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慶的一個星期里,雨幾乎沒有斷過。但那雨水不急不慢,淅淅瀝瀝的,不知是想打濕過客的一抹愁緒,還是想溫潤都市人的那一顆燥動的心。當雨水像斷線的珠子一串串散落在面頰上,蕩起陣陣冰涼的水霧,人的眼神和呼吸頓時變得迷離而急促起來。
重慶的雨,溫婉纏綿過去只知道重慶的山多、重慶的霧濃、重慶的妹子很爽朗。當我第二次作為一個游客來到重慶這座城市駐足停留的時候,卻發現重慶還是個多雨的城市,而且這雨水是如此的溫婉纏綿。
在重慶的一個星期里,雨幾乎沒有斷過。但那雨水不急不慢,淅淅瀝瀝的,不知是想打濕過客的一抹愁緒,還是想溫潤都市人的那一顆燥動的心。當雨水像斷線的珠子一串串散落在面頰上,蕩起陣陣冰涼的水霧,人的眼神和呼吸頓時變得迷離而急促起來。雨中的重慶城市上空,總飄逸著一絲白茫茫的薄翼,如果你不用幾分鐘的時間盯著看,根本不會感覺到這絲霧氣的移動,她就像一位夢境中的仙子一般,在你的腦海深處揮不走、抹不去。除非你很溫柔地揚起下巴,用鼻尖輕嗅那絲獨有的氣息,才會感覺到內心深處不由浮起的纏綿和溫柔。
有人說,重慶的雨要就著苦澀的熱咖啡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因為只有在這種場境下,才能讓煩亂的心緒寧靜下來,細細品味那咖啡熱浪涌動的“苦”味,和人生旅程中那抹淡淡的惆悵和“甜”意。還有人說,重慶的雨,是專為品嘗重慶的美味火鍋而下的,當我們大朵快頤地沉浸于涮火鍋的酣暢淋漓中時,只有那絲小雨才會掠去游蕩在麻辣空氣中的火熱和輕狂。但我覺得還是要漫步雨中,讓身體與雨中親
密接觸,才能真正體會到雨的纏綿與情趣,才能去除浮躁與矯情。
解放碑,重慶的精神堡壘心里面一直存在著一個疑惑,重慶到底有沒有歸屬于自己的歷史文化特色?兩次到重慶,都如出一轍地聽當地人介紹到解放碑去看看,說那是重慶市區最著名的景點。解放碑位于重慶民權路、民族路和鄒容路的交匯處,它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它還是全國唯一的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

現在,“解放碑”是解放碑中央商務區(CBD)的代名詞,有“西部第一街”的美譽。西部地區最大的百貨公司、商社、書城、藥房、大都會都匯集于此,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外國快餐速食文化也在此安營扎寨。但凡到重慶的人都不得去光顧解放碑,因為解放碑是重慶的標志性建筑,是重慶的一面旗幟,如果到了重慶而沒有去解放碑就不算真正到了重慶。而“解放”一詞,最根本的概念就是解放了重慶人的理念和思想,也解放了外來人對重慶的認識和文化感知。
重慶的輕軌時代
到重慶乘公交車是件很郁悶的事情,因為重慶面積太大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的面積加起來再乘以二也沒重慶大。而且重慶的地名煩多,對外地人而言,不要說記住這些地名了,光是看車牌名稱就是有點“腦殼痛”的事。再加上“山城”特殊地形的影響,道路的增加和拓寬都十分困難,道路堵塞成為了“老大難”。近年來,隨著重慶經濟的迅速發展,私家車的數量也成倍增長,這使得原本十分擁擠的交通狀況更加糟糕。輕軌時代的到來,為重慶這座大城市的運轉帶來了新的活力和輕快便捷。
重慶輕軌從建設的過程,到第一次載人運行,再到觀光票價的公布,無時無刻不吸引著千萬重慶市民的眼球。幾乎每一個市民,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平民百姓;是弱冠孩童,還是白發老翁;是街邊商販,還是外企白領,他們都關注輕軌,期盼輕軌。作為我國西部地區第一條輕軌,從某種意義上說,重慶輕軌承載的不僅僅是乘客本身,而更多的是重慶人的夢想?!坝眯撵`去感受輕軌的快捷”這句飽含深義的話出自一位乘客的口。這使得許多外地人,把乘坐重慶輕軌當成一次環游重慶市區的一次輕松愉快的旅行。我的一位朋友在第一次乘坐重慶輕軌的時候,是異常興奮激動地全程站立于車箱中的。他說,站著體驗比坐著,更能享受到一種科技文明所帶來的快慰和喜悅。站著,就是對科技進步、時代進步最好的禮贊。

