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麗
海外移民的數量及分布
2006年6月6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題為《國際移徒與發展》的講話中指出,至2005年底,全世界有1.91億人生活在國外,其中48%居住在高收入發達國家,11%在較高收入的發展中國家。根據國際移民組織分散統計與估算,海外中國移民被認為是國際上人數最多的移民群體,在世界各地的中國移民已達到3500萬人,約為國際移民總人數的18.5%。
從地區分布情況來看,亞洲是中國海外移民人數最多的地區。全亞洲華僑華人人數達到2800多萬人,約占全球華人總數的80%;由于地理相近和當年“下南洋”的移民傳統,中國早期移民大部分在東南亞地區,僅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9國華人和華僑在2001年就達到72380萬人,占當時全球華僑華人總數的74.5%。
美洲是中國移民增長最多的地區,在20世紀最后10年中,移民美國和加拿大的中國人增長很快,一些進入美國受到限制的中國移民也在美周邊的美洲國家暫居,致使美洲中國移民在10年間大約增長了4.6%,超過了500萬人,占中國海外華人移民總數的14%。
歐洲的中國移民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有了顯著的增加。蘇聯解體之后,歐洲經歷了重大的政治經濟變革,歐盟經濟一體化不斷擴大,伴隨市場全球化引起歐洲各國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長,移民對象國也從傳統的北美擴大到歐洲等地區。據國際移民組織統計,2000年,大約有20萬中國人合法居住在西歐各國,歐洲華僑華人總數有148萬人。
大洋洲也是一個中國移民聚集較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至2002年,大洋洲各國約有華僑華人72萬人。
非洲大陸的中國移民10多年前才開始增多,主要是臺灣、香港的投資移民和中國內地從事投資和商貿活動的移民。最近幾年,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在非洲開發創業,中國移民隨中國投資、商品、技術落戶非洲的越來越多,至20世紀末,非洲的中國移民增加到13萬人以上,大部分集中在南非等30多個國家。
海外移民的主要特點
在西方國家謀生的老一代華人移民,其職業大都與衣、食、住、行等人類基本生活有關,主要從事傳統的手工業和服務業,被形象地稱為“四把刀”(菜刀、木工刀、剪刀、理發刀)。改革開放之后出國的中國移民,迅速改變了海外華人移民的結構,其從業范圍也在向多元化發展。
中餐業是華人移民經營的傳統行業,也是世界各國許多地方中國移民的主流職業。隨著中國移民的增加,中餐業真正地走向了世界。美國有2萬多家中餐館,法國有1萬多家,意大利也不少于1萬家,西班牙目前中餐館也有3000多家。遍布世界各國各個角落的中餐館吸收了相當數量的普通中國移民就業,初來乍到和缺少工作技能的移民很多人都有在中餐館打工的經歷,非法移民在中餐館打黑工現象十分普遍。
隨著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行銷世界,利用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經營商品的批發、零售與進口貿易、超級市場、房地產及金融業,海外中國移民從事實業和商務貿易活動的人增加很快。歐洲境內出現了許多中國移民開辦的進口公司、批發商行以及貿易市場。法國巴黎40.5%的華人從事商貿活動,注冊華商5113人;西班牙的中國移民許多經營鞋業和小商品批發零售,形成了集中3000多家鋪面門店的華人貿易批發銷售區;在意大利境內,有上千家以家庭作坊為主的華人工廠,主要從事服裝、皮具的生產銷售,唐人街形成了歐洲最大的中國人開辦的貿易中心;移居委內瑞拉的華人華僑開設的各類小超市和小百貨店超過5000家;旅居俄羅斯的中國人許多是個體商販,大部分從事國際販運等民間貿易活動,銷售服裝、電腦及配件、通訊設備、軟件等中國貨品。
(摘自《資料卡片雜志》
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