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曉
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是文化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群文創作干部的重要職責。要抓好群眾文藝創作,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八大要素:
一、原則與理念
群眾文藝創作應堅持的原則是:弘揚社會主義新時期改革創新旋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執行黨的文藝方針,熱情歌頌新時代的輝煌成就和精神風貌,歌頌改革開放中不斷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堅持遵循小題材、小投入、小制作、大效益的方針,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不同風格的各類作品。
在堅持以上原則的前提下,我們應明確樹立的理念是:“讓文化走進社區,貼近百姓,融入生活,提升環境。”只有觀念轉變了,目標才會清晰,路徑才會走對,群眾才會歡迎,文藝生活才會得到真正繁榮。
二、搭建平臺
群眾文藝創作決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抓好這項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堅實的運行平臺。所幸在深圳“文化立市”和“環境立區”戰略指引下,我們福田區基本構建成較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平臺。這個平臺是個立體多層次的架構,它由文化館、文化站、文化廣場、圖書館、博物館、文體公園、文化長廊、社區文化活動室等各級文化服務機構和設施所搭建;除硬件外,尚有各層次文化信息交流、文化理論研究、文化遺產保護、文化服務評估等軟件相配套。群眾文藝創作就是在這樣厚實的基礎承載下才得以繁榮發展的。
三、形成網絡
有了正確的原則與理念,有了專業的服務體系平臺,要使群眾參予文藝創作達到一定廣度和深度,還得建立較為密集的網絡。我們福田區堅持了以區文化館為龍頭,街道文化站為紐帶,社區活動點為基礎的群眾文化隊伍,逐步形成了“區有專家骨干,街道有專業人才,社區有文藝骨干”的三級群眾文化人才網絡。
通過這樣的三級網絡,我們不僅培養了一支德才兼備的群眾文藝創作積極分子隊伍,還在不斷培養新生力量,以充實壯大群眾創作隊伍。
四、工作路徑
抓好群眾文藝創作應遵循什么路徑呢?我們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了“緊貼實際生活,弘揚特色個性,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著重具體抓好以下幾點:
重視培訓
無論對有創作才華的骨干還是初出茅廬的力量,我們都重視了文學基礎知識的培訓,讓他們不斷加深對文學藝術與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如何反映生活的特殊性、文學藝術的功能和創作方法、作者的職責和修養等問題的認識,使其能以正確的文藝理論指導創作實踐,不斷提高創作思想、認識水平和增強創作能力。
抓好創作組的鞏固和提高。
經常性地開展舉辦講座或報告會的活動,請本地有成就、有經驗的專家、學者講學,傳授各類文藝知識和技能;舉辦作品評論、評獎活動,為作者提供相互學習、相互切磋和展示成果的機會;注意收集和整理業余作者的作品資料,建立群眾文藝創作檔案。這對激發業余作者的創作熱情和進行文藝創作理論研究、提高創作水平,都是十分有益的方式。
正確處理普及與提高的關系
普及與提高是相對面言的,普及與提高既是一個目的,也是為了達到目的而應做到的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沒有普及也就沒有提高;有了普及作為基礎,就能進行提高。所謂普及,是針對大多數人的接受水平而言的,大多數人需要并能迅速接受和掌握的東西,就屬于普及的東西;普及的水平也是不斷提高的。整個社會面言,普及工作是永遠需要的、永遠存在的,人類社會發展,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有一個從少數人認識到多數人認識,從少數人掌握到多數人掌握的普及過程;不管是物質產品還是精神產品,沒有普及的推廣,就不會有相應的社會價值。所謂提高,就是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水平和質量。就群眾文藝創作而言,不僅僅是滿足群眾的自編自演、自娛自樂,還應進而使其從藝術欣賞到審美判斷上都能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含義,在美的享受中得到陶冶升華,并能提高鑒別美與丑、健康與不健康、精華與糟粕、香花和毒草的能力。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反復無窮,這是一個辨證發展的過程。只有處理好這一關系,才能使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時代特色和藝術魅力,融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為一體,成為多數人所需要、所喜愛的佳作。
