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俗如衲子?!眾W玄寶在《名壺圖錄》中這樣評價紫砂壺。
百年藏紫砂
百年來,紫砂壺一直被人稱為“世間茶具之首”。良好的透氣性,使其泡出來的茶“味不渙散”、“湯色更佳”、“經久而不餿”,而它吸收茶汁的能力,使其在長久使用后,壺壁積聚“茶銹”,即便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另外,久經摩挲和養護的紫砂壺,壺表色澤溫潤,極具觀賞價值。
古代文人們將紫砂壺與奇石、蘭花并稱為“文人三雅”。從龔春對照銀杏樹的樹節制成第一把紫砂壺——“樹癭壺”開始,紫砂壺優良的實用性、高超的工藝性和優雅的藝術性便備受世人推崇。隨著制壺技藝的發展,砂壺的造型更加豐富、款式更富于文化氣質,葵花壺、“二泉”銘壺、松鼠提梁應運而生,紫砂壺成為文人收藏珍品。坊間有“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一丸土”的說法。如今,隨著茶文化的興盛,紫砂壺的價值也不斷提升。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上,一件清乾隆·剔紅饕餮夔龍紋紫砂壺以147.7萬港幣成交。而清末紫砂壺大師邵大亨的“龍頭一捆竹”壺的價格更高達40萬美元。
藏壺要領
收藏家歷來將紫砂壺分為四檔:實用品、工藝品、特藝品和藝術品。除特殊的幾位大師外,實用品不應列入收藏范圍之內。而其他三檔中要數藝術品價值最高,每把壺的價格都可能達到百萬;其次是特藝品,其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工藝品排在其后,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之間,很適合剛入門的玩壺者購買。
雖說目前紫砂壺的收藏市場一片大好,但是想要將最具升值潛力的紫砂壺收入囊中,還是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目前,收藏界將鑒別紫砂壺的要領歸納成了五個字:泥、形、工、款、功。
泥紫砂壺之所以可以使泡出的茶不失原味、陳茶久放而不餿,是因為紫砂泥具有雙透氣孔的特殊結構。而這種紫砂泥只有江蘇宜興才能開采出,其他地區的紫砂土是不具有這樣的功能的。另外,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還是存在著細微的差異,給人的官能感受也不同。鑒別時,要觀其色、摸其質,好的紫砂壺會有“色不艷,質不膩”的感覺。
形紫砂壺的“形”異常豐富,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如何評價其外形的優劣,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來看,因為茶道講究“淡泊和平,超世脫俗”的古拙,所以收藏時一般會將拙放在第一位。而后是大度、清秀和趣味。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有根據自身審美觀來判斷,哪個作品能讓你產生共鳴,哪個就是最好的。
工“工”是紫砂壺價值的靈魂所在。一把紫砂壺要經過幾百道工序,其中任何一道工序沒有處理好都可能影響到紫砂壺的品質。珍品紫砂壺的壺的嘴、扳、蓋、紐、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外;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也要交待清楚、流暢。在整體上,紫砂壺形態端正,無別扭感覺之處;在細節上紫砂壺“直則直,當曲則曲,當須則須,當毛則毛”,有絲毫含糊。做工精良的紫砂壺或給人高昂情緒的激發,或人氣質內斂的含蓄,不僅表達著作者的思想,更具有區別于其他壺的“神”、“氣”、“態”。
款所謂的“款”是指鐫刻在紫砂壺上的詩詞書畫及印款。鑒賞款,一是要鑒別壺的作者是誰,題詩鐫銘的人是誰,是否有大師的手筆。二是欣賞題詞的內容、鐫刻的書畫、印款??梢哉f紫砂壺上的款將詩、書、畫、印的傳統藝術融合到一起,帶給人多方位的享受。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
功“功”是指壺的實用功能。實用性很強是紫砂壺與其他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它的“藝”全在“用”中,如果失去“用”的功能,“藝”也不復存在。紫砂壺的功能美主要表現在:容量適度、高矮得當、口蓋嚴緊、出水流暢。其容量一般剛好注滿四個杯子。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口小,宜泡紅茶;矮壺口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口蓋溢出,使風景大剎。壺的口蓋嚴緊,能使沖壺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