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銀喜

“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這是詩人郭沫若,當年游覽了太湖風景區后,對黿頭渚發出的感嘆和贊賞。
黿頭渚位于江蘇省無錫市西南郊的太湖之濱,離市區18公里,它三面臨水,是突入湖中的一個半島,因狀如黿頭,故稱為黿頭渚。這里秀雅遼闊,景色宜人,是天然組成的真山、真水、真景。向南望太湖,宛如青島海濱的浩瀚飄渺;朝北觀蠡湖,猶若杭州西湖般秀美明麗。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雨雪風霜,它都能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幻化成一幅幅奇妙的山水圖軸,難怪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在暢游了太湖之后,都能留下一篇篇豪情滿懷的詩詞墨寶,讓后人吟賞不已。然而,真正讓人流連忘返的季節,莫過于“盛開時如大團祥云從天而降,凋謝時卻似隆冬瑞雪繽紛落地”的櫻花季節。
當你一跨進黿頭渚大門,漫步十里芳徑,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不經意間便來到了充山隱秀景區。這有粉紅的“椿柵”、粉白的“果櫻”,偏于緋紅的“福建山櫻”,它們是最早綻開笑臉,迎接游客的“櫻花使者”;而江南蘭苑的“福建山櫻”,也是漲紅了滿臉緋色,迎風展枝,向游人早早報春的“櫻花仙子”之一。
出充山隱秀至湖山真意景區,必先路過湖山路,在這里,依山傍湖,80多年前種下的櫻花樹,更是老樹春深,姹紫嫣紅,景色絕佳,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早在上世紀30年代,原園主無錫人楊翰西,便在此圍湖筑堤,并仿照北京頤和園玉帶橋,構建了一座高聳湖面的拱型石橋——長春橋。在光影變幻中,此湖似若天然渾圓,堤岸二邊,遍植枝干粗大、造型幽雅的野生大山櫻,將外湖景區遮擋,使水面分割成二大塊面,令浩瀚的湖面,內外空間比例恰當、虛實相間、動靜結合,在波光瀲滟中,疊現出豐富的景色層次,它與涵萬軒、絳雪軒和東面的山坡,有機地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長春花漪”景觀。每當春天四月,長春橋畔,堤上堤下,花開如潮,游人如織,堤內風情如畫,堤外帆影點點,在粼粼波光中,自成一派壯觀景象,令人難以忘懷。
黿頭渚的櫻花,經過80余年三代園藝師的精心培育,已從單一的品種,開發培育出40余個新品,加之改革開放后,與東鄰日本的民間友好往來,每年來無錫的櫻花訪華團,總要在此廣植名種櫻花。隨著品種的增多,特性的不同,氣候溫差條件等影響,致使櫻花的開放時間亦就先后有序,絡繹不絕。
當然,你想一下子把園內40余個品種全部看齊,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如果你想補償這個缺憾,一次賞盡各種不同櫻花的美姿美態,那你不妨到中日櫻花友誼林去走一走。這里共培植了20余個品種,約上萬枝櫻花,淡紅粉白紫,相間成一片,是黿頭渚內櫻花最多最全的地方,想逐樣看完,非得花半天一天時間不可,且常常看得人眼花繚亂,遐想聯翩,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在這里,更有一條靜謐雅致、清幽飄香的櫻花路。這條長約2公里的櫻花路,兩旁密集地種滿了約2000余枝不同種類的櫻花,如果帶著你的情侶,出雙入對地在此漫步賞櫻,于淺唱低吟中,可錄下你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刻,讓你在賞櫻之余,伴隨你感同身受的情懷,對黿頭渚的櫻花,銘記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