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庚 謝一民
[摘 要] “雙向互滲”的教學管理模式,將課內與課外、評教與評學結合起來,在整個 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保留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增強教學管理 的親和力,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自我提高、自我 完善,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雙向互滲”;教學管理模式;人才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09)01-0068-05
近幾年來,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筆者所在高校對地方本科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及 其培養問題進行了理論思考[1]和實踐探討,尤其在實 踐上摸索出了一套較 為完整的方法。其中,在教學管理的模式上,筆者進行了重點探討,并經過幾年的努力 ,形成了自己在教學管理上的特色,筆者總結為“雙向互滲”教學管理模式 。
一、“雙向互滲”教學管理模式的框架
“雙向互滲”教學管理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管理與 管理對象、教與學等多重雙邊關系(如圖1所示)。它們構成了“雙向互滲” 教學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所謂“雙向互滲”, 就是把教學管理 過程中的多重雙邊關系看成是一個交互作用的動態關系,二者相互滲透、互為主客體并實現 相互轉化,使雙邊都成為管理的主動者,以期收到最佳的管理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 量。
這一管理模式主要由培養方案的制定、教與學過程的實施、結果分析與 信息反饋等三大板塊┕鉤傘
1迸嘌方案的制定
這里首先要考慮的一個雙邊關系就是教育部對本科人才培養[2]的目 標要求與人才的社會需求是否完全一致的問題。教育部的目標要求是一個宏觀的靜態要求, 人才的社會需求則是一個微觀的動態要求,制定培養方案必須結合二者的要求和應 用型人才的特點,設置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 質量考評┍曜肌
2苯逃胙У墓程實施
這里包含多重“雙邊”關系,但最主要的是教與學的關系。 在教與學的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兩個層次的“雙向互滲”關系:一是教與學各環節的雙向 互滲;二是教與學質量評價的雙向互滲。這也是的“雙向互滲”教學 管理模式的核心內涵(下文將展開專門討論)。
3苯峁分析與信息反饋
這是整個教與學過程完成之后的最后檢測,仍然要回溯到教育 部的目標要求與人才的社會需求“雙向互滲”的培養目標上。具體包括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 ,將各種 評估、檢查所獲取的教學質量信息、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及自主拓展能力進行分析和診斷,并 將結果反饋給教學單位。各教學單位根據所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師工作狀態和學生學習 狀態,使整個教學系統及時得到調節與控制。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院長辦公 會的專門會議,對上述的結果和信息進行認真的分析,并比照教育部規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及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適時地調整培養方案。

二、“雙向互滲”的核心內涵與操作方法
“雙向互滲”的核心內涵是教與學的雙向互滲。這種雙向互滲,體現在教學環節中,就 是課內與課外的雙向互滲;體現在教學質量的評價中,就是教師評教與學生評學的雙向互滲 。
1笨文謨肟甕獾乃向互滲
應用型人才需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和能力[3],需要更加寬廣的知識, 特別是在知識的運用 上,要能夠匯通、融通、變通[4],這就要求他們不僅要學更多的知識,而且要進 行更多的實 踐訓練,因而也就要花更多的時間。這更多的時間從何而來?在培養方案中,2 600個課時 總量是不能突破的,要擠時間,只能從課內、課外的滲透上想辦法。
首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一是抓制度建設,確保教學質 量評價有章可循。為了更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質 量,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投入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筆者學校組織制定 了《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的實施意見》、《教師教學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等十多個教學管理文 件,從教學計劃到備課、上課、作業、考試 、課外輔導、實習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并對教師各個教 學環節的執行情況做出有效的評價,從而實現對教學工作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和評價。而通過科學、嚴謹的教學質量評 估,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及水平給予合理的階段性評價結論,可使教師獲得綜合、全面的反饋 信 息,從而調動教師投入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促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二 是抓檢查落實,并及時反饋信息,確保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高。筆者學校推行“督導制”和 “月講評制”,選派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師到各個系部隨堂聽課,以全面掌握課 堂教學的情況;每月召開一次系主任會議,邀請一位院領導作為主講,將督導員的聽課、教 務處的常規檢查、學生的座談和學生信息員的反饋等情況匯總起來進行講評,督促并確保各 項教學 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實、不斷改進。這種及時反饋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的做法,將對 教學質量的監控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時段,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其次,利用課外時間全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一是通過布置課外閱讀和練習的 常規方式,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為了督促學生自覺地將課外閱讀和練習與課內學習結 合起來,筆者學校改革了考試制度,如規定了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閱讀、練習成績的相應比 例,要求教 師將學生的閱讀成績、練習成績等分項登記,并保留讀書報告、練習冊等,作為期末教學 檢查和教學評估的內容。