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麗江之前就曾聽說,“不到束河一定算不上體會了麗江的那種安靜。”距麗江僅僅7公里的束河古鎮真是難得的清凈之地。依著半山坡的束河古鎮,這里雖然和大研古鎮(麗江的古稱)一樣,也有石板路,但束河的道路明顯比麗江更悠長,小小邊鎮,雖然商鋪林立、門市錯落,但順山順水的束河,街道明顯比麗江要寬闊清靜許多。

到麗江的第四天下午,“香格里拉——藍月山谷”的兩日游程甫一結束,看看天色還早,我們就讓司機拉著直接來到了束河。在來麗江之前,我曾經了解一些有關束河的背景。在眾多而蕪雜的有關束河的文字中,大家大抵也都寫到過了距麗江7公里以外的這個小鎮的古舊和寧靜,但我相信,旅游的感受往往更應該逐異而非趨同,應該更具個性化,尤其對于我這樣一個文字的獨行客,別人筆下的文字似乎不會太能夠左右我的心情。但我的這點膚淺的看法最終因為束河而改變——當我帶著一身的疲憊走來,走近這被稱做束河的小鎮,我真是一看就喜歡上了它。
和麗江一樣,束河古鎮有許多的客棧和茶吧酒吧,我們在半山坡上選擇一家叫做“麗水清境”的客棧住下,很快,我們就來到小鎮中心,坐在了“川人吧”咖啡廳門前靜靜的木質搖椅上。下午6點的陽光靜靜地照著,頭頂著天空的深藍,耳邊是年輕女歌手顫若海豚的歌唱。懷著一種寧靜,一種風吹雨襲的溫柔,距麗江7公里外的安靜的束河,嘩嘩的流水從一個叫做九鼎龍潭的地方出發,帶著小巷,木樓,錯落的店鋪,酒吧,婀娜的少女,還有身背竹簍的納西女人彎腰的曲線和滿頭的銀飾,一路來到了山腳,停在我們的面前,停在了一個也同樣叫做四方街的地方。我的云南之行,幾乎到過的城鎮都有四方街,藏、彝、納、白,天圓地方,作為一種象征和標志,那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近20個民族的人們千百年來,對于時間的記憶和天空的追問。

束河古鎮的四方街被流水包圍著,四周擠滿了一家靠著一家的酒吧。這些酒吧無一例外地都比麗江的那些酒吧要安靜。在束河古鎮清澈透明的流水聲中,遙想不遠處當年的茶馬古道上馬幫悠遠的鈴聲,我們的鼻孔里彌漫的是山間草木的清香味道。束河曾經是南高原茶馬古道的重鎮。鄉人徐霞客在《霞客游記》就曾經記載:“過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暈,有大聚蒞臨其上,是為十和院”。而此“十和”,即為今之束河的古稱。追古究今,相比起麗江,束河的歷史要比麗江老縣城所在的大研古鎮悠久許多,陽光似乎也要通透許多,但真的不知道何年何月,束河古鎮失去了昔日之榮光,更不可理喻的是,如此安靜的束河古鎮,她的名頭最終何以又讓彼時并不出名的“大研”(麗江)給占了上風呢?
陽光流水倒映藍天白云,頭頂上真就像安著一個大大的花籃。走遍束河古鎮,發現那脈脈不斷的流水基本源于一處:\"九鼎龍潭\"。途窮路末,其實\"九鼎龍潭\"最終也就是面向5600米的玉龍雪山腳下的幽幽深潭而已。只是依山傍水的地勢,使得\"九鼎龍潭\"的潭水比麗江古城的流水更加清澈,陽光也更加明亮。初來麗江,不少人都說麗江的山好人美,可是當你再一次來到離麗江僅僅7公里的束河,在下午六點的陽光和流水中,向著玉龍雪山的方向,面對著日夜不息的溪流,輕輕彎下腰去,掬上一捧干凈的流水,在透徹無暇的陽光之下,你就會覺得麗江的陽光真地就是你所能見到的\"一米陽光\",而流水似乎也只能漿洗破損的衣裳,而束河,束河的流水卻能夠縫補洗滌你的心靈。

