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是藏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宮殿。

布達拉,為觀音圣地普陀洛迦的梵語譯音,表示觀音持航以普救眾生。布達拉宮始建于7世紀吐蕃時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修建宮室,后世又屢有修筑。那時西藏還不是政教合一的社會,布達拉宮只是作為王宮存在,并無香火。但自從五世達賴受順治皇帝冊封,成為西藏政教首腦之后,這里就成為大活佛的所在地,也自然成為頂禮膜拜、供奉香火的圣地了。
早晨,我來到心儀甚久的布達拉宮。跟所有初來乍到的人一樣,我被布達拉宮的曠世雄偉、建筑神韻所震憾。布達拉宮建在瑪布日山上,兩側是拾級至頂的石階,山后是峭壁懸崖,山南是宮殿的正面,建筑自山腳向上隨坡就勢、逐漸收縮,高聳入云,崇閣巍峨。宮體主樓13層、高117米,東西長400米,南北寬約350米,全部采用石木結構,五層的宮頂則覆蓋金瓦,金光燦爛。我從左側邊門的坡道拾級而上,至山后五層邊門進宮。
五層邊門位于后山,山腰有一塊平臺,車子可盤旋上去,平臺外緣是大半人高的實體圍墻。站在平臺上舉目遠望,東北西三面是綿延的雪山,山頂白云繚繞,兩山之間原本是峪地牧場,現已是鱗次櫛比的樓房瓦屋,成為拉薩的主城區。南面則是布達拉宮的后墻,乳白的墻體如天然的溶巖,呈膠狀起伏,堅實如磐、光滑如洗,據說是用天然石灰漿沿屋檐淋下、慢慢滲入墻縫凝結而成,跟石頭一樣牢固。褚紅色的房頂次第架構在高墻之上,仰頭看去,天空碧凈如洗,沒有一絲云彩,建筑的金蓋宮頂直插云霄,天穹伸手可及。
進門入宮,是一條狹窄曲折左拐右彎沒有窗戶,難辨方向的廊道,木制樓梯、銅包扶手、吱吱呀呀、猶如迷宮,一間間數不清的房舍左右相連、前后相擁,互依互接、難分你我,宮室內金身佛像,目不暇接,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有胖有瘦、有慈有兇,令人眼花嘹亂,處處香氣漫溢、油燈躍閃,信徒與游人交織在一起,向著同一方向蠕動。東歡樂廣場——德陽夏、歷代達賴的寢宮——白宮、歷輩達賴的8座靈塔和宮殿、珍珠佛塔、立體壇城等歷史遺跡、古玩珍寶就在這人流潮涌中映入眼簾。
布達拉宮前是橫貫城區的大道和寬闊的廣場,廣場上到處是滿臉漾溢著虔誠與幸福的市民、信徒以及春風滿面的外地游子,抬頭看去,藍天白云下的布達拉宮格外壯觀雄偉,其情其景,被人們不停地定格在相機里。
布達拉宮是藏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宮殿。
布達拉,為觀音圣地普陀洛迦的梵語譯音,表示觀音持航以普救眾生。布達拉宮始建于7世紀吐蕃時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修建宮室,后世又屢有修筑。那時西藏還不是政教合一的社會,布達拉宮只是作為王宮存在,并無香火。但自從五世達賴受順治皇帝冊封,成為西藏政教首腦之后,這里就成為大活佛的所在地,也自然成為頂禮膜拜、供奉香火的圣地了。
早晨,我來到心儀甚久的布達拉宮。跟所有初來乍到的人一樣,我被布達拉宮的曠世雄偉、建筑神韻所震憾。布達拉宮建在瑪布日山上,兩側是拾級至頂的石階,山后是峭壁懸崖,山南是宮殿的正面,建筑自山腳向上隨坡就勢、逐漸收縮,高聳入云,崇閣巍峨。宮體主樓13層、高117米,東西長400米,南北寬約350米,全部采用石木結構,五層的宮頂則覆蓋金瓦,金光燦爛。我從左側邊門的坡道拾級而上,至山后五層邊門進宮。
五層邊門位于后山,山腰有一塊平臺,車子可盤旋上去,平臺外緣是大半人高的實體圍墻。站在平臺上舉目遠望,東北西三面是綿延的雪山,山頂白云繚繞,兩山之間原本是峪地牧場,現已是鱗次櫛比的樓房瓦屋,成為拉薩的主城區。南面則是布達拉宮的后墻,乳白的墻體如天然的溶巖,呈膠狀起伏,堅實如磐、光滑如洗,據說是用天然石灰漿沿屋檐淋下、慢慢滲入墻縫凝結而成,跟石頭一樣牢固。褚紅色的房頂次第架構在高墻之上,仰頭看去,天空碧凈如洗,沒有一絲云彩,建筑的金蓋宮頂直插云霄,天穹伸手可及。

