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商
杭州警方近期破獲了一起特在黃金期貨詐騙案——“世紀黃金”許騙案,該案涉案金額高達600多億元。公安部門把材料遞交給浙江省銀臨局后,連銀監局也難以明確其是否違法……
“羊皮” 是這樣縫成的
600億元的詐騙之網是如何鋪開的?行騙者是如何為自己披上“羊皮”的?
一切還得從一個叫張勇的人說起。他,就是“世紀黃金”的幕后老板。
張勇原來是搞錢幣生意的,幾年下來沒有賺到幾個錢。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上海聯泰公司(非法經營黃金期貨已被查封)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書,受此啟發,他于2005年4月,在“杭州新世紀紀念幣有限公司”和“中國紀念幣交易網”的基礎上,出資1000萬元注冊成立“浙江世紀黃金有限公司”。
兩個月后,他又創建了“世紀黃金網”,推出“世紀金條”遠程交易系統,意在為客戶提供先進完善的“世紀金條”交易咨詢及服務。
“世紀黃金”在工商局的正規注冊還不行,為了進一步打消人們的疑慮,張勇還在宣傳資料及網站公布了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編號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經營黃金制品核準證編號,并聲稱,該“公司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擁有專用交易席位”,并寫上了交易席位的編號。讓你不得不信。
在工商局的注冊沒假,但中國人民銀行的經營黃金制品核準許可證和在上海金交所擁有專用交易席位就有“貓膩”了。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央行方面有關黃金制品經營的核準許可已經取消,“世紀黃金”制品核準編號是以前核發的,根本說明不了什么。
至于“擁有上海金交所專用席位”,更是“掛羊頭賣狗肉”了。因為上海黃金交易所只有會員單位和會員交易席位,根本不存在 專用席位這個概念,也沒有二級會員的說法。
那么“世紀黃金”在上海金交所的交易席位又是如何得來的呢?原來他們只是浙江省某金礦有限公司(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的代理客戶,自己根本沒資格進行操作也就是說:世紀黃金公司從市場上買進和賣出黃金都必須通過浙江某金礦有限公司進行。所謂的那個專用交易席位實質是指浙江某金礦公司的交易席位,編號也是該金礦公司的交易編號,這樣就有很大的迷惑性。
從以上不難看出“世紀黃金”的真實身份只是通過浙江某金礦公司能夠從事少量的黃金實物買賣,根本不能搞黃金期貨交易。
張勇為了躲避法律的追查,先后聘請3位律師為他擬定《客戶協議書》,該協議有3個樣本,一份比一份精細。
比如張勇征求律師意見后,把原先協議書上的“保證金”改成“定金”;把“強行平倉”改為“違約處置”;又把“傭金”改成“隔夜費”、“網絡使用費”等內容,為的就是掩蓋他經營期貨的本質。這些年來,光律師的顧問費,張勇就花了四五百萬元。
“狼”是如何吃人的
要知“世紀黃金”這只披著“羊皮”的“狼”是如何吃人的,我們不妨先來聽聽受害者親歷的受騙故事。
一位姓郭的老先生從國外回來,手頭有兩三百萬元存款,在杭州買了房子定居,一個偶然的機會聽了張勇的黃金理財講座就想去試試。
開始郭老先生投了4萬元,“一周后就翻了將近一倍。我最初一直都是賺的,后來就不行了,老是虧。有時候眼看著我能賺到錢,卻因為系統出故障,交易不了。保證金經常虧得只剩下20%,所以我必須隔段時間就把錢打進去。”郭老先生告訴記者,他為了撈回本錢,不斷往里投錢,把自己的存款投完了,還從別人那里借錢,總共投入了370多萬元,現在郭老先生為了還債把杭州的房子都賣了。
“世紀黃金”為了讓受害者越陷越深,繼續往里投錢,更是聘用了“炒金高手”對投資者進行一對一“輔導”。
那么,“世紀黃金”為何要為投資者輔導?原來“世紀黃金”除總部外,還在全國發展代理機構。代理機構按收取保證金的多少拿回扣。總部及代理機構還從社會上招了大量的“理財專家”,招聘這些所謂的“理財專家”,其條件是“五官端正,口齒伶俐”即可。這些其實什么也不懂的“理財專家”,經過兩三天的培訓就上崗了,他們的工資就是從客戶投入的本金中提成的。所以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讓客戶多投錢。
如果有客戶不聽“專家”的,眼看客戶要賺得多時,就會讓系統出故障,無法完成交易。因為交易系統就是張勇花了30多萬元請人開發的,他一個在后臺控制。進來的人一般都躲不過他們設下的陷阱,往往會輸個精光。
監管缺位
在眾多受害者不斷報案的情況下,公安部門在兩次向證券監督部門提請認定其行為是否違法的情況后,才得以查處,這時其涉嫌的非法經營額已近600億元。公安部門把材料遞交浙江省銀監局后,連銀監局也難以明確其是否違法,讓人不得不佩服騙子高明的伎倆。為規避監管,它將其所從事的交易命名為“世紀黃金金條回購與逆回購”,并修改客戶協議書中與期貨相關的概念,具有較強的迷惑性和欺騙性。經證實,短短幾年間世紀黃金共招攬“客戶”1萬余人,涉及浙江、上海、福建、河北、山西、深圳等多個省市,其非法交易總額高達600億元,從涉案金額和涉及人數來看,是目前為止全國最大的黃金期貨非法經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