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虹
但凡在各個網站、論壇及博客之間逡巡,常不免與種種粗魯乃至惡毒的話語遭遇,令人甚感掃興、大倒胃口。原本以為,這些語言垃圾的制造,只是個別道德素質欠缺的網民惟圖一時口頭痛快的個人行為,沒想到,它居然已成為了一種“收人錢財、替人出氣”的專門職業。
最近從媒體上看到,辱罵和恐嚇,在互聯網上成了一種新興職業,只要花錢,你就可以享受到專業的“代罵”服務。為此,筆者在網上搜索了一番,還真找到了一些廣告帖子。例如,一個帖子就這樣寫道,“在生活中、網絡聊天中,是不是有時候受到別人的辱罵或者嘲笑呢?是否婚姻遇到情敵呢?是否欠款要不回來呢?想出氣嗎?24小時專業代罵為您服務!”
別以為這只是無聊者的開玩笑之舉,據某媒體記者的深入調查,發帖子的“代罵公司”的確是以極其“敬業”的職業態度,來像模像樣地經營此項業務的。他們有嚴格的收費標準,有“規范”的業務流程,而且,據悉,“代罵公司”的業務還挺繁忙,有時甚至需提前三天預定。
可以想見,這些所謂專業的“代罵公司”的涌現,以及由之頻頻在網上散布的海量罵人信息,對于網絡環境的污染不容小視。而且,從有些“代罵公司”的客戶范圍來看,他們不只面向個人,還向一些中小企業頻拋橄欖枝,幫助中小企業攻擊競爭對手,炮制競爭對手一些“莫須有”的負面新聞,從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攪擾著視聽,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毋庸置疑,罵人是一種不文明行為,而對于網絡上出現的這種“職業代罵”而言,它其實已不僅僅是不夠文明,極有可能觸犯法律,雇傭者與職業罵人者都將為此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于互聯網具有著地域上的無限性,并且其傳播速度極其迅速,因此,罵人信息以及編造的種種負面新聞,對于他人的侵害往往情節嚴重,涉嫌構成侮辱罪。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背酥?,“代罵公司”收費罵人,將之作為一種經營活動,它還屬于非法經營。
雖然網絡是虛幻的,但帶給人心靈的傷害卻是真實的。職業代罵的出現,使網絡不文明行為走上了“市場化”“集約化”的道路,已成為健康網絡環境中的一顆有害毒瘤。任其生長,其禍無窮。近幾年來,我國積極采取措施,大力整治網絡環境,特別是今年年初以來,新一輪的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行動又在全國如火如荼地展開,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相信像職業代罵這種低俗行為,遠離網絡環境的時間,已經為期不遠了。
清除網上的罵人垃圾,需要廣大網民增強監督意識,擦亮眼睛,踴躍舉報;需要相關部門的執法人員進一步強化素質,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的執法環境,更為有力地防范和打擊網上“害群之馬”;同時,也需要互聯網業界加強交流與探索,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努力運用技術手段提高網站過濾網絡低俗內容的能力。多管齊下,讓這一虛擬世界更為潔凈,讓健康向上的文明之風吹拂互聯網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