旁邊靜靜地看(雖然堅持不了多久);有時,提前吃完飯,兒子纏著要我陪他未果(大人們都沒吃完),他就會拿著玩具坐到餐桌旁的地毯上自己玩;晚上,他可以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聽著大人們哼唱兒歌,甜甜地睡著…這些時候,雖然仍有陪伴,但那早已不再等同于“依賴”。
紙尿褲再利用3妙招
盛唐遠觀
妙用一:護角
把紙尿褲用過的部分剪去,留下未用部分。把桌角、地臺角護上,用寬透明膠帶粘牢,就可防止寶寶學步學跑玩耍時磕碰受傷。特別適合比較寬大銳利的,或者高度在75cm~95cm內的直角。至于地臺的角不過是怕寶寶摔倒時不小心頭部碰到這些銳角而受傷。因此20cm~30cm高的地臺角也耍護住。
妙用二:吸濕
寶寶摘掉紙尿褲后的一段練習時間內,不小心尿濕了地面,廢紙尿褲就可以成為使用抹布前吸尿的好工具。因為如果直接用抹布吸的話,抹布經常吸尿又不經開水燙過,很快就會爛掉。而用廢紙尿褲先行將尿吸干再用抹布擦的話。很好擦,也不會特別損傷抹布。
還有,家里如果安裝凈水裝置,用桶接排出的廢水,如發生溢水,也可以用此吸水。
妙用三:擦皮鞋
紙尿褲是給小寶寶用的,對寶寶嫩嫩的皮膚都很好,何況對咱大人的皮鞋呢!用此蘸液體油來擦皮鞋、皮包、真皮沙發,特別適合。呵呵,擦出來的皮具千萬不要太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