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荷
癌癥一直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06年我國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癥,腫瘤已成為人類死亡的第一殺手,每年的4月15日—4月21日被定為全國的腫瘤防治宣傳周,以引起人們對腫瘤防治的重視——
常規體檢中包括肝腎功能、心電圖、B超等。沈陽慈銘健康體檢中心資深專家劉銳蘭說:“可能受經濟條件制約,或不懂相關知識,除非自己感覺不適,體檢時很少有人提出檢查具體項目,甚至覺得X線、CT等就可排查一切病癥。事實上,40歲以上的人應做腫瘤排查,進行腫瘤標志物檢查。”腫瘤標志物,這個聽起來可怕又似乎有些陌生的名詞,究竟代表著什么呢?
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據遼寧省腫瘤醫院肝膽科付慶才主任介紹,腫瘤標志物是指腫瘤組織和細胞由于癌基因及其產物的異常表達所產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質,這些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質,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疾病中,幾乎不產生或產量甚微。通俗地說,是指由腫瘤組織產生的、存在于腫瘤組織本身,或分泌到血液或其他區域的體液,或因腫瘤組織刺激,由人體細胞產生,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參考值的一類物質。腫瘤標志物臨床應用意義在于:輔助診斷;監測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觀察療效;判斷愈后;腫瘤的鑒別診斷等。
腫瘤標志物檢查十分簡單,只需抽取空腹靜脈血1~2毫升,與查血常規、乙肝等項目一樣,沒有太多禁忌,一般體檢中心和醫院都能檢查。
腫瘤標志物是否是腫瘤前兆
王女士體檢測了腫瘤標志物。結果報告單上說她CEA、CA50和CAl99等多個腫瘤標志物指標升高,臨床高度懷疑她患有消化道腫瘤,建議做進一步檢查。王女士和家人嚇壞了,趕緊到醫院做胃鏡、腸鏡、CT、MRI,全身PET/CT掃描檢查,并沒發現腫瘤。醫生建議王女士定期復查。每次查腫瘤標志物,依然偏高,但其他檢查卻又沒問題。
王女士再次復查時,與醫生交談時無意中提到的“我連家里的貓都沒心情喂了”引起了醫生注意。原來王女士是位全職主婦,家里養了兩條狗、三只貓,每天與這些寵物同吃住,很密切。醫生認為王女士腫瘤標志物偏高很可能與寵物有關,建議她與愛犬、愛貓暫時隔離,三個月后再復查。三個月后,王女士如期到醫院復查,原來偏高的腫瘤標志物指標全部恢復正常。
原來,腫瘤標志物除了與腫瘤有關外,還受很多因素影響:1.一些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腎病、糖尿病及服用過某些藥物等。2.生理變化及一些不良習慣,如懷孕、吸煙、酗酒等。3.抽血過程中污染、抽血引起紅細胞破裂、標本保存不當、試劑差異及檢測欠規范等也會干擾檢查結果。甚至與寵物接觸太親密等都可能導致腫瘤標志物水平升高。
付主任指出,體檢時受檢者腫瘤標志物高不一定有腫瘤,其意義在于提示。排除一些影響檢測結果因素后,再決定是否隔2~4周再檢測。付主任也解釋說,腫瘤標志物的結果一般只會“定性”。所以報告單上通常只有“陰性”或“陽性”。“陰性”者,多數沒有腫瘤發生。而對于“陽性”者,醫生往往會建議復查。徐醫生建議,可疑“陽性”結果的復查宜用“定量”檢測。定量檢測值分兩種情況。一,輕度升高(超過正常參考值不是太多),發生腫瘤的可能性比較低,可考慮進一步檢查,或動態觀察。二,中重度升高或多項指標持續升高,腫瘤發生的可能性很高,盡快做醫學影像學和細胞病理學的檢查。
同樣,腫瘤標志物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相關腫瘤。例如在肝癌病人中,肝癌標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陽性率僅達79%~90%,也就是說還有10%~30%的原發性肝癌患者AFP是正常或只有輕度升高。受檢者也要注意。
腫瘤標志物檢測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防癌檢查或癌癥的早期發現目前主要依靠現代醫學影像(內窺鏡)學、細胞病理學和檢驗醫學及臨床醫師等的互相配合。付主任特別強調,腫瘤標志物決不是惡性腫瘤的診斷指標。腫瘤標志物檢驗結果升高不等于惡性腫瘤,只能看作是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如何“亡羊補牢”
付主任說:如果成為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首先要做到的是調整心態。高危不代表一定會得惡性腫瘤。不同的高危因素側重點也不同。根據側重點改變自己壞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最重要的是要定期檢查。比如,肺癌的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胸片,胃癌高發人群則應重視胃鏡檢查。有條件的話,45歲以上最好做得全面些,包括B超、胸片、胃鏡、肛腸指診、宮頸刮片、乳腺紅外線檢查等,每年花三五百塊錢,基本能夠涵蓋高發癌癥的70%以上。
【鏈接】:
教你看懂“腫瘤標志物”
1. 甲胎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參考值:血清<7.0ng/ml