束河古鎮美女多。在束河,在下午六點的陽光流水中,我拍了一張又一張美女的照片。走在蜿蜒的山道上,那些踮著腳尖、拎著長裙拍婚紗的幸福天使姑且不說,就是那一個個游客,大抵也都是美女了,而且我發現,來束河的美女們的眼睛也明顯比麗江古城的那些女孩兒的眼睛更干凈,絕少那種城市風塵和撲朔迷離。束河美女,那可都是真正的美女!用一句時髦的話,叫:\"綠色,無污染,無公害\",就象山腳下水潭邊的籬笆上吊著的那些番茄、黃瓜或者蕓豆。如果愿意,你就隨便地看,隨便地拿,隨便地吃。這既干干凈凈地洗了眼睛又徹徹底底地清了心境的束河的陽光流水,哈哈,渺茫世界,誰愿意將那一團風塵隨時帶在身上。
陽光柔軟,汀藍流水的古老風車翻開過往的歲月,也照著坐在束河古鎮一隅的我,照著與一杯紅酒交替的一支細長的鉛筆。下午六點,在束河古鎮那一家家酒吧,那些臨水而設、鋪著臺布的每一張桌子上幾乎都有一支鉛筆和一本漂亮的筆記本,心懷愛憐的旅人就用這樣的一支支鉛筆,留下了自己面對古老束河的流水和陽光時的心情。
來麗江之前就曾聽說,“不到束河一定算不上體會了麗江的那種安靜。”距麗江僅僅7公里的束河古鎮真是難得的清凈之地。依著半山坡的束河古鎮,這里雖然和大研古鎮(麗江的古稱)一樣,也有石板路,但束河的道路明顯比麗江更悠長,小小邊鎮,雖然商鋪林立、門市錯落,但順山順水的束河,街道明顯比麗江要寬闊清靜許多。
到麗江的第四天下午,“香格里拉——藍月山谷”的兩日游程甫一結束,看看天色還早,我們就讓司機拉著直接來到了束河。在來麗江之前,我曾經了解一些有關束河的背景。在眾多而蕪雜的有關束河的文字中,大家大抵也都寫到過了距麗江7公里以外的這個小鎮的古舊和寧靜,但我相信,旅游的感受往往更應該逐異而非趨同,應該更具個性化,尤其對于我這樣一個文字的獨行客,別人筆下的文字似乎不會太能夠左右我的心情。但我的這點膚淺的看法最終因為束河而改變——當我帶著一身的疲憊走來,走近這被稱做束河的小鎮,我真是一看就喜歡上了它。
和麗江一樣,束河古鎮有許多的客棧和茶吧酒吧,我們在半山坡上選擇一家叫做“麗水清境”的客棧住下,很快,我們就來到小鎮中心,坐在了“川人吧”咖啡廳門前靜靜的木質搖椅上。下午6點的陽光靜靜地照著,頭頂著天空的深藍,耳邊是年輕女歌手顫若海豚的歌唱。懷著一種寧靜,一種風吹雨襲的溫柔,距麗江7公里外的安靜的束河,嘩嘩的流水從一個叫做九鼎龍潭的地方出發,帶著小巷,木樓,錯落的店鋪,酒吧,婀娜的少女,還有身背竹簍的納西女人彎腰的曲線和滿頭的銀飾,一路來到了山腳,停在我們的面前,停在了一個也同樣叫做四方街的地方。我的云南之行,幾乎到過的城鎮都有四方街,藏、彝、納、白,天圓地方,作為一種象征和標志,那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近20個民族的人們千百年來,對于時間的記憶和天空的追問。

束河古鎮的四方街被流水包圍著,四周擠滿了一家靠著一家的酒吧。這些酒吧無一例外地都比麗江的那些酒吧要安靜。在束河古鎮清澈透明的流水聲中,遙想不遠處當年的茶馬古道上馬幫悠遠的鈴聲,我們的鼻孔里彌漫的是山間草木的清香味道。束河曾經是南高原茶馬古道的重鎮。鄉人徐霞客在《霞客游記》就曾經記載:“過枯澗石橋,西瞻中海,柳暗波暈,有大聚蒞臨其上,是為十和院”。而此“十和”,即為今之束河的古稱。追古究今,相比起麗江,束河的歷史要比麗江老縣城所在的大研古鎮悠久許多,陽光似乎也要通透許多,但真的不知道何年何月,束河古鎮失去了昔日之榮光,更不可理喻的是,如此安靜的束河古鎮,她的名頭最終何以又讓彼時并不出名的“大研”(麗江)給占了上風呢?
陽光流水倒映藍天白云,頭頂上真就像安著一個大大的花籃。走遍束河古鎮,發現那脈脈不斷的流水基本源于一處:\"九鼎龍潭\"。途窮路末,其實\"九鼎龍潭\"最終也就是面向5600米的玉龍雪山腳下的幽幽深潭而已。只是依山傍水的地勢,使得\"九鼎龍潭\"的潭水比麗江古城的流水更加清澈,陽光也更加明亮。初來麗江,不少人都說麗江的山好人美,可是當你再一次來到離麗江僅僅7公里的束河,在下午六點的陽光和流水中,向著玉龍雪山的方向,面對著日夜不息的溪流,輕輕彎下腰去,掬上一捧干凈的流水,在透徹無暇的陽光之下,你就會覺得麗江的陽光真地就是你所能見到的\"一米陽光\",而流水似乎也只能漿洗破損的衣裳,而束河,束河的流水卻能夠縫補洗滌你的心靈。
束河古鎮美女多。在束河,在下午六點的陽光流水中,我拍了一張又一張美女的照片。走在蜿蜒的山道上,那些踮著腳尖、拎著長裙拍婚紗的幸福天使姑且不說,就是那一個個游客,大抵也都是美女了,而且我發現,來束河的美女們的眼睛也明顯比麗江古城的那些女孩兒的眼睛更干凈,絕少那種城市風塵和撲朔迷離。束河美女,那可都是真正的美女!用一句時髦的話,叫:\"綠色,無污染,無公害\",就象山腳下水潭邊的籬笆上吊著的那些番茄、黃瓜或者蕓豆。如果愿意,你就隨便地看,隨便地拿,隨便地吃。這既干干凈凈地洗了眼睛又徹徹底底地清了心境的束河的陽光流水,哈哈,渺茫世界,誰愿意將那一團風塵隨時帶在身上。

陽光柔軟,汀藍流水的古老風車翻開過往的歲月,也照著坐在束河古鎮一隅的我,照著與一杯紅酒交替的一支細長的鉛筆。下午六點,在束河古鎮那一家家酒吧,那些臨水而設、鋪著臺布的每一張桌子上幾乎都有一支鉛筆和一本漂亮的筆記本,心懷愛憐的旅人就用這樣的一支支鉛筆,留下了自己面對古老束河的流水和陽光時的心情。
原來流水是可以這么淺的
原來遠山是可以這般深的
原來小路能夠這樣的柔軟
而再軟一些,就是時間的錯落
就是讓人生,安靜地坐在一個
叫做束河的地方,發一會兒呆
比輕搖的淺草再柔軟一些
比下午六點的時光再柔軟一些
比山澗脈脈的流水,再,柔軟一些
——《在束河古鎮的陽光流水中發呆》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