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金
時間回溯到1831年8月29日。這一天,美國科學家法拉第成功將機械力轉變為電力。兩個月后,他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發電機。人類從此由蒸汽時代開始進入電氣時代。當時,法拉第的這頂偉大發明并不被人看好。有人問:“這玩意有什么用呢?”他給出了一個絕妙的反問:“新生的嬰兒又有什么用處呢?”如今,法拉第的“嬰兒”已經長得壯壯實實,并在各個領域施展它的魅力。
100多年以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發電形式的探索和創新,從最普通的水力發電、火力發電、風力發電,到創意十足的原子能發電、潮汐發電等。當然,不管形式如何變換,發電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法拉第的那一套,有必不可少的兩樣東西:運動著的閉合導體,以及磁鐵。說起來,還真有點舊瓶裝新酒的味道。則現在,一批“浪漫主義科學家”手里搖晃著的“舊瓶子”,瓶口開始對準我們自己——人類。
人體生物能的開發利用其實已經算不上新鮮事了,但用“人”發電還是給了科學家們充裕的想像空間。人之所以會成為探索新發電形式上的目標,理由其實非常簡單。喜歡用數據說話的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體重為50千克的人,一天(24小時)所消耗的熱量的平均值約為2500千卡。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如果將這些熱量收集起來,把50千克水從0℃加熱到50℃是毫無問題的。可是現在,我們都把這些熱量能浪費掉了。一個人的“浪費”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全球數十億人所“揮霍”的熱量就很令人心痛了。
人體發電的優點顯而易見。首先,同太陽能、風能一樣,人體能源很“廉價”,并且還不受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也沒有污染。至于“前景”,想想就知道,只要人類不走到末路,這種能源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座挖不到底的巨大金礦。種種這些,讓科學家和普通群眾感到興奮不已。隨著這個能源新領域的開發,人類開始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雖然現在只是初現端倪,但至少讓我們知道,人類不僅僅是能源的消耗者, 同時也是一個提供能源的新載體。該如何來定義這個美好的時代呢?有人說,應該叫全民發電的時代。
千萬不要以為是癡人說夢,很多人已經將人體發電變成了現實。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兩名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地板系統,可以在火車站、舞廳、商場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收集人們走路、跳舞以及跳躍等運動產生的機械能,并將其轉化成電能。他們稱這種“發電”形式為“人群電場”。具體的工作原理是:人走路時對地板產生壓力,從而擠動與木塊相連的搖桿,搖桿再帶動中心軸旋轉,當地板受到的壓力是連續的時,中心軸就會不停地轉動發電。據說每個人走一步所產生的電力大約能支持一個60瓦的燈泡閃一下,但是如果收集28527步產生的能量,就足以推動一輛火車移動一秒。
這并非發明愛好者用來嘩眾取寵的小把戲,是完全可以產生實際效用的。如果這種裝置安裝在火車站等地方,所發出來的電足以用來照明和驅動電風扇。法國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就敢為人先地付諸實際了。他們在建造公寓時,在門前走廊上裝上能量收集器,當人們進出公寓時可將其人體重力能收集起來,用來為公寓對講機和密碼鎖提供電力,還可為路燈夜間照明提供部分用電。在手機已十分普及的今天,很多人都會遇到在路上手機沒電了的煩惱。英國發明家已經找到了好辦法:將一種微型發電機安裝在經過加工的普通鞋底,將人們行走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從而為手機充電。
說到偷電,在傳統的概念里,就是指對電表或者線路做手腳以達到用電不付錢的目的,不過現在有了“新玩法”。美國一個超級市場就明目張膽地干上了“偷”顧客“電”的事。該市場在出入口處安裝了旋轉門,并在地下室里“藏”了發條式能量收集發電機以及蓄電池,能過“竊取”顧客的能量來發電。每天有數以萬計的顧客會出入該市場,他們推動旋轉門的能量被收集了起來,另外,他們還會在旋轉門附近的特殊地板上停留1~3秒鐘,于是他們的重力能也被一網打盡。這些能量轉化來的電力,足以保證市場照明燈和電梯的正常運行。
以上的例子,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利用了人的腳步,可以統稱為“腳步發電”。實際上,人體發電還有另外的很多形式,比發說已經為很多人所熟知的體溫發電。有一種袖珍電池,叫做溫差電池,可以將人體的熱能(體溫)直接轉化為電能,用來驅動微型收音機非常合適,當然更可以為電子手表充當“力量源泉”。這種電池,不過是體溫發電小試牛刀而已。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家電信公司居然為了“吸收”員工的體溫而建造了一座別有用心的辦公大樓。遍布大樓每個角落的能量收集裝置將每個員工散發的熱量都收集起來,然后轉化為電能,用于照明、電腦辦公,甚至調節室內溫度。
除了“腳步發電”和“體溫發電”這兩種實用派發之外,也還有不少帶有行為藝術意味的發電形式。血液發電已經被證明是完全可行的,醫學專家們的設想是用它來幫助某些特殊的病人驅動心臟起博器。但是,這僅僅只是設想。心跳發電所需要的裝置也由英國科學家研制成功,據說用來為手機充電再合適不過了,只要將手機放在心臟附近的口袋就行,問題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手機輻射如此“貼心”地摧殘心臟。最夸張的要數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一位教授的研究成果,他專門為女性設計了一款發電裝置,即利用胸部發電。
縱觀種種人體發電形式,我們不難發現,基本上比較實用的都需要“群體力量”,即單靠個人的能量難難為作為。然而,科學家還是為我們帶來了好消息。英國有位科學家,為了鞭策迷上電視劇的女兒堅持鍛煉身體,專門設計了一輛固定的“自行車”。如果女兒想看電視,必須騎在車上不停地蹬踏踏板,驅動發電機,以保證電視機的供電。這不僅僅是用為對付懶人的,對喜歡看電視又喜歡健身的朋友來說,也算是喜訊。人體發電裝置在將來走入千家萬戶,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到時大家見了面或許就會問:嗨,你今天發電了嗎?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