而“在輕軌上邂逅愛情”,則成為重慶80后的愛情宣言?;蛟S在許多電影或電視劇中我們都似曾相識都看見一個畫面,在一列播放著抒情歌曲的輕軌車上,一對青年男女在無數次的偶遇和邂逅,終于因為一個有趣的借口或一次“意外”的碰撞而相識、相知、相戀并共墜愛情之河,這是何等浪漫之事,怎不令人向往?當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境踏上輕軌的那一刻,何嘗不希望有那么一次令人回味無窮的浪漫之旅呢?
朝天門的夜色
不記得哪位文人曾經說過,欣賞一個都市的霓虹一定要選在夜晚。重慶的夜與許多大城市不多,有一種靜態的美。這種靜不是聽覺上的而是視覺上的,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有點語法不通,但我一時又想不到更好的詞語來表達我對重慶夜色的認識,姑且這樣形容。其實我想說的這個“靜”又帶有點“凈”的含義,干凈、潔凈、純靜。重慶的夜晚沒有一絲噯昧的色彩,雖然四周的高大建筑物也有霓虹閃爍,但卻沒有任何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大都市“特色”。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在重慶的這段時間天空都飄著小雨的緣故,重慶的夜給我更多的是一種詩意,而這一種詩意又不同于通常那種復雜的思緒和跳動的靈感,仍就是一個“靜”字,是一種軀干的空靈,是一種內心的寂靜。
帶著這種淡然、純凈的心,最好的去處就是朝天門碼頭。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選擇,可能是我內心的指引或暗示吧!
朝天門位于重慶城東北長江、嘉陵江交匯處,襟帶兩江,壁壘三面,地勢中高,兩側漸次向下傾斜。明初戴鼎擴建重慶舊城,按九宮八卦之數造城門17座,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即朝天門。門上原書四個大字:“古渝雄關”。因此門隨東逝長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于此迎御差,接圣旨,故名“朝天門”。
站在重慶朝天門碼頭,可以看到一個奇特的景觀:長江與嘉陵江以各自不同的顏色在這里交匯,其界限是那么的分明,融合卻又是那么的無痕無跡。原來的長江或嘉陵江中的任何一滴水,都無條件地服從了這個命運的轉向。記得第一次去朝天門欣賞夜色的時侯,和一幫朋友很自然地選擇了乘船,因為當地人告訴我們,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游船上欣賞兩岸的燈火和重慶的夜。但我記得那次我們并沒有真正欣賞到重慶的夜,并不是因為沒有夜色可賞,而是因為我們在游船上邂逅了一位孤身從美國到重慶游玩的金發美女,我們所有人的視覺和話語都不自覺地受美女的倩影所牽引,大家爭先恐后、連比帶劃都夾雜著半生不熟的English 為金發美女介紹著我們偉大祖國的秀美山川、人文地理,其實說句心里話,對此我們也并不比她知道得更多……
而第二次到朝天門欣賞夜色已沒有選擇乘船,只是靜靜地站在碼頭廣場看兩岸新增的音樂變光燈在無限夜空中打造出的幻影組圖。幾艘開滿華麗彩燈的游船靜靜地停造在岸邊,就像幾塊奇麗絢美的寶石點綴著江面。一群50歲左右的婦女踏著廣場音樂的節奏,整齊地跳著她們自編的健身舞,為黑夜細雨下的朝天門廣場增添了幾分跳動的韻律。幾簇紅色的火光把我從黑夜的凝視中吸引了過去,那火光在細雨連綿的黑夜逐漸升起、升高進入無邊的夜空,就像星星一樣在黑夜中散發著遙遠而孤寂的亮光。
