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花生
炒作所謂“中國網絡間諜”是西方媒體最近批評中國的報道中聲音最響的,把一些莫名的“安全隱患”與“中國間諜”聯系起來成了部分媒體和反華勢力的習慣做法。5日,《澳大利亞信息技術報》又在報道中將本國網絡安全與“中國網絡間諜”強扯在一起,并稱“中國網絡攻擊”已經引起華盛頓方面的關注。
報道首先提到,澳大利亞電信公司總裁近日對陸克文政府準備實施的國家寬帶網計劃提出批評,稱這一計劃將會給澳大利亞的電信安全帶來隱患,使澳大利亞有關部門喪失監視和保護電信系統安全的能力。文章隨后話題一轉,稱這一警告正值澳大利亞安全部門對中國的網絡攻擊越來越感到擔心之際。文章接著又提到所謂澳總理陸克文的電子郵件去年遭中國網絡間諜攻擊事件,稱陸克文在4日出版的《澳大利亞人報》上表示,他并不了解電子郵件和手機通話被中國黑客攻擊事件。
本月3日,澳大利亞媒體曾援引匿名情報人員的話稱,在陸克文去年出席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網絡間諜”曾經竊取他的電子郵件。情報人員還稱,澳大利亞政府、商業網絡以及駐堪培拉外國大使館的電腦也受到過中國黑客的攻擊。對于這一毫無根據的指控,中國方面此前已予以堅決否認,中國駐堪培拉大使館發言人表示這一指控“毫無根據,不值一駁”。
雖然毫無根據,但《澳大利亞信息技術報》卻稱,陸克文遭受中國的網絡攻擊并不會讓華盛頓感到驚訝。報道說,美國正在調查中國官員是否于去年美國商務部長訪華期間秘密復制其手提電腦的內容,華盛頓非常擔心這些信息被用來進一步滲透商務部電腦。文章還稱,一名接近奧巴馬政府的安全專家認為,網絡戰爭沒有任何規則,而且是常常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這名專家還聲稱,在堪培拉、華盛頓和東京之間應該建立關于中國網絡間諜的對話,共同應對中國的網絡攻擊。報道還稱,本周將會舉行澳美國防部和外交部之間的部長級會議,預計中國的網絡攻擊將是這次會議的一個議題。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信息與社會研究室唐嵐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種無端的攻擊和指責一點根據都沒有,但這種情況在西方國家會定期發作,一般是在某些特定的敏感時期,由某個西方國家出面挑起,其他西方國家呼應。2007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期間,《明鏡》周刊就挑起對中國的批評,西方其他國家紛紛呼應。這次澳大利亞等國家不斷借“中國網絡間諜”說事,除了內部政治斗爭,還與各種商業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事實也正是如此,澳大利亞電信公司之所以借國家寬帶網的安全說事,就是因為他們不久前失去了這一工程的招標機會,而澳大利亞政府將在下周正式公布中標者。▲
環球時報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