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輝
編輯部近日接到若干電話,都是讀者看了本刊上期《私募臉譜》特別報道,想咨詢咨詢的。他們詢問的重點,當然就是怎么買私募,到哪里去買陽光私募。
這也難怪,私募與公募基金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只針對特定人群發行,不打廣告。既然不打廣告,即使對它有興趣的人也沒法知道去哪里買了。
說實話,其實記者也不是很清楚:買陽光私募究竟去私募基金公司還是信托公司?得,干脆打電話去問問吧。
私募基金公司能買
私募基金公司對很多人來說還很神秘,但是難不倒我。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公布的私募排行榜上,不是有“管理人”的名字嗎,咱可以“百度”呀,找這些公司的官方網站,就能找到咨詢電話了。不讓做廣告,他們應該不會放過網站這個宣傳平臺的。
嘿嘿,網站果然有。查的第一個公司是京福資產管理公司,上期采訪時了解到,他們發行的京福1號成功抄底股市,最近正準備發京福2號。
打通網站上留的咨詢電話說清買私募來意后,工作人員很客氣,也很熱情。他說,他們產品購買起點是100萬元,之后以10萬元為單位遞增,不過購買合同需要到信托公司柜臺簽,錢也會直接打到信托公司的賬戶里。他特意提醒說,這些產品都有風險,如果發生虧損,只能由投資人自己承擔??磥?,這家公司挺負責任的。
再找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問問吧。深圳武當,名字好記,武當山多有名呀。打通網站上留的咨詢電話,工作人員抱歉地說對購買私募的程序不大熟悉,專門找了一位負責人來接電話。
這位負責人告知,他們產品購買的起點也是100萬元。這位大哥還提醒說,手續費1%,是需要另外帶的。
記者接著問,合同是怎么簽的,需要辦理什么手續?他說,投資者帶的除了錢,還要身份證和一個回款賬號,這個賬號是不能變的,到時候錢只能打回這個賬號,以保障投資者利益。購買合同可以到他們公司簽,由他們送到信托公司,簽合同一式三份,是信托公司、托管銀行和投資者的三方合同。
該工作人員熱情地讓留下電話,我以“還需要比較一下再買”為由婉拒了。
再去信托公司問問
接著又找了幾家私募基金公司的電話問了問,發現大體情況都差不多,起始資金都是100萬元,合同都是跟信托公司簽的。
既然如此,再去信托公司問問吧。
為了給雜志社省點電話費,記者首先撥通了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的咨詢熱線。說明購買私募的意向之后,美女接線員有些懵,當記者提醒說買的是“京福1號”類似的信托產品時,她應變倒挺快,說:“那是已經發過的,新產品請關注網站信息?!?/p>
唉,不專業呀。
記者又撥通了華潤深國投信托公司的咨詢電話,他們發行的私募比較多,總該清楚點吧。
說明來意之后,接線員把電話轉給了相關人員。工作人員耐心地解釋說,購買私募產品可以在每月的開放日買,起始金額一般都是100萬元。她也作了提醒,這些產品都有風險,如果發生虧損由投資人承擔?!爱a品收益部分還會收取20%管理費,每月開放日將凈值與上月開放日相比,直接扣除?!?/p>
著名私募深圳星石的產品就是通過華潤深國投發行的。星石的掌舵人是明星基金經理江暉,他們去年包攬了私募基金業績的第2、3、4名。記者問,深圳星石公司的產品能買嗎?那邊抱歉地說,星石前幾期產品都沒有人退出,買不了,不過星石8期可以買,現在正在賣。
“那么,如果購買需要辦什么手續?”“帶上身份證,簽訂一式三份的合同就行了?!?/p>
平安信托也發了不少只私募產品,再去那里問問吧。服務熱線接通,接線員小姐對私募基金似乎不大熟悉??吹骄W上有“從容2期”信托發行的信息,我只得問,買這只產品有什么要求,接線員小姐告訴說“起購額是300萬元”。我再問:“它的規模是多大?”回答是:“滿50人就完成募集,資金沒有上限吧?!?/p>
記者再問,接線員小姐已經招架不住了,說:“你留個電話,我讓專業人士給你解答吧。”
通過這些電話,記者得出一個結論,買私募最好還是去向私募基金公司咨詢,也就是私募排行上的“管理人”,他們的網站都可以通過搜索找到。信托公司賣的不是自己家產品,能解釋得清楚的不多。
不建議合伙買
通過一番咨詢,記者知道了買私募并沒有傳聞中的那么玄乎,什么要審核購買人資產呀,還要評價你風險偏好之類的。有錢,就行!
