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30周年,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單調生活,到“農工商”全面發展“走出國門”,到現今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30年來,中國農民經歷了幾千年來發展變化最快的“改革開放”洗禮。為體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巨大成果,感受當代新農村的文化氣息,本刊記者走進了河南省南召縣皇后鄉。】
2008年10月9—12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三個極大”高度概括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即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日前,記者走進了河南省南召縣皇后鄉。見到了一樁樁現代化的村落,就仿佛是一顆顆樸實無華的星在祖國大地上閃現著璀璨的世紀之光。
沿著蜿蜒的山間水泥小路,車窗外一股清新的草香迎面撲來,陪同記者的皇后鄉黨政辦侯副主任說,這是皇后鄉特有的辛夷的味道,伴著這股清爽之香,開始了我們的皇后之行。盡管時至秋末,那滿山遍野的翠綠金黃,那條條涓涓細流的小溪,那自由自在的水鴨溪中游,那清脆悅耳的鳥鳴山中行,那悠閑漫步的皇后人,還是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鄉村的暖陽那樣舒適愜意。
暖暖的秋日陽光,如畫的鄉景,駛在平坦的鄉間公路——“辛夷路”上,夾道歡迎我們的是枝頭掛滿辛夷的參天大樹,迎面撲來清新的辛夷之香,仿佛置身于幽靜的生態園。此路全長55公里,2005年3月動工興建,7 月底全線竣工。沿途經過了云陽、皇后、小店三個鄉鎮,涉及23個行政村,198個村民小組3.8 萬人。總投資1300萬元,其中:以工代賑資金及省配套資金933萬元。由于這十幾個行政村都是南召縣辛夷的主產區,所以這條公路稱辛夷路。
皇后鄉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東鄰方城縣,西南連云陽鎮,北接魯山縣,是南陽和南召的北大門,區位優勢非常明顯,焦枝鐵路、豫S231線縱貫全境。礦產資源豐富,白云石、沸石、鉀長石、鐵礦等分布廣泛;支柱產業明晰,特色經濟活躍。近年來,皇后鄉在龐若書記的帶領下,按照“三園兩線一走廊,六大基地建三鄉”的規劃目標,建成了林果、養殖、石材三大園區,沿辛夷路、豫S231線壯大了辛夷線和林果線,沿豫S231線建成了工業長廊,形成了辛夷、水果、柞蠶、畜牧、速生楊、花卉苗圃六大基地,成為全國優質辛夷之鄉、全省優質果品之鄉和柞蠶之鄉。短短的幾年時間,皇后鄉的文明新村給全省帶來了一道新農村的亮麗風景,改變了農村臟亂差的落后面貌,多次受到省、縣褒獎,并出現了五個示范文明新村。

石頭生金多彩生活
沿著辛夷路走去,一個標有“辛莊村文化廣場”的牌坊映入記者眼簾。侯副主任說:“這幾年,通過新農村建設,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手里有錢了,自發在這里建了個文化廣場,每個月都會有一、兩次演出活動,那場景人山人海啊!平時老百姓還可以用來米棒子。”侯副主任邊走邊跟我們講解。只可惜采訪之日,筆者沒趕上演出,略感遺憾,但知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此般豐富,筆者為之欣慰。
趕巧遇上一位剛完農活的村民,挑著滿滿兩籮筐紅薯。筆者趕上前。
“大姐,現在日子過的怎么樣?”
“中啊!比以前好多啦”
“新農村好么?”
“好,現在可好啦!”
