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早
截止1月10日,文山州返鄉農民工已達10萬余人,且數字繼續呈上升趨勢。對此,文山州總工會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的安撫、穩定工作,采取切實措施,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確保農民工隊伍穩定、農村穩定和社會穩定。
一是認真做好調研,準確把握情況。州總工會分組深入各縣農村、企業、社區,了解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家庭狀況、心態變化、就業意愿和生產生活實際困難,為返鄉農民工建立檔案,進行整理分析、動態監測。
二是組織返鄉農民工加入工會。州縣總工會在勞動力市場、勞務公司等中介組織及鄉鎮、村(社區)農民工集中的場所,發展農民工入會。對已建會并同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已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務合同的農民工、農民工集中的各類市場、商辦樓和社區,發展農民工加入工會,截止今年1月10日,全州已有40000名農民工加入了工會組織。
三是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充分履行好工會服務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把幫助返鄉農民工解決實際困難,做好返鄉農民工安撫、穩定工作納入近期工會工作,明確專人負責,落實專項資金保障。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映返鄉農民工的生產、生活困難和思想動態,從而有效地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勞動權益和基本生活權益,促進社會穩定。
四是提高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的兌現率。2008年8月,州總工會與州建設局等部門聯合下發了《文山州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凡在本州注冊的從事建設工程活動的企業一次性按比例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目前已到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3000萬元,并于2009春節前對5家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用保證金進行了工資發放。
五是采取切實措施維護返鄉農民工權益。文山州總工會積極主動與沿海地區工會聯系,簽訂維權聯動協議,暢通信息渠道,及時交換返鄉農民工信息,促使失業后留駐當地的農民工隊伍穩定,幫助解決留駐當地農民工和返鄉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履行第一報告人職責。
六是發揮工會組織優勢,實現工會組織維權。以農民工集中返鄉為契機,組織工會干部深入返鄉農民工家庭,把事關農民工權益的《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送到農民工手中。
七是認真開展培訓,幫助返鄉農民工回鄉后就地發展。2008年8月以來,全州各級工會共舉辦電工、烹飪、汽修、農技等各類培訓班38期,培訓返鄉農民工達3000多人次,與勞動、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聯合培訓農民工達10000余人次。
八是支持返鄉創業,加大示范指導。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對有資金、技術、能力的農民工開展創業扶持。對有一定創業基礎的返鄉農民工進行重點培訓,加大資金、項目挾持力度,并在創業場地、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幫助他們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興辦農產品生產及加工企業,幫扶一個點,帶動一大片,吸引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就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九是整合社會資源,為返鄉農民工尋求新的就業崗位。州縣總工會積極與勞動社保部門、勞務中介組織、企業經營單位密切聯系和協作,為3000多名返鄉農民工找到了新的就業崗位。
十是提高對生活困難返鄉農民工的幫扶力度。2008年全州工會對180名困難農民工子女給予人均1000--3000元不等的助學金幫扶,州總工會共拿出30萬元資金對460多名困難農民工實施了生活、醫療、助學幫扶。今年元旦、春節期間,全州各級工會慰問返鄉農民工1800多人次,發出慰問金1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返鄉困難農民工生產生活問題。
1月10日,文山州總工會召開了返鄉民工座談會。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盧正國,文山州、縣總工會負責人與10余名返鄉農民工代表歡聚一堂,交心談心,了解返鄉農民工所想所盼,積極為返鄉人員排憂解難。
新聞鏈接:
2008年12月30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長、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總召集人李江主持召開云南省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認真分析了農民工工作面臨的形勢,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提高對當前農民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作為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一項重受內容,擺在更自Ⅱ突出的位置。會議部署了2009年五項重點工作:
一是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工就業。要求2009年把促進農民工就業放在農民工工作的首位,采取積極措施穩定農民工就業崗位,廣泛開辟農民工就業渠道,切實做好農民工就業服務工作。
二是加大農民工培訓工作力度。要多方籌集資金,用好現有培訓資源,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力度。對返鄉農民工個人有要求的,要納入計劃,全部免費培訓。
三是積極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把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加強調查研究,作好農民工返鄉創業這篇文章,并定于2009年6月表彰一批農民工回鄉創業先進個人。
四是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各種權益。要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有效避免和處理因欠薪問題導致的各種突發事件。依法規范勞動用工管理,提高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社會保險參保率,維護農民工職業安全衛生權益。要切實改善農民工公其服務,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切實做好農民工及其子女的醫療衛生工作,逐步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豐富農民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妥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解決返鄉農民工土地糾紛、子女教育、傷殘醫療、社會救助等現實問題。
五是加強農民工工作基礎建設。要加強農民工返鄉的統計監測,對農民工返鄉情況逐—登記造冊。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的經濟形勢,顧全大局。與政府、企業共渡難關。
2009年1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若干意見》出臺,在市場準入、財政、稅收、金融、培訓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為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就業提供了政策保障。
允許創業人員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省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創業資金,重點用于支持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留學回國人員等自主創業。
從2009年1月起,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創業從事個體經營,2年內免征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凡參加經勞動保障部門認可的創業培訓,當地勞動保障部門接每人不超過1300元的標準給予創業培訓補貼。
各級勞動保障、農業、扶貧等部門要認真幫助返鄉農民工做好生活安置,維護農民工土地承包權益,對返鄉農民工統一登記、造冊,并全部免費組織培訓。
對所有招用我省就業困難人員(包括完全失去土地未就業的生活困難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給予最長不超過3年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單位應繳部分的補貼。
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及相關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的作用,搭建就業、創業培訓和服務工作平臺,提供“一條龍”創業就業服務。
鼓勵和引導企業充分利用各類園區、規模較大的閑置廠房和場地、專業化市場等,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為缺乏創業經驗和經營場地的創業者提供服務和幫助。
各方聲音:
“太好了,這對我們來說又多了一條出路。”一位大學畢業生說。
“太及時了!”一位渴望免費培訓的農民工說。
“有哪些培訓項目?”想學養雞技術的陳師傅問。
“關鍵在落實,否則光有政策,沒有實惠。”一網友出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