關鍵是,咱的錢不多,也想買,門檻太高怎么辦?能幾個人湊一起買嗎?
這個主意聽起來好像不錯。
深圳武當的同志雖然說不建議合伙買私募,告知合同只能簽一個人的名字,但對我說的“幾人合伙買私募”的問題,說如果幾個人一起買,只能私下商量好了辦公證,或者事先約定好。
看來,路還是能走的,合伙買私募應該是個好主意。
不過,我的一位同事卻提出批評,說那可能是個餿主意。
什么?餿主意?
“是呀,你不知道合伙買信托糾紛很多嗎?”
趕緊上網查去。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此類糾紛可真不少。
有一則報道說,馬先生是一位金融學院的教授,他和4位同事湊集100z元購買了一款證券投資類的信托計劃,并作為代表在合同上簽字。該產品不限定信托計劃存續期限,運行剛滿一年即2008年10月15日時,信托公司信息披露表明該信托計劃的單位凈值為40.96元,也就是說虧損幅度達到了59.04%。結果,合伙人李小姐贖回的愿望非常強烈,但是馬教授和其他3位教授不愿意贖回,認為是證券投資就有起有落,此刻贖回非常不明智。
看來,這等高端產品,如果有錢還是單獨買比較好,起碼處置起來比較容易。萬一你有急事需要用錢呢?如果沒錢,那就過過眼癮算了。結果,鬧出了糾紛。
買私募還得挑挑
知道購買私募基金的渠道了,不過你也不能亂買呀。不少人前兩年隨便買的公募基金沒選好,買私募錢這么多,挑選時更要慎重了。
去年私募的“成績單”確實告訴了大家:同一年里,不同的私募可以賺20%,也可能會虧60%,產品一定要選好。
好吧。我就好人做到底,再幫你打聽打聽,多問幾位私募管理人,看看得怎么挑選私募產品。還好,他們意見倒挺一致:
第一,看基金經理。目前還是我國私募發展的初級階段,私募的規模都不大,買產品主要還是選人,因為基金經理的水平是業績最大的影響因素。另外,還要看公司管理是否規范。有嚴格的風控制度的公司,相對比管理簡單的公司或者單靠一個明星基金經理的公司安全一些。
第二,過往業績需要重點關注。過往業績代表了一個私募團隊的管理水平,而且,能考查的業績時間越長,越能說明問題。投資是一項“長跑運動”,優秀的私募,長期業績肯定是優秀的,那怕短期表現不很突出。如果一只私募長期表現不好,哪怕短期業績再好也需要慎重考察。
第三,看管理模式,最好選擇陽光私募。私募的模式目前有很多種,有的是不轉移資金占有的協議式,有的是公司制,有的是合伙制,投資人最好選擇信托式私募。因為信托制最陽光,由于法律要求資金信托必須托管,相對來說道德風險低一些。
第四,看產品的投資風格。私募基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規定了是投資于股票、債券、期貨,還是黃金等,投資人需要在合同中確定投資品種。即使是投資于證券的私募產品,也會具有鮮明的管理人個人風格,投資者應選擇同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
第五,看投資年限和退出機制。從投資方式上來看,私募基金申購贖回不如公募基金方便,大多有6個月認購鎖定期。即使鎖定期過了之后,有些產品也不是隨時可以贖回,而是規定每月只有一天可以贖回,還必須提前申請。投資人最好選擇投資年限比鉸短,或者退出機制比較靈活的產品。一般來說,如果期限太長,且中途不能退出,對投資人來說風險比較大。
另外,基金經理多長時間報告一次業績,還有私募基金的規模等,也是投資人所需要關心的?,F在陽光私募的業績大多可以通過國金證券、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看到,投資者可以更放心。當然,私募相對是一個高風險同時也是高收益的投資方式,要考慮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
至于哪些私募基金比較好,你就對著上面的要求自己選吧,我們不推薦。為啥?一來避免給私募做廣告的嫌疑,也怕推薦后您虧了本來找我,萬一遇到去年那樣的年頭,我那點工資可是不夠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