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文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呢?當今的課改也要求我們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教學,應課改的要求我們也應該認真思考教學,讓我們的教育有所發展。那么,對于地理教學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課改的需要呢?我認為地理課堂應該讓學生活動起來,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地理課堂上活動起來呢?作為地理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應該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呢?
我們應該認真備課:教師備課,要突出重點。首先備教材,教師要深刻的理解授課內容,吃透教材,明確教材重點、難點、易錯點,根據授課需要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確定詳略和取舍。其次是備學生,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經具備哪些背景知識,哪些內容通過學生自讀或討論能夠自行解決,哪些內容需要予以一般性指導,哪些內容需要重點指導,哪些內容需要個別指導,使教學具有明確的針對性。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教師要根據知識、學生、學法、組織形式、問題的處理措施寫出詳細的學案。
還要讓學生進行預習,必須把課本預習充分。沒有預習的課不能上,預習不好的課也不能上。讓學生做到課前預習,思考重點。另外,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恰當的、適當的、恰到好處的講解知識,做到課堂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精講,來改變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在全面把握知識的情況下,注意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教學形式、教學藝術發揮出教學的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把時間還給學生”,需要我們認真組織教學,需要我們教師素質的全方位提高,隨著課改的進行,我們也應該提升自己,由“要我改”轉變成“我要改”。
再次,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地理學科一向不被學校和學生重視,要提高地理成績,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那么我們教師就應該抓住這一點,從吸引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真正在地理課堂上,讓學生活動起來,達到既讓學生學習了地理知識,又讓學生能力有所提高,走向社會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才是我們教書育人的真諦!
作者單位:饒陽縣南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