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園長的管理講壇
編輯手記 席忠紅自擔任園長工作以來,在準確把握幼兒教育教學前沿信息、理論聯系實際、深入課堂指導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曾先后被授予酒泉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等稱號,并榮獲“宋慶齡幼兒教育獎”。在工作之余,席園長從不放松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所撰寫的《淺談綜合教學的整體優化效果》獲全國基礎教育優秀論文一等獎;所擔任的“幼兒各領域認知發展研究”課題工作取得了優異的研究成果。
幼兒期是人的身心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因而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期。
曾有一位家長不無憂慮地對我說,她帶著6歲的兒子到朋友家做客,當朋友端來一盤水果招待她們時,兒子突然搶過水果說:“我媽媽不吃,我媽媽不愛吃”。這一舉動讓她感到驚訝與無奈。究其原因,就是每當孩子和她分享時,她總是說“媽媽不吃,你吃?!本枚弥驮诤⒆有睦镄纬闪藡寢層肋h是什么都不喜歡吃的慣性思維,為其長大成人后先己后人甚至自私自利埋下了隱患。這個事例深深觸動了我,使我重新審視幼兒教育,特別是幼兒情感教育的問題——幼兒園應該把情感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抓住幼兒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著力抓好情感的啟蒙教育,促進幼兒心靈的健康成長。
幼兒情感教育的目標和著力點有別與其他年齡階段,應該有側重、有特色。
一是要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挖掘幼兒潛在的特質,保護幼兒成長過程中的童真、童稚、童趣,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在興趣、動機等諸要素不發生明顯或太大偏差的前提下,不要過多地干預,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展示和自我發展的空間:即使在需要、興趣、情感等方面出了問題,也不能急于封殺,要循循善誘,潛移默化,不能造成其心理壓力,在幼小的心靈留下永遠也消除不了的陰影。
二是要塑造幼兒的陽光心靈。關注幼兒心理,促進健康成長,始終都是幼兒園的重要職責,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因而我們把心理輔導作為完善和提高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結合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對幼兒進行“潤物細無聲”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動態的心理活動的影響,啟發、引導、幫助幼兒形成樂觀向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不畏艱難的品質,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向往。
三是要優化幼兒的審美情趣。美是通過各種形態表現出來的,幼兒會通過對音樂、舞蹈、繪畫等的接觸和表現來認知美、創造美、展示美,使審美觀念逐步確立,審美水平逐步提高。幼教工作者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幼兒感受美的體驗,確立自覺自愿認知美、向往美、追求美、踐行美的心志。
四是要培養幼兒的情感智能。幼兒園應從最細微處著手著力,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勞動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受到敬愛父母、尊重他人、善待自然等各種愛心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有愛心的,但由于其獨特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各種愛心表現并非全是顯性的,臻于美善的,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善于發現、激發、挖掘、引導,用熱心和愛心呵護好孩子情感的萌芽,這是對幼兒教師能力和經驗的考驗、情商的檢驗,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所以,對孩子情感的培養,幼教工作者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