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魅力眾所周知。但何時、如何啟發寶寶學數學卻成了許多父母的心頭難題。本文將從敷學啟蒙的理念、方法,不同年齡段寶寶的數學水平發展等方面,與您一起探討,希望能幫您引導寶寶饒有興趣地步入數學啟蒙之門。
準備功課:熟知4個啟蒙理念
不管是哪種知識的啟蒙,快樂學習應該放在第一位。如果讓寶寶感到啟蒙是一個任務、一種負擔,繼而產生厭倦感,影響學習事小,重要的是會挫傷其學數學的積極性,甚至對學數學產生恐懼和厭惡心理。因此,學習時父母和寶寶都必須保持愉快的心情。如果寶寶感到煩躁、疲倦或饑餓時,應先處理他的需要。如果您的情緒不佳,也必須先自我調適,才能愉快地教導寶寶。下面幾點數學啟蒙的教育理念,需要予以關注。
1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
既然對學齡前的寶寶進行的是數學啟蒙教育,那就不能是課堂式、灌輸性教學。這樣不僅不符合寶寶的年齡特點,難以收到學習效果,而且會引起寶寶的反感。應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既需要活動形式的輕松,又需要引導語言的寬松,建議用寶寶能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以豐富寶寶對數學的感性認識,為他日后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2遵循數學的循序漸進
數學是一門知識內容連續性極強的科學,前后知識的銜接非常緊密,一旦出現跳躍前進或新舊知識嚴重脫節的現象,就很容易造成寶寶學習上的混亂,既不利于寶寶理解知識,也不利于記憶知識。提示您應按照寶寶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進行數學啟蒙,切不可拔苗助長。

3在生活和游戲中教育
父母對寶寶進行數學啟蒙的關鍵失誤在于。不能將數、量、形的知識從寶寶生活游戲中抽離出來。寶寶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學知識的環境中,伸出小手有5個手指,衣服上的紐扣是圓的,積木在盒子里……這類數學知識的存在,需要您有意辨識,由此引導寶寶在生活和游戲的無意中體驗數、量、形的概念,而后再啟發寶寶了解數學知識,這樣既輕松又有趣。
4鼓勵寶寶的探索
家長的過分保護是對寶寶學習上的限制,而急于求成、盲目干涉也是對寶寶探索機會的剝奪。應給寶寶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允許他自己去嘗試、犯錯、感悟,您只需以旁觀者的身份細心觀察,了解其思維和動作的特點、過程,發現問題,及時點撥、指導,讓寶寶在體驗、探索中獲得數學的感性經驗。
教子必知:寶寶數學能力的發展
數、量、形和關系是數學的四大內容。下面介紹3個年齡段的寶寶在數、量、形和關系方面的發展特點。父母們可據此把握自家寶寶的數學能力發展特點。
能力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性,因此當寶寶數學能力與下表對應年齡段水平稍高或稍低時,都屬正常情況。當寶寶并沒表現出相應年齡段的數學水平,那您需反觀之前的教育,是不是還未或很少對他進行數學啟蒙教育。
具體執行:實戰方法總動員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提供給寶寶適宜的材料、學具、環境等,讓他在自己的擺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獲得數學感性經驗和邏輯知識的一種方法。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起源于動作,抽象水平的邏輯思維能力來自于對動作水平邏輯意義的概括和內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多運動。大腦就會日益發達,繼而促進智能的提高。可見,操作在兒童數學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數學中的分類、排序、比較、分合、計數等內容都可以通過操作法來進行,如請寶寶掰香蕉來學習計數;給寶寶提供顏色、形狀、大小各不相同的10粒紐扣,可引導他在擺弄中認識形狀、探索可排列的順序或方陣、按不同規律排序等。
家長可為寶寶提供些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或玩具。如紐扣、瓶蓋、豆子、杯子、積木、筆、游戲棒、撲克牌等,讓他在動手操作、分分、數數的活動中獲得有關分類、排序、比較、匹配等數學知識和技能,掌握粗淺的數概念。
在上述方法的運用中,父母需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1)保證時間
知識的建構需要過程。而對寶寶來說。這個過程所要花的時間可能更長。父母要給寶寶足夠的操作時間和機會。比如教寶寶認識三角形時,開始可先不出示教具,只告訴他三角形必須是有三條邊、三個角,讓他從許多圖形中找出三角形。也許很多寶寶只能找出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這時您不要急于告知答案,只是引導他想想三角形的特點,提示他數數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如果給寶寶足夠的操作時間和機會。他就能夠在嘗試錯誤中進行反思、琢磨、比較,進而掌握數學相關知識。
(2)重視主動性操作
有些父母在讓寶寶動手操作時,常讓他按自己的指令進行,如把第一根和第三根木棒拿出來比比誰長,而忽視了讓寶寶去主動操作。這樣做實際上沒有發揮寶寶的主體作用。也沒有給其數學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心理環境,因而不利于培養寶寶的學習興趣和發展其思維能力。
(3)及時評價指導
