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幼兒教育權威機構每年都會邀請國內知名幼教專家組織各種專題學術研討活動,這為我們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感知幼兒教育發展新動向、接受幼兒教育新理論的絕佳機會,搭建了教師們相互學習、展示、交流的平臺。
以往我們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現了以下幾種情形:一是外出學習回來便悄無聲息了,外出學習只是個別人受益:二是學習回來做了匯報,可是匯報流于形式,其內容只是學習內容的簡單重復和再現:三是學習匯報內容很精彩,可是匯報結束后就萬事大吉了,沒有后期的實踐應用。
為了使教師外出培訓達到效果最大化,近幾年我們采取了一些改進措施,使外出培訓的情況有所改觀。
一、制度先行,規范外出培訓管理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這個“規矩”就是規章制度,其作用就是通過一些約束和要求使某些工作規范化。我們意識到外出培訓就是因為缺少這樣的規范,致使培訓受益的輻射率不高。為此,我們中心將員工培訓工作交教研科專門負責,由教研科制定相關規定,組織、監督外出培訓后的匯報與落實。教研科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實施目標制定了“蘭州石化公司幼教中心關于外出培訓的相關規定”,從外出培訓人員的選擇、外出培訓應遵守的紀律、外出培訓人員的匯報反饋等幾個方面做了規范,要求外出人員必須是有思想、善反思、會總結提煉并能準確、清楚傳達培訓精神的骨干教師,外出培訓歸來后必須及時向全中心做學習匯報。該制度使外出培訓走向規范化,其效果在以后的匯報與推廣中得以顯現。
二、形式靈活,講求參與和互動
以往外出培訓教師回來做的匯報基本上都是一言堂,形式單一,老師們把這樣的學習當作苦差事,能躲則躲、能逃則逃,而且習慣于被動地聽,這樣的形式起不到培訓的效果。為此,我們中心經過研討決定,要求外出培訓人員打破傳統匯報模式,創新匯報形式,充分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鼓勵廣大教師的參與和互動,使外培學習真正具有實效性。
例如,2008年10月,中心一行二人前往南京參加“兒童藝術、藝術教育與人的可持續發展”培訓,回來后受訓老師進行了構思、設計,最后采取了如下匯報形式:
首先,向老師們介紹了南京優質教學展示活動中的兩個教案設計一一音樂活動《打字機》和語言活動《我爸爸》,讓老師簡單了解兩個活動的目標,重、難點和預設的過程:第二,請老師們結合活動設計觀看活動錄像;第三,匯報者組織老師們以園所為單位對兩節教學活動進行點評,老師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各園選派代表進行本園觀點闡述,其余幼兒園隨時可以提出反駁意見;第四,匯報者反饋了專家們的現場點評意見;第五,匯報者發表了自己對兩節課的看法,并將自己對專家觀點的質疑拋出來請老師們討論。
該匯報進行的很生動、很激烈,匯報者將幾個維度的點評意見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進行了展示,使老師們很清晰地對比到了自己評課與專家評課的差異,學習到了專家點評的視角,也對音樂活動和語言活動的深層次挖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參與和互動”的方式使單一、枯燥的接受學習變為積極主動的建構學習,大大提高了培訓的效果。
三、內容豐富,善于反思
有效的管理機制使外出培訓人員的思維更加活躍,不僅在形式上不斷革新,在內容上也尋求更加靈活和豐富的內涵。匯報不再只是培訓、學習內容的簡單再現,而是培訓學習內容的展開,是其中一點的深入挖掘,更重要的是匯報者能夠把握中心整體狀況,根據中心存在的普遍問題,反思對比,對中心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比如,前段時間,我們中心派四人參加在寧波舉辦的“全國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與有效性學術研討會”,該研討會主要對課程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中心參與研討會的老師學習回來后分二組從課程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進行了匯報,難能可貴的是她們還結合中心在環境,創設方面的不足,濃墨重彩介紹了寧波市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并整理了環境創設的幾點指導策略,使老師們當務之急的問題得到及時的回應和解決。
四、持續改進,重在實踐運用
為了使外出培訓真正發揮實效,我們一方面要求各幼兒園組織二次培訓,繼續擴大輻射面,使每一個員工都受益;另一方面,中心策劃組織該主題的評比活動,使匯報學習盡快轉換成實踐運用。例如,前面提到的關于環境創設的對比之后,我們中心指定一位在環境創設方面做的比較好的老師,從各園普遍存在的“主題墻的有效創設”、“環境與幼兒的互動”等問題出發做培訓準備,并組織中心各園老師進行了再學習;然后,中心邀請當地學前教育專家做了環境創設的講座,從理論高度和實踐角度對環境創設做了進一步的詮釋和剖析;隨后,結合兩次培訓,各園制定本園二次培訓計劃,并上報中心,教研科根據各園安排進行監督檢查。同時,中心組織培訓學習的運用推廣,開展園所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每所幼兒園推選一名老師加入評委隊伍,大家根據培訓內容、學習精神對各園的環境創設進行打分、點評,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及時指導教師的教育行為。
總之,我們在克服“聽的時候‘心動’、‘激動’,回來之后卻‘不動’”的積習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我們認為:“付諸行動”既需要發揮教師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又需要管理者完善推廣的機制、創造展示的機會、搭建交流的平臺。只有兩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使外出培訓學習以最小的投資獲得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