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在心理學辭典中的解釋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實物和現象各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調和多樣的統一,在心理機制上使人愉悅、滿足,并能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為此,構建和諧幼兒園,保證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便成為我和我園教職員工追求的共同愿望和奮斗目標。
密切領導和教師的關系,和諧辦園。
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上級與下級、領導和被領導,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但是有一個特殊性那就是兩者在學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需要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做幼兒的楷模,其目的都是為了做好本職工作,促進園所發展。
我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指引下,變管理為服務,注重自身角色的調整,親自實踐觀察,去發現老師的需求,成為老師的合作者、幫助者、服務者,給教師以有力的支持。園領導教、管結合,既教給教師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激發她們的專業熱情和工作樂趣,自信心也得到增強,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園工作質量的提高。同時,我努力營造并建立一種新型的開放與互動的關系,將權利下放給教師,將制定幼兒園發展目標的決策權交給教師,教師通過自下而上的目標討論過程,對目標達成共識,主動建立起使命感和責任感,變“要我干”為“我要干”。
為了激發教職工參政議政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我園組織開展了“我為幼兒園發展獻一策”的調查問卷活動,得到了教職員工的踴躍響應,大家從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獻計獻策,在幼兒園管理與環境、師資隊伍建設、后勤保育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從而,變“被動”為“主動”的自我管理的例子之一。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依法辦園。
沒有規矩,哪有方圓。嚴明的紀律是一個集體賴以生存發展的支柱,一套完善、規范科學的規章制度是完成組織目標,加強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我們把制度建設貫穿于幼兒園建設與發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學的制度體系,完善領導體制,創新工作機制,用制度來規范和調節各種關系,使一切活動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加大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定期對重要決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反饋,從制度上保證決策執行的質量和效率,切實提高決策執行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要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而且讓每一個教職工通過學習、討論,在理解、贊同的基礎上執行制度,這樣既方便于管理者的檢查督促,又能夠減少領導與教職工的摩擦。
有一句話叫領導要學會彈鋼琴,強調的也是一個和諧的問題。鋼琴上既有高音,又有低音:既有全音又有半音。隨便彈,那就是雜亂無章,可謂亂彈琴,作為單位的主要領導就是要讓鍵盤上的每一個琴鍵在它的位置上發出最和諧的聲音。
所以,彈出美妙和諧的琴聲是我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