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在帶養孩子的過程中,許多家長都會碰上或這或那的教育難題。《家庭&育兒》雜志推出“教育碰碰車”欄目,特與藍袋鼠教育沙龍聯合主辦“教育碰碰車系列話題討論活動”。每期均有年輕父母感興趣的話題,希望您能把自己的經驗與藍袋鼠朋友以及《家庭&育兒》的廣大讀者分享。若您的觀點被采用,將贈當期雜志一本。
[主持人]一諾千金牽牽小園
同事家的孩子軍軍兩歲半,自小由爺爺奶奶帶,性格比較內向。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軍軍還是不愿意和小朋友玩,見到其他不認識的小孩就躲,和小朋友做游戲也總是不配合、不遵守規則。同事很擔心軍軍這樣的狀況上幼兒園比較困難。那么,大家對小孩不合群都有哪些見解呢?又有何應對的高招呢,
(悠悠媽)
找到內向的根源
牽牽小園(杭州)
經常有家長反映,說孩子跟著爺爺奶奶,性格會內向些,跟著爸爸媽媽相對會開朗些。原因在哪里呢?我想主要還是跟帶養的人有關吧。爺爺奶奶疼愛孩子,主要是從生活衣食上疼愛,缺乏跟孩子精神上的溝通交流,孩子得不到言語、動作上的鍛煉,尤其缺乏自信的底氣,就容易在陌生環境中變得膽小、不合群。對于這樣的孩子,如果已經開始跟爸爸媽媽在一起了,爸爸媽媽要多給孩子一些關愛,也可請幼兒園老師多給予一些關照。我想,只要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了,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變得開朗自信起來,也愿意跟小朋友們配合了。
欣賞你的寶貝
即使孩子真的不合群,家長也不要過分擔心。作為幼兒啟蒙教育的第一師,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不管學校老師、鄰居朋友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懷有信心,善待孩子發育階段出現的每個小波折,相信孩子一定能很快過渡到正常的狀態。家長充滿信心的眼神會傳遞給孩子信心和愛。
作為承擔教育重任的學校和老師,更要善待不合群的孩子,在看到孩子弱點的同時更應該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優點,利用優點給予孩子鼓勵和信心,讓孩子把自己的優點充分展示給同伴。
多賞識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一定能克服成長路上的坎坷,健康成長。
找到原因,慢慢改變
碧波蕩漾(煙臺)
我家孩子性格內向,小的時候則是特別內向,見了人總是躲,還不愿意打招呼。后來,我查找了原因,覺得孩子的內向主要是受大人的影響:孩子小的時候是公婆帶的,根本沒有什么社會交往。公婆還有一句座右銘:少說話,少惹事。家里來了客人,老公能躲開就躲開,不愿意多說話。我也不是個勤快人,雖然有很多朋友,周末卻很少來往,多是呆在家里。這樣的言傳身教很難培養孩子積極的社交心理。
后來,我有意識地帶孩子到有孩子的朋友家玩,也經常帶朋友家的孩子到我家玩,或一起外出。慢慢地,孩子從其他孩子身上學到了不少交往經驗,性格也慢慢開朗了。現在我也經常讓老公周末帶孩子去單位玩,找同事家的孩子玩。
不合群的原因每個人是不同的,改善是需要方法和時間的,急不得。比如被慣壞了、寵壞了的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也會不合群,這時家長就要采取措施讓孩子學會理解和關愛他人,但還是得慢慢來,急不得。
這個社會需要學會共處
亭亭玉立(合吧)
軍軍因為年齡小,出現不合群的行為是很正常的,再加上從小是老年人帶,可能戶外活動不多,缺乏與人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對于軍軍的家人來說,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主動創設一些機會讓軍軍在實踐生活中學會與別人相處。例如,利用孩子過生日,請幾個小朋友到家里玩,爸爸媽媽主動帶他們一起做游戲。相信有了爸爸媽媽的參與和激勵,軍軍克服了畏怯心理,會逐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再如,可以帶軍軍觀看表現和睦相處、團結產生力量的動畫片,如《海綿寶寶》、《哆啦A夢》,一邊看一邊引導他感受集體的快樂和與人共處的重要性,同時也讓他體會到,不遵守約定的人在群體中是會被冷落和鄙視的。還有,平時一有空,就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孩子的性格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改變得了的,需要家長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在進入幼兒園后,應該爭取老師的配合,一起幫助軍軍。發現軍軍有變化時一定要及時鼓勵、表揚。
嘗試“圈養”加“散養”
二妞媽(北京)
曾經在孩子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中,接觸了一位美術老師。這位老師有長期的美術教學經驗,說話很是風趣:“中國的孩子都是‘圈養出來的,有規矩;而西方國家的孩子則是‘散養,有個性。孰好孰劣,多年爭論不休,我們不妨也與時俱進一下,讓我們的孩子‘圈養加‘散養。”
軍軍的現狀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深居簡出、高樓林立的生活方式,讓很多孩子失去了更多的玩伴;獨生子女+“圈養”的理念,也讓孩子失去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再說得嚴重一些,根本則在于我們只重視對孩子物質生活的滿足。而忽略了情商的培養。
也許大家會認為軍軍進入幼兒園,不合群的現象就會好轉。但是,單純地把希望寄托于老師是不夠的,因為家園共建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作為家長,應該改變固有的理念,從只關注自己的孩子到學會欣賞更多的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家長也應該學會如何引領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在關愛中找到安全感,找回自信。
夸獎+耐心等待
范媽媽(北京)
對軍軍的問題。我覺得首先要找準原因。第一,軍軍由老人帶大,活動范圍、人群相對固定,且老人怕孩子有磕碰,帶時都很謹慎。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定式。一旦定式突然變了,孩子眼前是陌生的人和環境。孩子便沒了安全感,只好躲藏、不知所措。第二,老人帶孩子都很“慣”性自受委屈,自己陪著孩子玩,玩具孩子一人享有,對孩子的話言聽計從,導致孩子沒有交往的經驗,更不知何為規則。因此,軍軍的問題是沒有交往方面的經驗造成的,需要創設環境,讓軍軍在實際交往中形成經驗。
其次,父母要盡量自己帶孩子,給孩子創設交往的機會,引導孩子與同伴交往、游戲,并時刻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與鼓勵。
總之,好寶寶是夸出來的,無論何時都不要指責、批評寶寶,要耐下心來用愛呵護寶寶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