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參與性、操作性極強的活動,是幼兒掌握協調關系的最好場所。幼兒園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不僅有助于大班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意志和發展幼兒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利用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既為幼兒提供充分自主活動的條件,同時也為他們創造更多協商、合作、共同解決困難的機會,培養其合作能力。
一、目標內容——指向合作
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很喜歡的活動,它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總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每次活動的具體目標,使得每一個展間戶外體育活動都蘊含有合作性的培養,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


二、提供器材一一引發合作
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認知的。在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中,材料是誘發、支撐、發展幼兒合作行為的媒介,是幼兒形成能力、積累經驗的載體。它既是教師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也是幼兒與教師與同伴、環境互動的中介。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得以實現,材料是幼兒體育游戲的顯性元素,而投放能引發幼兒進一步合作探索行為的材料又是教師一種隱性的指導策略。
體育器材可以引發幼兒進行活動的愿望,并產生積極的活動行為,器材引起的活動方法越多,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合作性越高,得到的鍛煉也就越全面。因此,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活動器材的投放是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中最為基礎的一節。
1 多變性
教師在各個活動中提供不同的器具和材料,以讓幼兒在其中自主快樂地活動。
(1)改變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材料的數量,不同活動內容提供不同材料,提供的材料少于幼兒人數,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合作。
(2)同一活動內容給幼兒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協商交換,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交往,讓幼兒大膽地使用器材,賦予器材多種玩法。
2 興趣性
幼兒比較喜歡挑戰性,難度太低的活動會使他們失去游戲的興趣,因此,就要利用輔助材料增加活動的難度來保持和提升幼兒的興趣。色彩鮮艷、外形美觀、舊物利用、變廢為新的體育器械極受幼兒的青睞。如投擲活動中,我們投放的海洋球、刺猬球和一些動物形象圖(張貼在可移動的黑板上),幼兒的興趣一下子集中在這兒,情緒高漲地聯合打“怪獸”。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持久地參與合作活動。
3 動態性
幼兒本身就是環境中的一個最大的動態因子,不斷補充更新器材,可以滿足與保持他們合作活動的興趣。
(1)隨活動內容的變化而更換器材,切不可一經投放,長期固定不變。
(2)根據觀察到的幼兒活動現象靈活調整。
(3)投放的器材應考慮四季的交替交換:夏季要運動量小一點的,以開展室內體育活動為主,春秋季以走跑的為主,冬季以跑和跳的為主。
三、創設情境——推動合作
晨間戶外體育活動由于其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伙伴。雖然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活動有個別化發展的鮮明特點,有靈活開放自主的活動方式,但相對于性格內向、不愛交往的幼兒,如果任由其發展,寬松的體育活動反而使該類幼兒又進入了一個獨立的自我世界。這時教師的指導和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幼兒的合作行為有時需要一定情境的暗示和推動。
幼兒在戶外游戲時,許多游戲需要兩人或小組一起游戲才更精彩,創設這樣的情景,使得幼兒無意中學會了與人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樂趣。比如:“鉆山洞”游戲,要有撐山洞的、也要有鉆山洞的,而且鉆的人最好是排成一條龍,玩起來才更有意思,孩子們在玩中學著分工合作,角色交替更換,樂此不疲。再如:“滾輪胎”,開始都是一個人拿一個滾,十幾分鐘后,孩子們累了,又舍不得放棄玩,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將輪胎一個接一個擺成了一條獨木橋,這樣大家排著隊一起往前走,既得到了休息,又鍛煉了平衡能力,還使幼兒感受到合作游戲的快樂。豐富的體育活動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及收放物品的好習慣。
四、設定規則——保障合作
規則是游戲的準則。要使活動順利進行,就需要注意規則的建立。這不僅是集體教養幼兒的需要,同時它有益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情緒、形成一定的衛生、生活和行為習慣。首先我們設計了從玩法上必須建立在合作行為基礎上才能實施的游戲,圍繞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目標,在與幼兒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對晨間戶外體育活動提出了“四不”、“三要”的游戲總規則。“四不”:不亂竄,不爭搶,不獨占,不大聲喧嘩;“三要”:要謙讓,要協商,要分享。在活動中教師認真觀察,及時引導提醒幼兒遵守。
五、有效評價——體驗合作
只有讓幼兒在合作的基礎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才能激發幼兒合作的興趣和愿望。通過游戲的競賽性讓幼兒知道原來幾個人的活動比一個人的游戲更有趣,幾個人的智慧比一個人的力量更強大,同時,讓教師有意識的評比強化,評價哪一組幼兒合作完成的速度最快,合作完成的成效最好。例如:蜘蛛爬(中班體育合作游戲)游戲說明:活動中四人分工移動輪胎,前面一人拉,中間站一人并向前移動,后面兩個推。可以更換分工,比哪一次合作的行進速度快。幼兒通過輪流的角色體驗,經驗分享,得出中間幼兒的行進速度與外圍幼兒行進速度之間的配合度是游戲的關鍵。外圍推拉的幼兒要盡可能保持又快又穩的勻速,以免拌倒中間的幼兒;而中間的幼兒要以小碎步的形式盡量配合輪胎的移動速度,盡可能減少人為的阻力。幼兒在討論、模仿、競賽、自主練習中逐步習得技能、取得進步。
在幼兒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中,通過有形的活動,進行無形的群體合作意識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終身合作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