……
放下籮筐,這位大姐滔滔不絕的說起了這幾年的變化,路修到家了,出門不踩泥了,小孩上學不交學費了,看病醫保了,做飯用上沼氣了……
辛莊是皇后鄉少數民族聚居地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這里呈現出回漢一家親,共建新農村的文明新風尚,美麗的鄉村清真寺儼然也成為辛莊的另一道風景線,為辛莊抹了一撇濃濃的綠顏。
走在辛莊的路上,路旁白石十分搶眼,這便是大理石、方解石、白云石……
在皇后鄉發展農村特色經濟政策的引導下,辛莊村利用境內豐富的白云石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石材加工業,全村石材加工企業達到20家,解決村民400余人就業,成為村支柱產業。同時,石材業的興起帶動個體運輸業快速發展,全村貨運車輛達80余臺,農戶經濟收入普遍高于全鄉平均水平。
在清真寺旁,村民們有下棋的,打牌的,看書的,健身的,真是熱鬧。村民們主動跟我們打招呼,給我們倒水、讓座,拿出了花生、核桃讓我們品嘗。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不正是這樣嗎?青山綠水,鄉里鄉親,聊聊家常。
地里生金動人傳說辛莊村富足多彩的文化生活還在我們的口中贊嘆不絕,車窗外成片的苗林闖入眼簾。侯副主任告訴記者,這是皇后村農民近年來產業多元化發展的成果之一,按照“區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苗木興農”戰略,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發展花卉苗圃種植,使花卉苗圃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近年以來,花卉苗圃種植新增300多畝,總面積達到1000畝,主要品種有辛夷、玉蘭、五角楓、女貞等30余個品種,涌現花卉苗圃專業戶348戶,從事花卉苗圃種植人員860 人,上半年花卉苗木產值實現銷售收入170萬元,人均增收800多元。苗木遠銷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供不應求。

在上級扶持下,皇后村完成了節水灌溉項目,全面整修了渠系配套工程,建立了黨員電教科技致富工程培訓基地,完善了技術服務體系,使花卉苗木的發展熱潮在全村迅速展開,并帶動了北召店、紅旗、辛莊等周邊村新增花卉苗木種植500多畝,成為特色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在談論著苗圃產業給當地村民帶來的經濟效益時,我們不禁多念了幾遍皇后的名字,是不是這個尊貴的名字給這個質樸的小村莊帶來了新世紀的繁榮?說到名字,村主任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傳說。
相傳,漢武帝劉秀稱帝前,被王莽追趕,途徑此地,人困馬乏,得了傷寒,被一陰氏女子相救,用路邊辛夷樹枝煎湯,讓其服用,病很快痊愈。而后,劉秀稱帝,封賜陰氏女子為皇后,派大臣召女子回宮,不料陰氏女子在蹬鞍上馬的瞬間,失足從馬上摔下,身亡。大臣因未接回娘娘,無法向皇上復旨而集體自殺,該地就是現在的皇后鄉紅旗村“官墳”莊。劉秀為祭奠此事,將陰氏女子生活的地方賜名為“皇后”。
聽著這樣感人肺腑的傳說,望著眼前這蔥蔥郁郁,高低不同,錯落有致的苗圃林,我們堅信,這必將是座歷史文化架起的,繁榮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樹上摘金旅游致富
午分時刻,我們到了天橋村。天橋村位于皇后鄉西北部,山路迂回蜿蜒,窗外風景美不勝收,河中央大塊石頭上雕刻的紅色“天橋”十分顯眼,有一個長20多米,寬4米的巨石,橫跨于河流之上,天橋村由此得名。真乃天然巨奇石,橫亙山河流。
山間農家牡丹居便是我們此次就餐、午歇之所,客廳墻上的照片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掛著不少來調研的名人和領導與主人的合影。主人自豪地說:“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前來視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在俺家吃了農家飯,對我們天橋村評價很高。前些天著名帝王作家二月河也來我們這里體驗生活。”我們點了幾個農家菜,主人一一介紹:這是后山采的黃花兒苗(即蒲公英)、蘑菇、紅薯頸,這是自家的柴雞蛋……
