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語
日常生活中,許多習慣和觀念已根深蒂固地印在人們腦中。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某些傳統觀點已遭遇嚴重的挑戰。
健康新說:
一天之計在于晚
俗話說:“一天之計在于晨。”因此很多人都喜歡早起,并習慣清晨鍛煉,認為早上空氣新鮮,利于健康。而美國一所大學的保健專家指出:人體的最佳活動時間是下午6~8點。眾所周知,人體的各種活動都受“生物鐘”的控制,一天24小時內,人體力的最高點和最低點都有一定的規律性,體力的最高點并不在清晨,而是在傍晚。此時,肢體反應的靈敏度及適應力達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壓也最為平衡,在這段時間鍛煉對健康最有益。
健康新說:
早睡早起易患病
“早睡早起身體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生活諺語。但近來,英國倫敦西敏大學的生理學研究人員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早起床者最易患肌肉痛、感冒、頭痛等疾病,因為早起床者的皮質醇分泌明顯高于晚起床者,而且一整天都會維持在高水平上,而皮質醇是一種激素,雖可應付情緒惡劣時體能下降發生的不良反應,但對我們平時的健康不利。
健康新說:
長吁短嘆安神解郁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長吁短嘆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消極和悲觀表現,其結果必然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日本心理學家近期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當人在悲哀時如能長吁短嘆2次,將會起到安神解郁的作用。在心情愉快之時長吁短嘆1次,也會對健康大有好處。
(注:以上健康新說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每個人還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