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方芳
吉林省不僅是著名的“東北三寶”的重要生產基地,而且農業優勢突出。張永祥就從中發現了很多商機。
“等做到一定規模,我不僅要把人參做出品牌來,還打算把東北系列特色產品發展起來組建一個集團,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張永祥信心十足地對《浙商》記者表示,“東北資源豐富,農副產品品質好,投資額度也不大,應該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吉林省不僅是著名的“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的重要生產基地,而且農業優勢突出。近年來吉林省政府開始注重參茸行業的規范和品牌化發展,加大農業發展的力度。溫州老板張永祥就從中發現了很多商機。
●造汽車零件的賣起了人參
2005年,吉林省政府招商團到溫州招商引資,一直對汽車零部件制造情有獨鐘的張永祥和幾個朋友看中了吉林市吉輕專用車輛制造公司項目,并以8200萬元的價格整體收購了該項目。2006年,張永祥來到吉林,項目改制后成立吉林溫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有人說溫州人無論在哪里都能創業,都能扎根、發芽直至開花、結果,這種特質在張永祥身上也充分體現無遺。經過兩年的拼搏,吉林溫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被張永祥經營得有聲有色,在不貸一分錢的情況下扭虧為盈,不僅解決了該廠1996名職工的生計問題,更重要的是張永祥藉此在吉林站穩了腳跟。
很快,嗅覺靈敏的張永祥發現東北的農產品特別有價值,卻沒有響當當的品牌。他走訪了吉林大大小小的參茸批發市場,發現市場星羅棋布,但大部分市場在規模、檔次、品種、功能服務上都有所欠缺。經營戶們大多各自為戰,無序競爭,信息分散而“如果能把他們集中起來,建立一個大平臺,共同發展,既可以讓‘東北三寶的經營規范化、公開化、合法化,又能使價格穩定、統一,形成大的聲勢和規模,取尋消費者的認可,做出真正屬于自己的品牌。”經過市場調查后的張永祥腦海中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于是在2007年,張永祥成立了吉林農商品營銷有限公司,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與當地參農合作建立了人參種植基地、建立了大型賣場和銷售隊伍,風風火火地賣起了人參。
他的發展計劃非常宏大:首先在吉林省國際展覽中心設立了近2萬平方米的大型展銷中心,每年搞近百場展銷會;之后又成立了約2000平方米的“三衣”大賣場,不僅賣參茸等名品,還有猴頭菇、木耳等當地農副產品,形成了產、供、銷的產業鏈。
除了做賣場,張永祥還在營銷策略上主動出擊。他的三農公司目前已經與全國100多個旅行社簽署了合作協議,與各地公司、企業、政府團購相掛鉤,形成多渠道的銷售網絡,還吸引了上海、北京、山東等地客商加入加盟店,并已初具規模。
●瞄準糧食里面的商機
適應北方寒冷的氣候,對一直生活在南方、年近半百的張永祥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冬天,經常是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天氣。“東北冬天太冷了,真的不大適應,在這里三年太不容易了,但值得安慰的是這里的大米口感特別好,特別香。”張永祥笑著告訴記者。
吉林省生態環境優良,全省森林覆蓋率42.5%,有著名的松遼平原、西部草場、濕地,土地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東北每年生產的糧食就占全國19%,糧食商品率全國第一。
“東北大米大家都喜歡,不僅口感好,而且因為東北的土壤非常肥沃,生長期長,種出來的糧食顆粒大,且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東北大米在南方的市場需求很高,光溫州就有十幾億元的市場。”
在打開了參茸行業的市場后,張永祥馬上瞄準了糧食里面的商機。
東北大米雖好,但是因為交通運輸不便、成本上漲等原因,致使許多當地糧農的種植積極性不高。針對這樣的現狀,張永祥自有高招:首先他與當地糧農簽定買賣協議;而后,在三農商品營銷有限公司里配套開了一家專賣農藥、化肥等產品的分公司,為一些地區邊遠、或者買不起農用產品、設施的糧農提供農藥和化肥,這些物資的款項可以到賣糧時一起結算;一些家里辦喜事、造房子缺錢的糧農,照樣也可以找張永祥借錢,而且不用付利息,收糧時一起結賬。張永祥還請了專門的農業技術人員,從根本上解決糧農在技術方面的后顧之憂。
張永祥不僅看中了東北大米,也看出了高粱中蘊含的商機。高粱在東北用來釀酒的比較多,其實高梁可以提煉質地很好的乙醇。張永祥打算在大米的批文下來后,下一個目標就是好好搞一場“乙醇革命”。“做糧食的要有國家的許可證和倉儲設備,目前相關的手續還在審批中。吉林省委省政府對農業等項目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相信不用等待太長時間。”張永祥說。
當記者問張永祥為什么年近五十了還要闖關東時,張永祥解釋道,他之所以在吉林溫環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已經贏利的情況下還要發展自己陌生的農業產品,除了看好農產品發展潛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國市場上的參茸產品大多沒有自己的名牌,而韓國的高麗參等進口品牌,品質并沒有長白山人參好,價格卻是長白山人參的好幾倍,這太可惜了。他想借此機會大力推廣國產參茸品牌,樹立起自己的名牌;再者,東北廣大農村地區相對落后,農民收入普遍較低,若能搞好這一行業,那么它將來對引導農民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搞活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自己發展良好的同時,也應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好‘浙商,更要做好‘責商。”說到這里,張永祥爽朗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