天橋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新農村。村莊塘邊,奇山怪石,山、水、林相融,游、樂、玩奇趣的旅游度假勝地。途經石海,筆者一行人已迫不及待下車采風。樸實的村民爭著告訴記者,“這叫羅漢石,那叫將軍石,那是金龜石……有100多塊石頭呢!”它們都有自己美麗的傳說。山脊上,睡臥一蹲石佛,遠觀宛若羅漢抱子靜坐,人們俗稱“羅漢石”。“將軍石”,相傳劉秀休息一關隘內,指山為石,為其把門護衛。讓人更為驚奇的是“天湖”—— 七一水庫。秋無風,湖恬靜,人垂釣,翠山環繞、奇石相映。據了解鄉領導下一步將全力打造此條精品旅游路線,讓充滿魅力的天橋,吸引國內外游客。
在天橋記者體驗到了辛夷林海。“這里沒有蚊子蒼蠅,沒有人得感冒、鼻炎,也沒有人得心臟病——這樹香,萬邪全避。”用天橋人自己的話,“辛夷用處大,長的也怪美!”確實,辛夷高大、挺拔、樹冠齊整茂密,蠻有貴族紳士風度那種彬彬有禮的味道。據了解,皇后鄉以辛夷為主的經濟林達6萬畝300萬株,年產量突破800噸。辛夷是天橋村的特色產業,現已建了4萬畝、130萬株名品辛夷林基地,年產辛夷300噸以上。2006年,臺灣楊生公司在天橋村征地40 畝,簽訂50年合同,前期已投資400萬元,建成了辛夷標準化種植、科研基地,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文化長廊生態家居
在紅旗村,迎接我們的并不是面面鮮艷的紅旗,而是一幢幢現代化的別墅式的二層小樓,讓我們大飽眼福的還有墻上的文化涂鴉,藍天白云花紅草綠,蝶舞翩翩,一樣樣向我們展示著新農村欣欣向榮的新面貌,讓人神清氣爽,意氣風發。
村容警訊,八榮八恥,和諧社會,小康生活,向我們傳遞著新農村與時俱進的現代文化氣息。名副其實的“文化長廊”,讓我們覺得地上的花草果菜都在散發智慧的幽香。
一位村民笑著向記者說道:“俺現在走的是水泥路,燒的是沼氣,看的是有線電視,村里有文化廣場、科技書屋、體育健身器材,新農村一點也不比城里差,俺這兒還有天然氧吧……”說著請我們來到了他家,剛進院子,東屋廚房鍋臺上的燃氣灶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正準備上前一探究竟,主人便主動上前對我們說:“這里燒的可不是你們城里的煤氣,這就是我剛剛說的沼氣。是在地下修個沼氣池,把養的家禽的糞便通到沼氣池里經過發酵變成沼氣,我們就用這
個來做飯,不用生火很方便,也不用花錢,連這個灶子也是國家給的,一分錢沒花,現在不光生活好了,而且還越來越科學,都變廢為寶了。”他一邊講還一邊向我們演示,面容始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的家庭在紅旗村處處可見,我們曾經印象中農村“柴草亂堆、污水亂流、蚊蠅亂飛”的落后局面,已經被像一幅卷軸山水畫上的山鄉村落取而代之。
特色產業初具規模
郭莊村的特色產業是柞蠶,柞蠶放養覆蓋全村60%的農戶,僅此一相戶均收入可達2000余元。“種地不納稅,出門不太累;掙錢靠產業,經營在新農村,賽似都市內;惠農喜事多,幸福有滋味。”還是老百姓的話最實在,結束了全部的采訪這句質樸的順口溜讓我們印象深刻,感慨萬千:現在的農村,不再只是耕地種田的象征,而是發展新型產業的重要基地,是喧囂浮華的都市休憩避風的港灣,是人們旅游玩賞的魅力田園。
龐若:
皇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軍人物
通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皇后鄉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真正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方針。
采訪的最后一站我們來到皇后鄉政府,與鄉黨委書記龐若的談話中,我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對中央提出向社會主義新農村整體推進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龐書記告訴我們,皇后鄉文明新村建設起步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投資60萬元對辛夷路沿線的5個文明新村進行了亮點打造;投資了100萬元高標準建設皇后、辛莊、郭莊三村的村部44間,文化廣場3處;鄉政府多方籌資強力推進農村沼氣建設。今后,皇后鄉將在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全面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推進工作。
美麗的傳說,久遠的文化,綠色的生態,可口的農家飯,科學的發展。相信魅力的皇后在鄉政府的正確帶領下,皇后的發展將是蓬勃向上,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