您可以通過對寶寶操作過程的觀察,發現他對操作任務的理解程度和操作材料的使用情況。既可及時發現寶寶操作的成功之處,以便予以肯定和鼓勵,又可及時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從而適時提出建議和指導,以激勵寶寶的積極思維,啟示他發現尚未發現的知識。
2游戲法
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兒童感興趣的活動中,讓兒童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游戲活動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方法。游戲法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有利于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其實就是用游戲來承載數學。
游戲法的種類很多,上述操作法也可以看做游戲法的一種,此外還有:
(1)情節性游戲:這類游戲具有一定的游戲情節、內容和角色,通過游戲情節的安排來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比如和寶寶扮“喜羊羊和灰太狼”,在他們的爭斗中植入要學的數學知識。父母應注意游戲的過程不宜太新奇、規則不宜太復雜,以免寶寶分散注意力。
(2)競賽性游戲:不僅能滿足寶寶的好勝心理,而且有助于他對知識的鞏固和發展其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父母可同寶寶一起比賽猜拳數數、猜手指、分紐扣、比高矮、挑游戲棒等。
(3)運動性游戲:指寓數學概念于體育活動中的游戲。它滿足了兒童好動的天性,又滲透了數學的基礎概念。如教給寶寶數的組成,可通過擲飛鏢等運動性游戲來記錄某一總數中不同的投擲結果,如5個飛鏢,投中3個,未投中2個,再根據對投擲結果的歸納來學習數的組成。
(4)運用各種感官的游戲:這類游戲主要強調通過不同感官進行數學學習,強調寶寶對數、形知識的充分感知。如在學習認識、區別幾何圖形中,可讓寶寶通過看、摸等活動來感知、區別圖形的不同特征。
(5)數字智力游戲:這是一種運用數學知識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為主的游戲。如根據寶寶發展階段,讓他動手操作七巧板:沿實線剪出七塊幾何圖形卡片,用七塊圖形卡片按圖示拼圖案,發揮想象力拼出
各種可愛的圖案……這能極大地調動寶寶思維的積極性,培養其靈活性、敏捷性、獨特性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比較法
比較是思維的一個過程,是通過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的比較,讓寶寶找出它們在數、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在比較過程中,寶寶首先要在比較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間建立起聯系,才能做出判斷,因此比較的過程也促進了寶寶的思維發展。
比較法的種類有很多:
簡單的比較是指對兩個(組)物體的數或量的比較,如比較兩根線的粗細或長短。
復雜的比較是指兩個(組)以上物體的數或量的比較,如比較哪組圓形最多?哪組最少?
連線比較:將圖片上畫的物體和有關的物體、形狀或數字等,用線聯系起來進行比較。如:
4故事法
故事中有具體生動的形象、引人入勝的情節,還表現了一定的幻想和夸張,這些均符合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因此,可借助講故事或讀故事的形式,對寶寶進行數學啟蒙,他會在興致勃勃中進入數學學習狀態。
當您給寶寶講故事或者一起讀故事時。不妨選些帶有數字的故事。例如:小明的貓生了5只小貓,3只是黑色的,2只是白色的……也可以利用寶寶喜愛的動畫片情節進行“數學新編”,如羊村有8只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村長先把喜羊羊救出來,然后他們一起救出懶羊羊和美羊羊,并再次進入狼堡中。現在的狼堡里有多少只羊呢?
5討論法
和寶寶一起討論。能夠起到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探究的作用,進而促進分析、歸納的能力,有利于其對數的初步概念的形成及思維的發展。
寶寶數學學習的重點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促進思維的發展,討論的過程比討論的結果更重要,鼓勵寶寶積極參與討論,開動腦筋。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才是討論的目的所在。在討論過程中,家長需觀察分析寶寶的反應,鼓勵寶寶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寶寶自己得出結論,還能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6欣賞法
以數、量、形、空、時等數學內容的現實環境或美麗圖畫,吸引寶寶進行學習前的感知,在欣賞、感知中蔭發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體驗初淺的數學知識和內容,如和寶寶一起看由圓形拼成的蝴蝶圖形,鼓勵他認識和辨別圓形。
以上分述了各種方法,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都需綜合處理、慢活運用。數學。深不可測而又妙不可言。如果能讓寶寶切實感到:數學是有趣的、美麗的、好玩的、有用的。那么我們的付出才能獲得最美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