進門入宮,是一條狹窄曲折左拐右彎沒有窗戶,難辨方向的廊道,木制樓梯、銅包扶手、吱吱呀呀、猶如迷宮,一間間數不清的房舍左右相連、前后相擁,互依互接、難分你我,宮室內金身佛像,目不暇接,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有胖有瘦、有慈有兇,令人眼花嘹亂,處處香氣漫溢、油燈躍閃,信徒與游人交織在一起,向著同一方向蠕動。東歡樂廣場——德陽夏、歷代達賴的寢宮——白宮、歷輩達賴的8座靈塔和宮殿、珍珠佛塔、立體壇城等歷史遺跡、古玩珍寶就在這人流潮涌中映入眼簾。
布達拉宮前是橫貫城區的大道和寬闊的廣場,廣場上到處是滿臉漾溢著虔誠與幸福的市民、信徒以及春風滿面的外地游子,抬頭看去,藍天白云下的布達拉宮格外壯觀雄偉,其情其景,被人們不停地定格在相機里。
布達拉宮是藏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宮殿。
布達拉,為觀音圣地普陀洛迦的梵語譯音,表示觀音持航以普救眾生。布達拉宮始建于7世紀吐蕃時期,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修建宮室,后世又屢有修筑。那時西藏還不是政教合一的社會,布達拉宮只是作為王宮存在,并無香火。但自從五世達賴受順治皇帝冊封,成為西藏政教首腦之后,這里就成為大活佛的所在地,也自然成為頂禮膜拜、供奉香火的圣地了。
早晨,我來到心儀甚久的布達拉宮。跟所有初來乍到的人一樣,我被布達拉宮的曠世雄偉、建筑神韻所震憾。布達拉宮建在瑪布日山上,兩側是拾級至頂的石階,山后是峭壁懸崖,山南是宮殿的正面,建筑自山腳向上隨坡就勢、逐漸收縮,高聳入云,崇閣巍峨。宮體主樓13層、高117米,東西長400米,南北寬約350米,全部采用石木結構,五層的宮頂則覆蓋金瓦,金光燦爛。我從左側邊門的坡道拾級而上,至山后五層邊門進宮。
五層邊門位于后山,山腰有一塊平臺,車子可盤旋上去,平臺外緣是大半人高的實體圍墻。站在平臺上舉目遠望,東北西三面是綿延的雪山,山頂白云繚繞,兩山之間原本是峪地牧場,現已是鱗次櫛比的樓房瓦屋,成為拉薩的主城區。南面則是布達拉宮的后墻,乳白的墻體如天然的溶巖,呈膠狀起伏,堅實如磐、光滑如洗,據說是用天然石灰漿沿屋檐淋下、慢慢滲入墻縫凝結而成,跟石頭一樣牢固。褚紅色的房頂次第架構在高墻之上,仰頭看去,天空碧凈如洗,沒有一絲云彩,建筑的金蓋宮頂直插云霄,天穹伸手可及。
進門入宮,是一條狹窄曲折左拐右彎沒有窗戶,難辨方向的廊道,木制樓梯、銅包扶手、吱吱呀呀、猶如迷宮,一間間數不清的房舍左右相連、前后相擁,互依互接、難分你我,宮室內金身佛像,目不暇接,或高或矮、或大或小,有胖有瘦、有慈有兇,令人眼花嘹亂,處處香氣漫溢、油燈躍閃,信徒與游人交織在一起,向著同一方向蠕動。東歡樂廣場——德陽夏、歷代達賴的寢宮——白宮、歷輩達賴的8座靈塔和宮殿、珍珠佛塔、立體壇城等歷史遺跡、古玩珍寶就在這人流潮涌中映入眼簾。
布達拉宮前是橫貫城區的大道和寬闊的廣場,廣場上到處是滿臉漾溢著虔誠與幸福的市民、信徒以及春風滿面的外地游子,抬頭看去,藍天白云下的布達拉宮格外壯觀雄偉,其情其景,被人們不停地定格在相機里。

手記
臨行前,朋友專門為我買了太陽鏡,可到拉薩還是不管用,臉曬得黑了一圈,四肢退了一層皮。
有高山反應的人,到拉薩旅游也是個不小的考驗。在布達拉宮,我看到幾個漢子懷里抱著白白胖胖的大枕頭。心想,這些人好酷啊。細看,原來是氧氣包!夠勇敢吧!
小貼士
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藏經冊印、古玩珠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西藏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建筑殿堂詳解。
開放時間:除節假日及重大活動外,布達拉宮每天分上下午對游客開放,上午9:00-12:00,中午休息,下午15:00-17:00重新開放。布達拉宮周圍的景點有龍王灘(宗角祿康)(每天9:00-17:30開放)、墨竹賽欽女神、藥王山等,在藥王山上看日出日落挺不錯,另外,從藥王山上拍攝布達拉宮,是最好的角度。宮內珍藏大量佛像、壁畫、藏經冊印、古玩珠寶,具有很高的學術和藝術價值。是西藏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建筑殿堂詳解。
開放時間:除節假日及重大活動外,布達拉宮每天分上下午對游客開放,上午9:00-12:00,中午休息,下午15:00-17:00重新開放。布達拉宮周圍的景點有龍王灘(宗角祿康)(每天9:00-17:30開放)、墨竹賽欽女神、藥王山等,在藥王山上看日出日落挺不錯,另外,從藥王山上拍攝布達拉宮,是最好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