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宇
最近我發現技術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不知不覺中冒出了很多披著“華麗外衣”的招商項目。這些項目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擁有國際專利;第二,已在海外風靡了很久;第三,擁有大量且經典的成功案例(國內尚無成功案便);第四,投資者可以用極小的投入獲取令人乍舌的財富;第五,項目的研發公司為世界一流公司,實力強大;第六,項目均是今年才授權給國內代理商經營。
單從項目特點看,這類項目堪稱完美。但是我要告訴投資者們,請遠離這些項目。原因很簡單,這類項目絕大多數都存在著騙局。
一、“國際專利”是幌子。很多投資者都不清楚什么是國際專利,所謂國際專利就是發明人通過本國的審批機構向其他國家申報,并最后由本國審批機構批準的專利。實際上目前近90%的國際專利在中國都可以查詢到。可是市場中披著“華麗外衣”項目的國際專利在國內根本查詢不到。因為盟主宣稱的國際專利根本不存在。“國際專利”只不過是他們用來欺騙投資者而打的幌子。
二、“風靡海外”和“經典案例”無證可考。盟主宣稱項目已經在海外風靡很久,并具有大量的經典案例。事實上,這些都是盟主的一面之詞,根本無證可考。換個角度思考,既然項目已經在海外風靡很久,并有大量成功案例,說明項目的技術成熟度很高,而且市場認知度很高,但為什么國內卻沒有一個成功案例呢?是市場認知度不好,還是技術有問題,恐怕這個問題盟主也很難回答上來。
盟主的目的就是吸引投資者眼球,增加項目的真實性。畢竟國內絕大多數中小投資者不具備海外考察的條件,因此也就無法判斷項目的真偽。
三、“世界一流公司”是謊言。盟主宣稱項目的研發公司是世界一流公司。實際上無論是網絡上,還是從世界500強企業大黃頁中都無法尋找到這些世界一流企業的名稱。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所謂的世界一流公司實際上就是一個空殼子,或者說是子虛烏有。
通常騙子們會在國外或香港注冊一個公司(這些地方注冊公司的費用很低),然后宣稱這個公司是世界知名公司。同時騙子們在給公司起名字時會模仿知名企業,投資者一旦不注意就會上當受騙。有些騙子甚至連公司都不注冊,直接編一個公司名字。因為他們知道普通中小投資者根本沒有能力追求查公司的真偽。
四、項目全部是今年才授權給湖北和河南代理商。不知道是否是巧合,所有“世界一流公司”都愿意把項目授權給湖北和河南的技術公司經營,而且都是選擇在2008年初開始授權。同時實力強大,且知名的技術公司似乎無法入這些公司的法眼,只有一些剛剛成立的小型技術公司才是他們最好的合作伙伴。是2008年初,中國技術市場具有超強的吸引力,還是湖北、河南兩省新興的小型技術公司具有強大的投資潛力,這個問題恐怕連項目方自己都說不清楚。
五、代理商最后變成進貨商。真正能賺取令人乍舌財富的并非是中小投資者,而是盟主。因為從上述四點分析基本判斷這類項目就是騙局,因此結果是投資者花錢從盟主那里購進了根本銷售不掉的產品,而盟主賺取了大筆財富。
當然,不是所有披著“華麗外衣”的項目都是騙局,但是我要建議大家遠離這類項目,畢竟中小投資者在考察環節上還存在很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