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縣地處太原盆地中西部,北靠呂梁山脈余支,南部為平川,汾河、瀟河穿境,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全縣國土面積609 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1平方公里,轄4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192 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34萬,享有“文化名城、醋都葡鄉”的美譽。
作為省城太原市主要副食品生產基地和糧食重點產區,改革開放以來,清徐縣緊緊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步伐,農工商貿全面發展,社會事業興旺發達,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經濟持續跨躍新臺階,基本構筑起以食品加工、鑄造、建材、煤焦、化工、運輸、機械、冶金、商貿、旅游等為支柱的縣域經濟主框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逐步提高,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投資環境明顯改善;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各項改革逐步深化,對外開放效果顯著,經濟結構日趨合理;科教文衛事業同步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經過全縣人民的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文化名城、醋都葡鄉”煥發出新的生機。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來清徐視察。清徐縣先后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優質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雙擁模范縣和省級文明縣城、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先進縣、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十強縣、
全省農建“禹王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省唯一的全國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縣、省級文明縣城、全省農民增收先進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等光榮稱號。2007 年,地區生產總值82.3億元,一般預算收入4.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94元。
今日的清徐,全縣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憑借“文化名城,醋都葡鄉”的優勢,緊緊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機遇,大膽推進改革創新,強力推進綠色轉型,朝著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闊步前進。
文化名城
清徐是文化名城。清徐古稱梗陽,始建于春秋,隋開皇16年置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故里。堯城村曾是堯帝建都之地,因此有“中華第一都”之稱。作為晉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時期清徐商人在東北、蒙古等地,曾昌盛一時,至今徐溝、大常、賈兆等地尚有保存相對完整的晉商古民居和古村落。全縣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
位2個、省級4個、市級6個,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狐突廟、清源文廟享譽全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香巖寺、千佛洞是中國北方地區佛教石窟藝術的代表。清徐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徐溝背鐵棍藝術被譽為“空中舞蹈、流動雜技、無言戲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葡鄉清徐
清徐是中國葡萄之鄉。“清徐有葡萄,相傳自漢朝”,兩千多年前,漢使張騫出使西域,梗陽商人帶回葡萄藤條,在西邊山栽植成功,由此孕育了流傳千年的葡萄文化。自唐以來,清徐葡萄一直是皇家貢品。到今天,清徐已是全國四大葡萄名產地之一。清徐位于世界葡萄黃金生產線上,盛產高品質葡萄。西邊山一帶屬沙壤土質,背風向陽、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構成了得天獨厚的適宜葡萄生長的自然環境。擁有百里葡萄溝、萬畝葡萄園、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擁有“清徐葡萄”原產地證明商標,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葡萄之鄉”。
醋都清徐
清徐是中國醋都。“自古釀醋數山西,追根溯源在清徐”。清徐是山西老陳醋的正宗發源地,釀醋史源遠流長,傳統釀造工藝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徐老陳醋酸味純正柔和、口感醇厚、微甜爽口、回味綿長,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譽,曾獲1924年巴拿馬國際商品博覽會優質商品一等獎。現有老陳醋、陳醋、熏醋、白醋、保健醋、風味醋六大系列60多個品種,水塔牌陳醋、老陳醋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是全國最大的老陳醋生產基地,被中國特產之鄉評審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陳醋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