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任 彥
最近幾年,到印度留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但學習當地語言的卻極少。幾天前,《環球時報》記者到德里大學參加會議,在校園巧遇幾名中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來學習印地語的。據介紹,這次專門來學習印地語的中國學生有19名。以前多是隔幾年才派出一名學生,這是中國首次派這么多學生到印度學習印地語。
不再質疑自己的專業
印地語屬于印歐語系,是由古梵語發展而來。印地語是印度國內最為通行的一種語言,會說這種語言的人大約有7.5億。不過,說印地語的人主要集中在印度北部,印度南方不認可印地語的主導地位,因此印地語只能與英語分享官方語言地位。“在學習印地語之前,根本就不知道它是印度的一種官方語言。”來自西安外國語大學印地語專業的學生曹宸睿坦率地說。她的同班同學馬銳也有同感,她說,國內絕大部分人對印地語一無所知,她每次和人們說起自己的專業時,得到的回應都是一臉驚訝的反問:你學什么不好,為什么要學印度語言呢?!
來自北京大學印地語專業的賈巖說: “在國內學習印地語的時候,也經常質疑自己的專業選擇,所以學習起來勁頭不是很足。但來到印度之后,我才發現自己原來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原來以為印度人大部分會說英語,但來印度之后發現,只有一小部分精英會講流利的英語,其他人只能用英語簡單會話,至于深入交流還得用印地語或者其他地方語言。”對于這一點,在印度工作多年的記者深有同感。要想全面和深入了解印度,就必須學會使用印地語乃至其他常用地方語言,否則總感覺和印度人有一層隔膜。
來自西安外國語大學的李琳說,她在印度辦事時,如果說英語,印度的辦事人員只是照章辦事,愛理不理的;如果她改說印地語,他們一下子就來了熱情,友好而驚訝地問“你會說印地語啊?!”然后迅速地為她辦理好相關手續,還熱情地歡迎她下次再來。“會不會說印地語,在印度受到的對待是有天壤之別的。”李琳感嘆道。
“這批學生最認真”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見到了教中國學生印地語的馬亨德拉·庫馬爾教授。他對記者說:“我在德里大學文學院印地語系任教30多年,教過很多國家的學生,但發現這批中國學生最認真。我非常喜歡他們,他們都是我的忘年交。中國古代高僧玄奘曾經來印度學習,成為印中兩大文明交往的重要紐帶,這批學生也將成為新時期印中兩國友好合作的橋梁。”另一名印地語老師夢珠·穆庫爾博士對記者說:“這是我任教以來教的第一批外國學生,他們給我帶來很多信息,讓我對中國有了很好的理解,我很感謝他們。”
這批學生都得到了印度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在印度學習將近一年。今年5月,這批學生將結業回國。之后,又一批中國留學生將來到這里學習印地語。“我們現在正在緊張地復習,迎接結業考試。”來自西安外國語大學東語學院印地語專業三年級的學生張肖說,在印度學習一年收獲很大,不僅迅速提高了聽說能力,而且親身感受了印度獨特的文化,特別是那些印度老師,他們的諄諄教誨讓我們一生難忘。她的同班同學王力說:“雖然目前國內印地語專業就業崗位不是很多,但我相信隨著中印兩國關系的發展,更多的崗位會被創造出來。”
印度精英不愿說印地語
聽到外國人說印地語,印度人很是高興,甚至有些激動,表現出一種受到極大尊重的神情。但奇怪的是,印度人自己好像不太愿意說這種語言。這也是中國留學生感到有些茫然的地方。
張肖對記者講述了她的一次翻譯經歷。她說,在一次中印地方政府官員的會見中,她是翻譯,她認為印度官員的印地語肯定要比英語熟練,因此她就用印地語和漢語翻譯,沒想到整個會見用了三種語言,她把中方官員的漢語翻譯成印地語講給印方官員聽,印方官員聽了之后,卻用不是很流利的英語回應,然后她便把英語翻譯成漢語講給中方官員聽。
一位在印度工作的中國記者使用的工作語言就是印地語,他在工作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煩惱。在采訪時,特別是采訪精英人士,如政府高官、企業高管、大學教授等,他用印地語提問,對方用英語作答。每每要求被采訪對象用印地語對著錄音機向中國聽眾講幾句話時,對方大多極為不情愿,好像是被要求做一件違心的事情。
印度一位大學教授針對這種現象對《環球時報》記者坦率地表示,印度人把會說英語視為自己地位和能力的一種標志,印地語在潛意識里被看作一種方言土語。印度政府也意識到這種社會心理,所以要求北方中小學必須開設印地語課程,而且要求家長在家里盡可能多地和孩子用印地語交流。
穆庫爾教授也對記者說,有人認為印地語將會消失,這是一種非常幼稚而錯誤的認識,要知道,印度北方幾乎所有的家庭里都用印地語交流,“我們普遍認為,雖然英語已經是印度的一種官方語言,但它畢竟是一種外來語言,無法準確表達印度人的深層次感受,因此印度北方親戚朋友之間多用印地語交流。”況且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印度人不會講英語,依然使用本民族語言。
中國人學習印地語興趣增加
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增設了印地語專業。曹宸睿說,她是西安外國語大學印地語專業第一屆學生,當初學校增設這個專業的主要原因就是考慮到中印作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大國關系越來越緊密。
北京大學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景奎回憶說,5年前來上課的學生寥寥無幾。如今,修讀印地語的學生已大大超出原定人數。他說,現在每個人都想多了解印度,這個國家很大,而且經濟在快速增長。▲
環球時報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