二是協調并組織各系部開展與專業相關的大型課外活動,讓學生在 課外活 動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筆者學校的學生課外活動,因為有了教務處的直接參與引導, 逐步改 變了過去雜亂無章的狀況,實現了與專業能力培養的緊密結合。如協助中文系每年 組 織大型詩歌朗誦會和大型論辯賽各一次,以提升中文系學生的讀、說能力;協助法律系每年 組 織“3?15”法律咨詢與維權活動、“12?4”法律宣傳活動各一次,提升了法律系學生 的法律意識和司法能力,樹立了學校的良好形象。三是與校團 委合作,引導學生成立各種與專業相關的社團,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的同時,提高學生 的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能力。與此同時,學校給與專業相關的大型學生社團配備指導老師, 每年根據指 導老師的績效考評給予相應的工作量補貼,并計入“教書育人”一項的教學質量考評分,促 使指導老師進行主動、認真的指導,并以指導老師的自覺性帶動學生社團由自發向自覺轉化 , 使學生社團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力量;同時也規范了學生社團的活動,提升了社團的水 平,使學校的西山文學社、法律咨詢社、大學生英語協會被評為“省優秀社團”,其中西山 文學 社還被評為“首屆全國百優社團”。四是充分利用各項學科競賽和綜合競賽,通過參賽前的 預賽和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這些競賽主要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 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湖南省大學生演講比賽、湖南省大學 生數學競賽等。以這些競賽為牽引,學校組織對學生進行逐輪培訓和初賽,既提 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選拔了高質量的參賽選手,從而使學生每次參賽都能取得較好的成 績。
2逼瀾逃肫姥У乃向互滲
評教與評學的雙向互滲,主要指教務處與學生處合作,把教風建設與學風建設結合起來 ,使教師的評教與學生的評學相互滲透。
首先,在評教方面,筆者學校根據《教師教學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建立了“課堂教學 質量 評價——教學業績評價——年度教學工作考評”三點一線的教師教學質量考評機制,規定了 “課 堂教學質量的一票否決制”,即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不合格的,年度教學工作考評即為不合 格;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不是優秀的,年度教學工作考評不能為優秀。在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 中,學生網上評教的分值占50%,其余三項分值(系部考核領導小組、校專家和督導組、教 研室同行)占50%。而在年度教學工作考評的分值中,課堂教學質量一項占60分,其余四項 (教書育人工作,教學工作量,教改教研情況,參與學科、專業、教研室、實驗室等建設情 況)占40分。通過這樣的權重和評估,引導教師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教學上,為教學質 量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另外,還建立了教學信息員制度,在全校各系部學生中選出了具有 一定代表性的100余名學生作為教學信息員,要求他們全面了解同學們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并 通過教務信箱及時轉達教務處,使教務處能夠及時地發現、處理問題。如此,讓學生變動 為主動,參與 到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來,為規范教學管理、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 好的推動作用。
其次,在評學方面,筆者學校由教務處與學生處共同制訂了《關于加強學風建設的實 施意見》、 《關于實施導師制暫行條例》和《學生學習評估方案》等文件。這些文件充分考慮到教師的 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這種自我管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自覺評估。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依據《評估方案》和科學的測評體系,自覺、客觀 地評 價自己的智商、情商、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并結合社會的需要,確定自己的成才定位和職 業 定位,明確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二是自主規劃。學生圍繞自己的成才定位、 職業 定位和培養目標,詳細制訂大學期間各年級階段性及總體求知練藝計劃,并找到科學的途徑 , 擬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三是自強訓練。學生按照自己的規劃,自覺、自主地努力學習,強 化訓練 ,逐步、逐項完成自定的任務和目標。在這“三自”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又分年級、分階段 進行 評學。評學內容包括學習自主性、課堂狀態、社會實踐活動與成果、思想品德修養、學習效 果等五個方面,涵蓋大學期間的各個學習環節。評學階段分為:一年級引導性評估,即新 生在專業課導師和班主任的指導下,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個人的志 向、特長和潛能,填寫《引導性評學用表》,自主制定學習目標、學業規劃和實施步驟;二 年級改進性評估,即大二學生對照大一自主制定的學習目標與規劃,根據大一期間的學習狀 態與效果的自評結果,自主調整、優化下一步的學習目標、規劃與實施步驟,填寫《改進性 評 學用表》,以此作為下一步的行動指南和評估的依據。四年級綜合效果評估,即學生根 據 四年來的學習情況,對照自主制定的學習目標與規劃,給出一個綜合的評估等級。這個 等級首先由學生自評,然后由班級核實,最后由系部認定、學校抽查。等級的評定,主要 是檢查學生自主制定的規劃與綜合效果的結合程度,以及個人潛能的發揮程度,因而學生無 論是學習成績 好壞,都有可能獲得優秀等級。這種評學,由于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因而全面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風的根本好 轉。這也是筆者學校將教學評估的手段應用于學風建設上取得的一個大的收獲。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效果分析
實踐證明,“雙向互滲”教學管理模式在筆者學校的有效運行,規范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增 強了教師的質量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教學質量有了很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從近兩年來教學督導員及學生信息員提供的教學信息中,可以觀察出教風、學風及管理部 門的工作作風的明顯變化。尤其是近一年來教師的工作狀態 、工作熱情發生顯著變化,教師講課水平和能力、機關單位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明顯提 高,課堂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改善,實驗教學、實習實訓、畢業論文(設計)等管理更加規范 ;同時,近三個學期學生評教結果也表明,學生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滿意率不斷提高。