大足石刻,神奇的地方
到重慶旅游第一別忘去看解放碑,第二更別忘了去看大足石刻。我自認重慶除去商業大都市這層外衣的包裝后,真正有價值、有文化沉淀的財富就只有大足石刻了。大足石刻創于晚唐,盛于兩宋,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造像并陳,是我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范。有石刻造像70余處,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大足石刻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造像集中,在藝術上則技藝精湛,充分表現出我國晚期佛教造像藝術的特征。1999年12月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我去過兩次,第一次純屬慕名而來,只為在這些鬼斧神工般的偉岸造照前留下我那粗陋、淺薄的尊容。即便如此枉想,但我在這些造像的面前是絲毫不敢造次,而且是心懷尊崇和恭敬的。第二次到大足石刻,時逢中雨延綿。剛到大門正欲進入的時候,手機短信鈴聲突響,一看竟是位貴陽的朋友發了條醒世警語給我,我趕緊給他回復短信說我此時正在重慶大足石刻參觀,并說了句“你與佛有緣”,這位朋友一直對宗教哲學多有涉獵,且有一定的修為,早不發晚不發,偏偏在我正欲進入大足石刻正門之時發一短信過來,豈不真是與佛有緣乎?過不多時,他又回復我一短信,只有“呵呵呵”三字,真有點高深莫測、佛家云:不可說、不可說的玄妙感覺。
雨中的大足石刻,與第一次天晴見時大有不同,憑添了一分神秘的氣息。在陰沉的雨中,那一尊尊神偉的造像,似乎看破了千百年來的紅塵萬象,以一種警世、勸世的姿態告誡著世人,要以一顆感恩、善良、寧靜致遠、和諧自然的心泰然處世。
說來也怪,第一次去大足石刻時天氣是碧空萬里,得不能再好,但參觀的游人廖廖無幾。第二次雖說是中雨延綿,但參觀的人卻有千人之眾,而且還有許多外國團隊在沒有準備雨具的情況下,竟然冒著雨意猶未盡地穿行于石刻勝境之間。這不由讓我想起了佛家“九龍浴佛”的典故,據《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載,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于四月八日生下了悉達多太子,四天王以香湯浴太子身。又《普曜經》載,悉達多太子降誕人間,九龍以香水浴圣尊。
因此,后世佛教徒紀念佛陀誕生的儀式,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凈地設灌佛盤,在盤中的蓮臺上安置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釋迦太子金像,然后灌以香水,以表示慶祝和供養,就叫做“浴佛”或“灌佛”。這一天是佛教四眾信徒的歡喜節日。我在想,當我們來到佛教勝地,如果天降雨水,按佛家的說法是否有佛祖顯像浴水靜心的吉祥寓意呢?今日社會人心不古,平常我們身體臟了可以用水清凈,衣服臟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穢黑暗,則要用佛的法水,即是佛教勝地降下的雨水來洗滌,故而有許多虔誠的人在佛教勝地遇雨而不用雨具的現象。我不知道大足石刻的雨是否有此寓意,但總覺得當雨水從頭頂直灌而下的時候,我們內心世界的塵垢,似乎被洗滌清凈,我們的枉想、雜念、狂躁在此刻也被化解得了無蹤影。把重慶大足石刻的雨和浴佛的典故聯系在一起,不知道是不是有點牽強附會?但在凡塵俗世中能保持一個純凈、清涼的心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