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木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境內,北瀕長江,南傍鄱陽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稱。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曾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廬山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
海陸的輪番更替,地殼的緩慢沉積,氣候的冷熱交替,生物的生死嬗遞,燕山運動的山體崛起,第四紀冰川的洗禮……
廬山是存留第四紀冰川遺跡最典型的山體:大坳冰斗、蘆林冰窖、王家坡U形谷、蓮谷懸谷、犁頭尖角峰、含鄱嶺刃脊、金竹坪冰坡、石門澗冰坎、“冰桌”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條痕石……
早在1982年,廬山就被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12月,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2月,廬山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5年1月9日,“國際地質公園和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會廬山辦事處”“亞洲地質公園網絡辦事處”等兩大機構落戶廬山。是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世界文化景觀”和“世界地質公園”榮譽稱號的世界級名山。
廬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廬山年平均降水約2000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至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西方國家的地質學家曾斷言,中國無第四紀冰川。對于此說,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卻加以否定,他在廬山發現了眾多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并認定廬山眾多奇特的地貌景觀是第四紀冰川雕琢“杰作”。他的《冰期之廬山》,揭開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并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學術論爭,廬山從而成為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的誕生地。
聯合國地科聯專家在廬山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時對廬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奇秀廬山,飛峙江湖,蒼潤高逸、俊偉詭特。典型的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遺跡,珍貴的變質核怵巖構造、壯觀的復合地貌綜合了極高的地學價值。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學術研究作用。廬山地質公園是地質遺址和歷史、文化、植物、名勝的完美結合。
在廬山的90多座山峰中,大漢陽峰最具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在漢陽峰,不僅能看到廬山群峰,還能看到山下的茫茫九派、浩渺鄱陽湖,大千世界,盡收眼底。在漢陽峰巔,有石砌的漢王臺,是漢陽峰的頂點,據說因為漢武帝登此峰而得名。漢王臺西南方向的峭崖,人稱“禹王崖”,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在此觀看水勢,琢磨治水之道。司馬遷曾專程到漢陽峰考察,并在《史記》中寫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p>

廬山有90多座山峰,峰峰皆景;同一座山峰,從不同角度去看,景色又不相同,所以才引發了蘇東坡的千古絕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月山、含鄱嶺、鐵船峰、雙劍峰、姊妹峰、犁頭尖、擲筆峰、桅桿峰、紫霄峰、馬耳峰、裁縫嶺、小天池、牯牛嶺、吼虎峰、錦繡峰……僅僅是這些山名,就包含著多少神奇迷人的傳說故事,就能引起人們多少遐想和神思。
如果沒有險崖、幽谷、斷壑,山峰難以顯其峭聳、挺拔、奇崛,而廬山,險崖、幽谷、斷壑隨處可見,為廬山的壯麗增添了迷人的魄力。
“匡廬瀑布天下奇”。廬山瀑布不但奇雄,而且數量極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廬山峭壁險崖多。廬山是一個地壘式的斷塊山,四周多為垂削的斷層崖。山頂上的溪澗泉流,流經河谷、壑口,迅速跌落,成為飛瀉的瀑布。三疊泉瀑布之所以壯美,就是因為自五老峰而下的斷崖近200米,并且形成三級斷崖,澗水呈三疊噴薄而下。而被李白詠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香爐峰瀑布,其斷崖近50米,飛流沖瀉而出,其撞崖沖壁的氣魄,的確是驚天地泣鬼神。廬山險崖之美又造就了瀑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