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書記您好,您是南召縣的老書記了,退休這么多年來,依舊對縣域的發展十分關注,一直致力于南召的建設,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您有何見解?

王:農業基礎建設搞起來,30 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農村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尤其是農業問題的長遠之計,三農問題搞起來了,國家將立于不敗之地。中央新政策扎扎實實給農民帶來了好事,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問題,真正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上學不要學費了,看病有農合(農村合作醫療),確實農民的生活是好了,確實為農民辦了很多好事實事。從根本上解決了很多問題。現在農民也能真正體會到政策好了,他們的吃飯問題真正解決,生活踏實了、牢靠,衣食住行水平大大提高。農民思想觀念也先進了,外出打工也給農村帶進了新的思想。交通也方便了,有鐵路,有公路,現在去洛陽只要2 個小時,鐵路、高速公路,以前上山徒步,現在公路修上山了,
比方說辛夷路,輕輕松松上山。交通為新農村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只要愿意,就可以從南召走出去,看看祖國各地的情況。種地還有補助,原先沒有補助也依舊種地,現在種地每畝都有補貼,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
記者:您成立了咱們南召的老促會,那么您能談談這方面的具體情況嗎?
王:南召老促會全稱南召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九九年就成立了,主要成員就是我們這些從各行各業上退下來的老同志。我們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搞調查研究,我們這些老同志退休了有時間,可以去一線搞調研、造環境,為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做好積極協助,為縣委縣政府辦事提供參考。
記者:南召是個農業大縣,針對“三農”問題,咱們老促會開展過哪些方面的調研活動?
王:我們這有句話叫“大黃米面種地養蠶,種地管吃飯,養蠶管花錢”。農業生產是正業,柞蠶是副業。南召是個貧困縣又是個老區縣,群眾的底子十分薄,南召更應該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我們的調研,也就是圍繞如何發展農業經濟,如何更好的建設新農村,如何切實的提高農民收入三個問題。第一,2001 年開始,我們一直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曾經發動10 萬人織地毯,當時農戶有15 萬戶左右。一個姑娘一年織兩塊地毯就可以創收5000 塊錢。南召在南陽的大環境下,大工業不中,大工業項目進不來,沒有人才,小項目發展前景較大。第二,從南召的希望、南召的長遠來說,真正發展要靠旅游業來帶動。南召都說是南陽的后花園,進南陽都要過南召,現在有了高速公路,到坐車南陽只有30 分鐘。南召的農業旅游有前途,前途在哪呢?就在于南召的自然、人文景觀十分有特色:楚長城、猿人遺址等都獨具特色。

我們老促會在調研了幾個鄉鎮情況后,向縣委打了報告,提出要推動旅游業發展。但是現在南召的旅游業發展情況并不理想,房地產商的承包開發的方式并不太理想。第三,南召是個山區縣,花生、辛夷這兩樣屬于南召的特色產業經濟,尤其是皇后店的花生,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市場,方城縣的花生都趕過來賣。新農村建設就是要搞產業化,搞產業扶貧,用產業來解決貧困。沒有產業的扶貧,沒有產業的新農村,那么新農村這三個字也是空的。過去農村住的都亂糟糟,現在基本都能蓋起來平房。第四,畜牧業關系千家萬戶,一般農民都會養些豬羊、雞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這是政策的根本,畜牧業是很好的增收途經,建議縣委縣政府重視畜牧業發展。
記者:確實老促會提出的這些意見都很中肯,觀點都很有建設性和參考意義,那么除了縣情調研,老促會的工作內容還包括哪些方面?
王:向上級老促會、向國家部門申報扶貧開發項目。咱們這一年就是3~5個,這些項目都是國家、省里提供財政扶貧,我們一年能爭取到1000 多萬扶貧款。中央也是想通過老促會,為老區辦點事。我們申報的項目包括老區的基礎設施項目,例如小學建設、
鄉村公路等等。此外,我們還積極的宣傳老區,宣傳艱苦奮斗精神。同時老區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社會工程,需要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強對老區建設和老促會的領導,把老區建設擺上議事日程,積極支持和幫助解決老區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搞好服務,為老促會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為我省的老區建設再立新功。深入貫徹中央和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以穩定老區群眾溫飽問題為重點,繼續加大老區扶貧開發力度;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中心課題,協助老區人民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幫助老區加快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道路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老區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要協同有關部門,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通過科技扶持,不斷提高老區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要把精神扶持和物質扶持有機結合起來,宣傳先進典型,加強對老區人民進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思想教育,激發他們艱苦創業、建設家園的決心和信心;要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調查研究,把黨和政府對老區人民的關心和支持落到實處。
記者:在剛剛閉幕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再次強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更是提出要銳意改革,加快發展,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中努力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書記,
您能為我們談一談您的看法嗎?
王:新農村建設,必須真正解決農民增收的問題。沒有增加農民的收入,沒有穩定農民的經濟來源,農民他就不能有穩定的脫貧。從長遠來說,農村要發展好,三農問題要解決好,就必須要把農村的基礎建設搞起來,這就包括經濟的和社會的。經濟方面在南召來說就是農民全部富裕,比如說那些旗渠,旱了可以澆水,不旱了可以養魚。三農的問題就是解決農民的基本建設問題;從社會的角度來講,社會要發展起來,更是不可缺少教育、衛生、交通、廣電多方面的全面發展。南召老促會愿與社會各界并肩攜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老區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早日實現老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王文元】1937 年12 月生,河南省南召縣人。大專學歷,研究員。歷任中共南召縣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縣委副書記兼縣政協主席、縣長、縣委書記兼縣人大主任。現任南陽市和南召縣“老促會”理事、會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邀研究員,亞洲人文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南陽市書協、河南省書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會詩詞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等。參加工作43 年,潛心研究山區貧困縣加速脫貧問題,先后發表文章20 多篇。
【南召老促會】南召老促會全稱南召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河南老區包括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鄂豫皖、鄂豫陜根據地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鄂豫皖湘贛、河南等抗日根據地現行政歸屬于河南的部分。革命老區人民為革命的勝利和建設事業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共和國走來的地方。為了促進革命老區的建設和發展,經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親自批示,1990 年7 月建
立了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簡稱中國老促會),是在國家民政部正式注冊登記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本會主要成員是從黨政軍領導機關退下來的老干
部、老將軍、老專家。
【記者手記】采訪過程中,老書記一直提到“艱苦奮斗”的精神,這是我們每一代中華兒女需要牢記的信念。我們相信革命老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在老促會的奮斗下會更快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