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勇
二月的津城寒意料峭,但早春的陽光卻使人感到一絲暖意。天津市圖書館一樓大廳花團錦簇,各位來賓臉上帶著笑容,大廳中央兩側整整齊齊地擺放著還在散發油墨清香的嶄新書籍,看似這里要舉行什么活動。人們紛紛駐足準備一探究竟,有知情者告曰:“這里將舉行慈善書籍的捐贈活動。”
是的,為了積極傳播慈善文化,由天津市慈善協會、《慈善》雜志社、市文化局、市教委聯合主辦了這次贈書活動。市慈善協會會長陸煥生及各主辦單位領導出席了贈書儀式。
隨著主持人一聲宣布活動正式開始,喧鬧的現場頓時安靜下來。人們用期待的眼睛注視著主席臺。首先,《慈善》雜志龐科惹編輯用飽含深情的語言概述了所贈書籍的內容,為現場嘉賓和觀眾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卷。《慈善大手筆》一書由75篇連綴成篇的報道和故事組成。通過這部書能辨析出中國當代慈善的大致輪廓。充分展示了慈善工作者和慈善家們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構筑新一輪中國慈善的決心和信心。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慈善工作者通過各種方式募集了100多億元的救災款。人間處處是真情,廣大人民群眾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無私奉獻精神,生動感人的事例不勝枚舉。這些都在《真情最前線——慈善在四川震區的日子》一書中得到充分體現。同時,慈善義舉還延伸到了國外,在印度洋地震海嘯過后,中國向遭受海嘯災難的國家伸出了援手,這也意味著中國慈善工作者以更加開放的步伐昂首走向世界。《歷史的銘刻》就是這樣一本充滿國際友誼的真情之作。這次捐贈的《中華慈善之路》叢書包括《慈善大舞臺》、《在乎》、《興橋》、《生命的禮贊》四本書。這四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生動地反映了一個真實可靠的慈善世界。中國慈善正在以一種現代身份匯入世界慈善的洪流。最大的慈善莫過于無償地傳播知識,拯救生命,而這些內容在叢書中都有所體現。文字有限,深情無限,慈善工作者生動飽滿的形象將永駐人們的記憶之中。
在贈書儀式上,主辦單位共計贈送了560套慈善書籍,價值22萬余元。天津市圖書館(含社區分館)、天津市少兒圖書館、各區縣圖書館、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11所大學、24所中學、各區縣慈善協會、部分熱心慈善的企業和首屆“慈善之星”代表到現場領取了書籍。
看著一本本慈善叢書轉交到受贈單位代表的手中,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市圖書館館長陸行素代表受贈單位表示,要充分發揮這批慈善書籍的作用,大力弘揚慈善精神;積極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服務平臺,做好宣傳推介工作,使更多的讀者了解慈善,提升社會公民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陸館長的講話表明,圖書館作為傳播、普及知識的重要陣地積極地參與到慈善文化的傳播中來了。這是令人可喜的事。
最后,市慈善協會趙玉衡副會長講了話,他說:“我們這次贈書活動,是按照胡錦濤總書記關于‘積極傳播慈善文化的要求,辦的一件實事。這樣的捐書活動不僅在天津,在其它省、區、市都已陸續開展。”趙會長指出:“當今世界,慈善已經逾越了民族的、宗教的、地域的、意識形態的種種界限,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慈善文化的傳播對慈善事業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這次捐書的目的,就是要使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通過閱讀這些書籍進一步樹立慈善理念、增強慈善意識,更多地了解慈善、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和參與慈善。大家齊心協力促進慈善事業的發展。”是啊!這次主辦單位之所以將慈善書籍贈送給各級圖書館、學校和企業單位,不正是為了給更多的人提供閱讀的機會而從中受到啟迪嗎?
獲得首屆“慈善之星”榮譽稱號的王本強先生激動地說:“這次捐贈的圖書太珍貴了!把這么多慈善的事都記錄下來真不容易,得好好宣傳。”在場的一位青年人說:“我以前對慈善不是很了解,通過今天的活動,我才知道,原來一直以來有這么多的熱心人為慈善做好事,我要把這些書借來看看。”
贈書活動雖然短暫,但是留給我們思考的東西卻有很多。人們的愛心接力將會繼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