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流星
五羊杯從1981年至今,已經舉辦了二十八屆。二十八載的風風雨雨。早已將這一賽事打磨成國內水平最高、影響最大、堅持時間最長的傳統象棋杯賽。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五羊杯與時俱進,從最初的只有全國個人賽冠軍才能參賽,到特邀港澳棋手,以及今年的等級分最高的蔣川加盟,五羊杯風采依舊。
與其他一些高規格比賽往往謝絕參觀相比,五羊杯有很多獨到之處,比如唱棋、掛盤講解,以及從前的面對棋迷現場對弈等,這些都令賽場氣氛火爆異常。這一方面使棋手能夠感受到棋迷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棋迷近距離接觸棋手,從而拉近了距離。
筆者認為,任何一樣運動,想要蓬勃發展。必須要有觀眾,也就是說,要有一大批關注這項運動的愛好者。要有生存的土壤,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高規格比賽。不僅不能把棋迷推出賽場,還要想辦法請進來,搞好棋迷互動,要以最大限度地爭取觀眾為目標。
第26屆五羊杯,組委會每天安排一到兩臺著名棋手的對局在中心臺上舉行,同時每天設立有獎競猜。其中三名幸運者還可獲得與大師合影的機會。另外“我最喜愛的象棋大師”評選活動,著名棋手、象棋名宿和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諸如此類種種。極大豐富了比賽內容。
與棋迷互動,是五羊杯有別于其他比賽的最大特色,這種開放進取、不固步自封的精神正是五羊杯賽的品格。
除了與棋迷互動,宣傳和網絡報道也極大拉近了與棋迷的距離,須知輿論宣傳乃盤活任何一項運動的不二法寶。記得中日圍棋擂臺賽期間。聶衛平11連勝引發全國媒體競相報道,在神州大地掀起鋪天蓋地的圍棋熱潮。其實在象棋圈里也有不少因為媒體報道,從而解決大問題的例子。就拿湖北隊來說吧,06賽季湖北隊降級后,2007年1月13日《武漢晨報》的一篇報道,引起了當時湖北省委書記的關注,從而解決了隊員的編制問題,汪洋、洪智和李智屏先后順利回歸。2008年初,《勞動午報》上的一篇《卜風波:春節為贊助費奔波》,為沈陽隊找到了贊助商“境之谷”等等。
五羊杯的報道當然少不了當地主流媒體《羊城晚報》了,28年間,五羊杯的共同主辦方和贊助方因時勢變化換來換去,唯一堅持至今的只有《羊城晚報》。誠如羊城晚報社梁國標社長所言:“五羊杯不僅成為廣東體育改革開放的標志,而且已經在中國象棋史上立起了一座豐碑!”廣東象棋網近年來也是大力宣傳五羊杯,網上點擊率和各類宣傳文章的數量不亞于聯賽和個人賽。
本屆五羊杯,就吸引中國棋院在線、新浪網和泓弈象棋網等網站的網絡報道。其中來自湖北的泓弈象棋網更是派出了四人報道小組,這也是該網站繼成功報道全國象棋團體賽、象甲聯賽、個人賽和象棋大師賽后的最大手筆。
客觀而言,中國象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生存境遇還有些令人堪憂。既然是市場運作,就有個回報的問題。象棋比賽又給贊助商們帶來了什么?更遑論資本塑造、市場管理和規范、后備力量培養、象棋文化建設等問題。
筆者以為,最重要的就是與棋迷的溝通,讓更多的棋迷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比賽,贊助商也達到了宣傳的目的。雖然象棋比賽的性質限制了棋迷無法近距離觀看比賽,但是五羊杯給我們上了一課。那就是通過大盤講解、唱棋、與棋迷互動、主流媒體宣傳和網絡直播與報道來拉近棋手與愛好者的距離。
每屆五羊杯舉行之時,全國各地的棋迷接踵而至,每晚觀眾少則幾百,多者近萬,總計超百萬人次,而且由五羊杯又派生出數不清的民辦杯賽、邀請賽、表演賽、對抗賽、電視快棋賽、棋迷車輪戰等,令人眼花繚亂。與五羊杯的火爆相比,我們的聯賽、個人賽、大師賽和其它官方比賽是不是有些冷清呢?不知道我們的管理者是不是也看到了呢?
編輯/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