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杰
有利于中小企業技術升級
最近幾天,王先生頻繁穿梭于昆明市各個人才市場,這位汽車維修企業的負責人目的只有一個一物色具有熟練技術的專業技工。
“這是一次好機會啊,返鄉農民工中有很多技工,只要給他們提供合適的薪酬條件,就能夠吸引他們加入我的公司,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在昆明市南壩人力資源市場,王先生滿意地告訴記者:“我只用一個星期時間,就招到了5個剛剛從外面回來的技工,這在平時很難做到。”
和王先生一樣,昆明很多技術型的中小企業都滿懷信心,準備在這次返鄉農民工的浪潮中“淘到閃光的金子”。
“很多返鄉農民工在外務工時積累了技能和經驗,他們帶回的新技術、新觀念,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南壩人力資源市場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省中小企業發展迅猛。云南省經濟委員會和云南省中小企業局發布的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12月底,云南省非公企業已達939萬戶,涉及農產品加工、食品、醫藥、冶金、貿易、流通等領域。其中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達到315萬人,占全省城鎮就業人員的66%。可以說,中小企業已成為我省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
但是,云南的中小企業也有著明顯的發展問題: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不高,企業信息化建設滯后,多數企業“散、小、弱”,核心競爭力不強。而且,云南的很多中小企業并非出口加工型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的浪潮之下,影響比較小,發展空間還很大。
有專家指出,大量的人流集中返鄉,給云南帶來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他們之前大都在沿海一帶就業,有很多人在技術含量比較高的企業里,學習到了新的技術技能和思想觀念,以目前的就業形勢,返鄉農民工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回到沿海一帶從事原來的工作,在家鄉發展將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如果勞動部門和相關機構在返鄉農民工和企業之間進行牽線搭橋,吸收他們就業,對本土中小企業的發展將是一次難得的契機。
新的創業機遇
農民工集中返鄉,城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部接納,除部分技術型人員會在一些企業落腳之外,很多農民工就業選擇將是廣大農村。
昭通籍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從福建回來一個月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樣一直耗下去也不是辦法。他在福建搞的是蔬菜種植,積累了很多經驗,現在想回老家自己創業,運用學到的技術做蔬菜的規模化種植。
有學者認為,農民工大量返鄉,正是農村轉化的好時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次機遇:返鄉農民工可以憑借在外務工時積累的資金、技能或經驗自己創業;他們帶回的新技術、新觀念,會給當地新農村建設帶來一個新的面貌。
而政府針對農民工返鄉潮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給農民工在農村創業提供了機遇。
此前,云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關于切實做好提前返鄉農民工培訓和再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對在外打工多年、積累了一定經驗和資金、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挾持政策、創業服務、創業培訓等方面進行鼓勵和扶持。
同時,結合全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引導返鄉農民工從事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及加工企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出臺了《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有利于發揮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
一位農村問題專家表示,這次農民工返鄉不同于往年回家過節,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農民工們作出長期打算,政府的積極引導激勵,完全可以通過返鄉農民工,帶動農村勞動力進行新一輪創業潮。如果他們在回鄉后受到系統培訓,很容易成為新農村改革帶頭人,帶領當地農民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