首先,評教促進了教風的好轉,教師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教學上,教師潛心教改教 研在學校蔚然成風。據統計,四年來筆者學校共立項教改課題26 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 20項;獲得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國 家級一等獎1項,省級10項。而參與教改教研課題研究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80%以上,充分反 映教師為提高教學質量而熱心教改教研的積極態度。
其次,評學促進了學風的好轉,特別是促進了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例如,中文系以“讀” 、“ 說”、“寫”為重點,分層次逐步推進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 一年一度的普通話比賽、詩歌朗誦賽上,涌現了大批成績優秀的選手。而在校外的各種比 賽中,學生也是屢創佳績。如:在2005年全國青年普通話演講比賽湖南賽區的競賽中,獲得 特等 獎1個,一等獎1個,三等獎2個;在全國青年普通話演講大賽中,獲得二等獎1個,優勝獎1 個。同年,在由《人民文學》和《中國校園文學》聯合主辦的“全國首屆‘新人杯作文大 賽”中,中文系有46人獲獎。特別是在2005年湖南省首屆大學生辯論賽中,以筆者學校中文 系學生為 主力的代表隊,以絕對實力獲得了一般本科院校組的第一名。再如,物理與電子 工程系以“計算”、“設計”、“制作”、“開發”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樣收到 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2005年的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了4個三等獎;在2007年的大賽中, 又獲得了3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的好成績。
另外,筆者學校的學生參加其他各類競賽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例如,在全國大學生數 學建模 競賽中,獲得成功參賽獎4個,二等獎3個;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湖南賽區的競賽中,獲得 特等獎1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9個,三等獎14個;在湖南省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 個人二等獎2個,個人三等獎4個,團體三等獎1個;在湖南省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 ,獲得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6個,在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三 等獎1個;在湖南省首屆大學生數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1個,三等獎2個。學生 應用能力的提高給學生的就業也帶來了諸多優勢。如2006年,學校首屆本科畢業生的就 業率已達到92.6%,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概言之,“雙向互滲”教學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效率,提升了教學質量,促進了應 用型 人才的培養,是一種實用、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尤為重要的是,它熔鑄了“以人為本” 的哲學理念,在整個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都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保留和培 養學生的個性,從而增強了這一管理模式的親和力,并且其有效管理的效率,也正蘊含在這 種親和力中。
[參考文獻]
[1]陳仲庚.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結構研究[J].現 代大學教育,2008,(1):100-104.
[2]錢國英,徐立清.應雄高等教育轉型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M].杭州:浙江大學 出版社,2007.90.
[3]錢國英,等.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及其培養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0 5,(9):61-64.
[4]周奔波,等.大學通識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初探[J].高教論壇,2005,(2):P54-56.
(責任編輯 黃建新)
Connotation and Quality Effect of “Two-way Infiltr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CHEN Zhong-geng
XIE Yi-min
(Teaching Affairs Divis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ongzho u, Hunan 425100, China)Abstract: Two-way Infiltr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is the combination of c 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sessment. Throu ghout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management, We should take students ' subjective r ole into account ,and focus on retaining and foster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 d personality
and enhance teaching management affinity to mobilize their enthus iasm in self-study to the largest ext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self-improve them selves i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Thus,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 g can be ensured.
Key words:“two-way infiltration” ;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talent train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