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00多歲的福特公司需要一個救世主來力挽狂瀾的話,那么艾倫·穆拉利是最當之無愧的。

艾倫·穆拉利,福特公司現任總裁,曾就職于波音公司,并因為解決9·11事后問題一度挽救波音公司,而被稱為波音公司力挽狂瀾的“刀斧手”。臨危授命于2006年,在拯救福特的計劃“小荷才露尖尖角”之際即遭遇全球金融危機。
穆拉利上任前,105歲的福特汽車大有走向暮年之勢,不僅在當時油價高漲的情況下依然迷信那些耗油量極大的汽車型號,而且子公司之間各自為政,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生產成本;而福特的亞洲競爭對手,如豐田、本田、尼桑等卻聯合起來,共同參與競爭。2006年,也就是穆拉利上任的第一年,福特年虧損額高達126億美元,創下其有史以來的虧損之最,穆拉利上臺后當即決定對福特的老車展開一次“全面的維修”。
英雄的前塵往事
艾倫·穆拉利,1945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奧克蘭地處舊金山海灣地區中心,“奧克蘭”是英文“橡樹之地”的音譯。穆拉利早年就讀于堪薩斯大學,1961年原蘇聯首位宇航員加加林進入太空,因此穆拉利這個年齡段很容易對航空航天產生興趣,這也是他的大學專業。創立于1862年的堪薩斯大學,被認為是全美就讀后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公立大學之一,所謂“最省錢學校”。堪薩斯州地理位置位于全美的中心,或者有利于培養全局觀念。穆拉利曾參加過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選拔,不過因為輕度色盲未能選上。1969年,穆拉利畢業并獲得航空航天工程碩士學位。
他來自波音
畢業那一年,穆拉利進入了專業對口的波音公司,成為一名工程師,參與到波音系列型號飛機的設計中。愛情也同步降臨,1970年,他同一位演員結婚,后來生下三男兩女。隨著工作中承擔責任的增加,他決定進一步進修,在阿爾弗雷德·P·斯隆基金資助下,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攻讀工商管理。直到1994年,穆拉利擔任波音民用飛機集團高級副總裁,負責所有飛機的研發、試飛、取證和政府技術聯絡業務。

2001年,穆拉利開始行使CEO的權利從那時起他開始力挽狂瀾般地拯救波音。但當年由于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世界航空旅游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蕭條時期,進而影響了飛機制造業。在此情況下,穆拉利首先做的就是裁員,“挨刀”最狠的就是由他擔任總裁的民用飛機部門,先后共裁掉了3.5萬名員工,同時還取消了那些已經被證明無法賺錢的飛機型號的生產。由于穆拉利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波音逐漸從“911”事件的陰影中走了出來,2005年和2006年,波音的飛機訂單連續創下紀錄。
當翅膀變成輪胎
現年63歲的穆拉利此前并沒有在任何一家汽車公司或者與汽車有關聯的公司工作過。哪怕是在涂鴉的習慣中,他喜歡畫的也是飛機,而不是汽車。3年前福特汽車董事長比爾·福特宣布起用穆拉利為福特CEO時,質疑的聲音鋪天蓋地而來:這位飛機業務出身的副總裁能夠管理好生產地面交通工具的汽車公司嗎?
1994年,穆拉利擔任波音民用飛機集團高級副總裁,負責所有飛機的研發、試飛、取證和政府技術聯絡業務。從1997年2月起,穆拉利開始擔任波音公司高級副總裁,兼任波音信息、空間及防務系統集團總裁,負責波音的防務、空間和政府事務。37年的波音職業生涯與汽車一點關系都沒有,但福特董事長任命他為CEO也絕對不是一時興起。比爾·福特對穆拉利充滿了信心,“艾倫親自處理過波音公司在‘9·11’事件之后面臨的棘手問題。他深知,無路可退是種怎樣的絕境;他也知道,面臨困境如何精心謀略、完美執行、殺出重圍。”
廉頗老矣 尚能飯
每個人的成功背后,都隱藏著辛勤的汗水,不似外人看去那么簡單平淡。我們有理由這樣描述穆拉利,雖然他離成功還有段距離。穆拉利住在離公司不到三英里的地方,每天早上5:15抵達辦公室,一天工作12小時,這對一個已經63歲的老將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而他看上去依舊精神百倍。
穆拉利的辦公室有著180度的視野,透過寬大的窗戶玻璃,他不僅可以看到福特汽車歷史久遠的榮格總部,還可以看見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如今次貸危機影響下的美國汽車業已經是羸弱得搖搖欲墜,通用和克萊斯勒的崩塌使他未免心中有種孤獨,曾經的對手已倒在腳下,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前進依舊需要馬不停蹄,他沒有時間過多的感慨如此境地的對手,因為他不想如他們一樣轟然倒下,他要做美國汽車業堅守到最后的衛兵。
一鳴驚人的“外行人”

當穆拉利上任時,外界對其評價是稚嫩的“外行人”,他的言談穿著完全沒有汽車業內人物的樣子。而上任后的動作,外人也絲毫看不出他有什么內行的舉措。上任的第6天,艾倫·穆拉利便宣稱了出售捷豹、阿斯頓·馬丁、路虎和沃爾沃品牌的決定。這個驚人的決定被所有人如傻瓜一樣嘲笑他的“愚蠢”,然而,正是這番外人看不懂的舉動,才使福特汽車在金融危機到來的前期,就靠出售捷豹和路虎這兩大品牌獲得了大把珍貴的現金,從而在危機更猛烈的摧殘下、全球車市萎靡不振的時候,沒有如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一樣倒下。
倔強的堅守
面對次貸危機的侵襲,在諸多企業伸手向美國政府申請援助的時候,穆拉利倔強地對外界說:“福特不需要政府援救,即使2009年全年美國輕型汽車的銷量跌到900萬輛,福特汽車也能靠自有資金儲備渡過難關。”
倔強的穆拉利大刀闊斧地開始了自己的一系列拯救福特的舉措。首先是裁員,包括各種出售的品牌和分公司,福特共裁員4612人。之后穆拉利等福特高管也降低了薪酬,穆拉利率先在美國巨頭企業中將自己的薪酬降為一美元,管理層和北美員工的獎金也被取消,這樣的做法也進一步贏得美國社會的同情。同時,穆拉利將重點轉向游說美國政府提供消費者購車支持,以促進福特汽車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
一系列改革舉措之后,福特市場份額出現了反周期增長。據美國調查公司顯示,福特已經連續數月在美國市場份額提升。福特高層說,我們在整體市場都衰退的時候,能夠比其他企業衰退小一點兒就是不錯的表現了。事實上,北美市場對福特品牌認可度和忠誠度都在穩步提升。
無疑,底特律和福特都正在經歷恢弘的歷史,這同沒有最糟只有更糟的悲觀論調不同,整個底特律,或者全球汽車業,都將目光鎖定在穆拉利身上,所有人都在期待穆拉利能夠帶給底特律乃至美國汽車業一次重生。而他和他帶領的福特汽車,也成為了美國汽車制造業最后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