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都說十月懷胎,但事實上,有一些胎寶寶因為或這或那的因素,在媽媽的子宮里沒呆足40同就提前來到這個世界。養育這些早早降生的寶寶,媽媽們也需要采取特殊的方式。
早產兒的判斷
早產兒也稱未成熟兒,指胎齡<37周(<259天)的新生兒,一般出生體重多小于2500g。早產兒各器官功能多不成熟,出生后早期可有呼吸、循環、血液及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異常表現,如呼吸困難、喂養困難、體溫不升等,常需要特殊監護及治療才能度過生命早期最危險的階段。
養護早產兒
當早產兒脫離早期的生命危險后,最重要的就是喂養與護理。
在喂養方面應當鼓勵盡早母乳喂養,因為早產兒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能量、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可使早產兒在較短時期內恢復到正常出生體重。但對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協調的小早產兒需經鼻飼喂養保證入量,可擠出母親的乳汁,也可用特殊的早產兒配方奶粉。原則上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每次喂奶量越少、喂奶間隔時間也越短,并且要根據奶后有無腹脹、嘔吐、胃內殘留液及體重增長情況進行調整。
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極易感染,所以環境清潔、護理操作無菌非常重要。要每日洗澡。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臀部,保持臍帶斷端清潔與干燥,注意不要擦口腔黏膜。
早產兒的監護
早產兒作為發育不成熟的特殊群體,早期的營養狀況對機體的各器官功能可產生長期乃至終生的影響,所以出院后的早產兒監護要持續進行。一般早產兒追趕性生長常表現在1歲以內,尤其是前半年。應每日測體重、每周測身長和頭圍。在達到計算胎齡前,早產兒的生長可參照正常胎兒在宮內的生長速率,平均體重增長15g/天,身長增長1cm/周,頭圍增長0.5~1cm/周。
早產兒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在出生后第1年應定期到醫院檢查以了解生長發育狀況,了解有無發育異常情況。如早產兒由于自身發育不成熟,后期可出現視力、聽力的異常,腦發育不全甚至嚴重的腦癱。在每月的定期檢查中可及時發現異常,及時干預、治療,可改善預后。所以早產兒的定期檢查應堅持到3歲以上,尤其是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的孩子可能發生后遺癥的幾率越大,越應重視。一般6月齡內每月查一次,6~12月齡每2個月查一次,1~2歲每3個月查一次。特別注意要盡早到專科醫院檢查視力和聽力。另外,家長的眼光與醫生的眼光是不同的,一般家長發現孩子不正常多是晚期了,所以要重視1歲內的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