五、鍛造精品
群眾文藝創作要講究質量,也要出精品。怎樣才能出精品呢?我們當然不能像“三鹿奶粉”那樣摻加“三聚氰胺”,那樣只會毒害人民。我認為抓好群眾文藝創作與專業創作一樣,必須在原創作品上狠下功夫。
原創,就要創新。任何一種文藝形態,如果喪失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就會失去它的生命力。而原創作品之所以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因為它不出于本土,并不斷創新,且具提煉加工的原動力。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深圳,對原創作品的重視已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2004年初,深圳市委宣傳部策劃指導的“深圳市原創音樂發展促進計劃”中提出,力求在十年之內,使深圳成為能與北京、上海媲美的中國原創音樂最活躍、最有成就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福田區政府也出臺了“加強文化建設若干意見”,積極實施文化精品戰略,組織、支持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創作反映時代主旋律、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市委、區委在文藝創作上的認同感,專業文藝工作者與廣大業余作者同心協力,促進了原創作品上水平、出精品。筆者在原創作品的創作和提高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如:在了解到沙頭文化站、區婦幼保健醫院積極要求推出原創作品的情況之后,本人多次深入基層,與兩個單位的有關人員共同研究,從追溯歷史到展望未來,從挖掘素材到立意構思,最終完成了歌舞《大榕樹》及大合唱《你的健康,我的心愿》兩部作品的一度創作。在二度創作過程中,社區群眾對反映當地真實生活的原創作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兩個單位的領導也都極重視,從資金的投入、演員的挑選、到排練時間的安排都一一落實,并親自參與表演活動。更可喜的是他們不滿足于作品的現有水平,又提出了進一步修改和提高的設想與意見,力求使作品更加完美,使其在群眾中得到廣泛流傳。由此可見,原創作品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力。
在抓原創出精品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群眾創作人才是硬實力,創作出精品又在群眾中進行宣傳推行,就形成了軟實力。就是這種軟硬結合的互動,才掀起波瀾壯闊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彰顯出時代的主流。
六、落實細節
群眾文藝創作要抓好,決不能浮在面上、飄在空中,說大話、說套話,而必須吃苦耐勞、真抓實干、落實措施、注重細節,才能出成果見實效——“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才是好貓”。因此,我認為文化館站的專職文藝工作者,應切實深入基層,扎到社會生活的深水區,才能真正有所體會、有所創新;相應來說,各級文化館站也應制訂明確的、操作性較強的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和獎懲制度,這樣才能導入“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推動群創工作逐步推高。
落實工作細節,來不得半點虛假、走不得半點過場。應堅持認真長抓不懈,不能一曝十寒。只有狠抓落實,才能不斷開創群眾文化群眾創作新局面,才能構成群眾自己的精神家園,在外來打工人員較多的深圳特區打造和諧社會的重要文化鏈。
七、加強學習
這里要說的加強學習,不是僅指如何輔導業余作者加強對專業創作知識理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我們應強調文化館專業文藝工作者的自身學習。只有加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文化底蘊、深諳創作的要領知識。只有加強學習,我們的知識和工作能力才不致于泡沫化,才不致于出現不懂裝懂、胡亂指手劃腳的尷尬現象,才能真正掌握話語權。
當然,學習的途徑不外乎還是兩條:一是從書本中學(包括到大專院校進修、深造和向專家請教等);二是在工作實踐中學。俗話說,打鐵先得本身硬,我們只有虛心放下架子去學,才能做到不斷充實完善自已,才能在群眾文藝創作中逐漸“硬”起來的。
八、定向服務
作為文化館站的專業文藝工作者,我們千萬不能把自己當成是“官”,去“管”業余作者和群眾文化參與者。要談眼下的時尚詞——解放思想,我們就得從過去的“管理”舊觀念解入到“服務”的新思維。這個轉軌定向是必須要完成的,不明確自已是為基層的群眾搞好文藝創作輔導服務,那么就不可能在新的改革創新歷史時期,與群眾、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想創作出文藝精品,也就成為夢談!
讓我們重新回歸、永遠牢記那句著名的話——為人民服務。
(作者單位:深圳市福田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