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歌
■愛情用“歷史”來作證
2005年國慶節,韋辰果正為新房子的裝飾犯愁。在收拾房間的時候,他發現了父母在上個世紀70年代領取的結婚證,形狀與普通獎狀相似,頂上有五角星和紅旗,中間寫著“某某與某某,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關于結婚的規定,發給此證。廣州市趙秀區革命委員會。”字體四周還有紅彤彤的牡丹花裝飾,喜氣而莊重。
韋辰果感覺這可是極具紀念意義的古董,何不把它裝裱起來掛在爸媽的臥室呢?肯定比一般的裝飾畫更有意義。那天下午,他就拿結婚證到字畫店裝裱,然后掛在父母臥室的墻上,這讓父母驚喜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韋辰果越看越覺得“結婚證當畫”是很好的創意。為了把新家裝飾得更個性化,韋辰果花30元錢,從舊貨市場買到了一張上世紀70年代版的結婚證,然后填上他和妻子的名字,并與婚紗照掛在一起。后來,好幾個朋友一再要求韋辰果幫他們弄一幅。他們每人還給了韋辰果100元錢,算是創意費也是辛苦費。能不能專做這種“古董結婚證”賺錢呢?韋辰果靈感突現,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另類的東西,有個性就有“錢景”。2006年7月,韋辰果辭去工作,琢磨怎樣靠賣“古董結婚證”發財。
■巧賣“古董結婚證”
韋辰果首先買了10張70年代版的空白結婚證書。然后,他帶上自己和妻子的“古董結婚證”做樣品,在英雄廣場擺起了地攤。當天早上,一對情侶買了一幅空白結婚證。韋辰果讓他們填上名子及日期,然后幫他們用木框和玻璃裝裱起來,原本只是一張紙的“古董結婚證”,頓時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墻畫。下午他又成功賣出一幅,除去成本賺了120多元。
韋辰果在街頭推銷了幾天后,發覺效率很低,每天只能賣兩三幅,而且常被驅趕。韋辰果決定有針對性地向新婚夫婦和年輕情侶推銷。
一天,他從一家大型婚紗攝影中心門口路過時,看見一對年輕夫婦正拎著幾大袋婚紗照準備上車,他趕緊跑過去說:“大哥大姐,恭賀新婚,再買幅‘古董結婚證畫吧,和婚紗照一起掛在墻上保證好看。”那對夫婦相視一笑說:“在這種充滿‘歷史感的泛黃老婚書上填上咱倆的名字,確實有一種別樣的味道。你能不能用高檔一點的畫框裝裱?”韋辰果滿口答應。他為他們選用了古銅色的仿金屬畫框,比起木框更高檔精致。這單生意韋辰果賺了100多元。隨后的兩三個月,他一直在各個婚紗影樓附近推銷,每月純賺三四千元。
■“古董結婚證”與婚紗照相媲美
2007年1月,韋辰果在西關老街租了一間舊店鋪,開設了一間個性工作室,并取名為“星辰婚書文化公社”。接下來,他一邊開門迎客,一邊與婚紗影樓、婚禮策劃公司等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多種渠道推出“古董結婚證”服務項目。
經過合作方的推薦,大部分顧客都愿意制作“古董結婚證”畫,反倒是貨源讓韋辰果大傷腦筋。由于老式的空白結婚證數量畢竟有限,韋辰果不得不通過中國收藏網和淘寶網等,向各地的收藏愛好者購買。但這樣一來,成本和風險也就隨之增加,比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空白結婚證書都要百元以上,五六十年代的需要兩三百元一份,三四十年代的更高達上千元。而且,他發現購買了幾次后,賣家就開始漫天要價。顧客買“古董結婚證”純粹是為了好玩,所以決不能一天一個價。經過一段時間考慮后,韋辰果決定進行仿制。
韋辰果聯系了一家小印刷廠,讓廠家分不同年代各印了一批“古董結婚證”,比如上世紀40年代的結婚證頂部是個“喜喜”字,底部印有“百年好合”的字樣;而上世紀50年代的結婚證四周印有精美的牡丹等花卉圖案,頂部印有五星紅旗,背景印著“互助互愛”四個大字……韋辰果過去是按年代不同來定價,但現在的仿制品由于生產材料相同,只是圖案有區別,所以他只需根據裝裱材料的檔次來設定產品市面售價。
韋辰果原本以為改為仿制品后,會失去部分顧客,卻沒想到因為印刷精致、價廉物美,反而更贏得了更多青睞,尤其是“80后”新婚夫婦。韋辰果一方面要求印刷廠家,嚴格按照不同時代的老版結婚證模式進行仿制,通過具有時代特色和特殊意義的圖案來保證自己產品的古董味;另一方面,他又進行改善和創新,比如證書內容可以自由填寫,還可以貼上新人的照片,在空白處加印特色口號或祝福語等。
如今,韋辰果的產品越來越豐富,根據印刷紙張、規格大小、裝裱材料等,分類近50種,價格在50元-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