AFP是人體胎兒期血液中出現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它在胎兒的肝細胞內合成,而到了成人期,肝細胞就會失去這種合成能力。因此AFP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極微,但在肝細胞功能發生異常,特別在患有原發性肝細胞癌時,血清中又可出現AFP升高,所以臨床上常常借助AFP的檢查作為原發性肝細胞癌的輔助診斷。
●需要警惕:肝癌病人血中的AFP比正常人明顯升高10倍至數萬倍,所以如果你的AFP檢查結果大于400ng/ml的話確實要引起警惕。
?誅無需恐慌:AFP升高也并非肝癌的專利。因為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或者肝硬化患者的AFP都會增高,不過這類升高一般不超過300ng/ml。普通肝炎AFP增高的時期不長,隨著轉氨酶恢復正常,AFP也會逐漸減少到正常水平。
除了肝炎,先天性總膽管閉鎖,開放性骨脊裂的胎兒,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等疾病的患者,其AFP指標也會有所增高。
值得一提的是,AFP增高有時還可能意味著喜事:因為懷孕也會使AFP指標升高,正常孕婦在妊娠3~5個月時AFP會達最高峰(一般不超過200ng/ml),以后逐步下降,到胎兒出生后恢復正常。
2. 癌胚抗原(英文縮寫:CEA) 正常參考值:血清<3.4ng/ml
CEA是首先在結腸癌病人的血清中發現的一種糖蛋白,在胎兒3~6個月的血清中也可以檢測到,所以稱作癌胚抗原。
●需要警惕:研究顯示,原發性結腸癌患者出現CEA增高的比例達45%~80%。除原發性結腸癌以外,胰腺癌、膽管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統腫瘤的陽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因此,如果你在體檢中發現CEA增高,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去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誅無需恐慌:除了上述癌癥,其實部分患有良性腫瘤、炎癥和退行性疾病,如結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變病人的CEA也會升高。不過,這類“升高”遠遠低于惡性腫瘤,一般小于20ng/ml。
此外,吸煙者人群CEA普遍高于非吸煙人群,約在5.5ng/ml左右。
3. EB病毒殼抗原免疫球蛋白A(英文縮寫:VCA/IgA)正常參考值:血清≤12U/ml
EB病毒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 (英文縮寫:EA/IgA) 正常參考值:血清≤12U/ml
EB病毒對于很多廣東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它是鼻咽癌的標志物。在鼻咽癌患者中,90%以上EB病毒的VCA/IgA和EA/IgA檢查呈“陽性”。若體檢中使用高質量試劑檢測,受檢者血液標本這兩項又是“陰性”,有專家認為5年內無鼻咽癌發生的可能。
●需要警惕:VCA/IgA、EA/IgA兩種抗體呈陽性者患鼻咽癌的比例分別為2%和30%~40%。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認為是鼻咽癌的高危對象:①VCA/lgA單項高(滴度)。②上述兩項指標均陽性。③上述兩項指標中,任何一項持續升高。
高危人群出現以下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做細胞學活檢和影像學等有關檢查:
1.鼻塞;
2.回抽性鼻涕帶血;
3.一側耳道溢液、耳鳴,聽力減退、單側耳悶塞;
4.單側頑固性頭痛伴復視及面神經麻痹、進行性增大的無痛性頸部包塊。
無需恐慌:在EB/VCA/IgA和EA/IgA陽性人群中,也有部分是鼻咽喉等部位炎癥所致。
4糖鏈抗原125(英文縮寫:CA125)正常參考值:血清<35U/ml
糖鏈抗原125(CA125)對于女性尤為重要,因為它是國際公認的卵巢癌主要相關抗原,在卵巢腫瘤的診斷、治療、監測、判斷愈后等方面作用顯著,是卵巢腫瘤診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指標,同時也是非卵巢癌中的重要參考指標。
●需要警惕:研究證實,卵巢癌病人的血清CA125水平會明顯升高,其他非卵巢惡性腫瘤也有一定的陽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結腸直腸癌32%、其他婦科腫瘤43%。
無需恐慌:非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卵巢囊腫、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雖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陽性率較低。此外在早期妊娠的頭3個月內,CA125也有升高的可能。
【溫馨提醒】:
不同醫院檢驗科腫瘤標志物檢測所使用的儀器、試劑原理各不相同,各實驗室各項目引用和自行調查統計的參考值不一定一樣,因此,不能隨意比較它們測量值的高低,而得出疾病輕重的結論。只有同一廠家型號儀器及配套合格試劑在規范化的檢測條件下得到的結果才有可比性。部分實驗室打印出的報告標明有檢測儀器和相應參考值,被檢者可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