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格
肉種雞飼養難度較大,只有不斷完善管理措施,才能利用現有的設備和條件,創造豐厚的經濟效益。
一、生產管理
有些肉種雞場的生產管理工作做得很細致,將雞群整個生產期的全部數據統統記錄下來,但雜亂無章,這樣的生產管理忙而亂且沒有實際意義。規范的管理應參考如下方法:
1. 繪制生產曲線。包括生長(體重)曲線、均勻度曲線、死淘率曲線、耗料量曲線、產蛋率曲線、蛋重曲線、受精率曲線、孵化率曲線、毛蛋率曲線等,即將所有的生產統計數據均繪制成實際生產曲線,并與標準曲線相對照。
2. 及時匯總查找原因。生產經理應隨時觀察生產曲線走向及動態,及時分析原因,找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出下一周或下個月的工作重點。如育成期實際生長曲線比標準低,可以從舍溫、密度、飼料質量、飲水是否暢通、疾病等方面尋找原因,及早糾正,力爭在3周內使實際生產曲線與標準曲線相符。
3. 綜合評估雞群生產性能。生產經理在深入分析各種生長發育曲線是否達到預定目標的基礎上,對不同批次的雞群分別記錄,匯總其產蛋與孵化效果并進行綜合評估,尋找最佳飼養方案,以指導今后的生產管理。
二、藥物管理
個別肉種雞場藥物管理方面也很混亂,經常出現工人將幾千克藥物領到雞舍使用一個療程后,將所剩藥物堆置床下,造成藥物過期或受潮變質成為廢棄物的現象,造成極大的藥物浪費。還有些不負責任的工人在雞的飲用水加藥過程中,未充分攪拌,使不易溶解藥物出現沉淀并堵塞水線,從而達不到用藥效果。
1. 藥物由生產經理負責把關,固定進購單位,以免購入假冒、失效過期藥物。同時準備一些常用藥物,如預防呼吸道疾病的泰樂菌素、紅霉素,預防藥物消化道疾病的恩諾沙星、氟哌酸,預防球蟲病的地克珠利、妥曲珠利,消毒用藥如抗毒威、百毒殺等。
2. 所進藥物由獸醫室統一管理,保存在通風、避光的庫房內。待正確診斷出疾病或需要進行預防用藥時領用,領用時注明藥物名稱、使用數量、所用雞舍、領用人、批準人等,庫房中未使用完的藥物必須密封保存,以免氧化失效。
3. 根據正常飲水量和料量,按獸醫指導正確使用藥物,不應隨意加大用藥劑量或延長用藥時間,以免發生中毒或產生耐藥性,用藥后做好詳細記錄,寫明所用藥物的批號、產家、主要成分、用藥劑量,并寫明初步診斷的疾病名稱及使用藥物后的效果,為今后治療或預防用藥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三、飼喂管理
1. 育雛期。從1日齡起采用擬定料量與自由采食相結合的飼喂方法,即以自由采食為主,確保不同群體的雛雞每天每只采食量相等,以縮小雛雞體重差異,有利于全群稱重前均勻度的提高。同時根據雞群整體生長發育情況,嚴格控制育雛料的飼喂時間,確保雛雞骨骼尤其是龍骨的正常生長發育。
2. 育成期。首先,建議采用“5-2限飼→4-3限飼→5-2限飼→6-1限飼”的限飼方案。為了科學合理地增強肌胃強度,應盡早減少飼喂次數,增加4-3限飼法控料時間,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雞群的生產性能。但在采用此方案時一定要在喂料前先供給雞只充足的飲水,以免出現“飼喂休克”現象(雞只側臥,不能動彈),嚴重的會造成死亡。其次,及時調節料槽高度,并供給適宜的料位(料位過多、大雞越大,料位過少、小雞越?。?。料線喂料應根據總料量及時調整出料口高度,盡可能做到轉一圈時把料轉完,切忌斷斷續續轉動料機。料槽人工喂料應嚴格控制每個料槽中料的厚度,喂料做到“快、準、勻”,避免人為原因造成飼料浪費和喂料不均勻。最后,以體重為基礎,參照標準料量,確定下一周的實際平均料量,依次再確定大雞和小雞的料量,并做好記錄。如果缺少飼養經驗,可在使用此料量3~4天后再進行一次粗略稱重,以檢驗所給的料量是否適宜。同時,根據實際所用飼料能量和蛋白含量,計算和統計累積能量和蛋白,并在10~15周齡期間合理控制累積蛋白和能量,適當調整大、中、小雞只的料量差。
3. 產蛋期。在種雞開產前3~5周,就應制定出一個科學合理的增料方案,切忌因其他原因致使種雞在28~29周才開產時,料量已用到高峰料量。正常情況下,種雞在24~25周齡開產,此時料量125~130克較合理,開產后按產蛋率、蛋重、體重的周增重來增加料量,一般產蛋率在30%以前每增1%增加0.7克料/只,產蛋率在30%~60%時每增1%增加0.9克料/只,直到產蛋率達60%~70%時用到高峰料量約165克。高峰料量連用3周或產蛋率維持1周不再增長,就應開始降料,降料幅度應根據產蛋率、高峰料量、舍溫、飼料質量等情況來確定,通常前兩周每周降2~3克,以后每周降料1克,一直到45~50周時降到150克左右,原則上減少總量不得超過高峰料量的10%~12%。
種公雞育雛期與母雞飼喂相似,育成一開始就采用4-3限飼,以后與母雞同步,在產蛋期種公雞的料量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并在整個生長期盡量做到與母雞分飼和定期稱重,以便控制好料量,從而確保全期有較高的受精率。
不定時抽查舍內存欄量、進料量和用料量是否相等,同時檢查工人對飼料的計算、稱取是否精確,以保證整個飼喂過程均做到準確無誤。
四、飲水管理
定時清洗消毒飲水系統,在育雛前期使用真空飲水器時,應每天定時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飲水器,以免內壁滋生大量的細菌。育成期大部分雞場采用水箱供水,一般每周消毒1次,即上水箱1/10水中加8~10倍消毒劑,關閉飲水閥和排水閥,將消毒液壓至飲水線內,20~30分鐘后再打開排水閥排除消毒液,用清水沖洗8~10分鐘。
雞群一旦開飲,不能斷水。在喂料后1~3小時雞只喝水量最大,應特別注意水箱中水的高度,不能讓水流干后再加水,以免在水線中形成氣柱而使后面的雞喝不到水,同時應定時檢查飲水系統,及時修理個別不滴水的飲水乳頭。
水線在使用過程中應平直、不要彎曲,以防積水垢和菌落的形成。隨著雞只的生長,及時調節水線的高度,使雞抬頭飲水時與水線呈45度角為宜。此外,在非免疫日可在飲水中添加3~5毫克/升水易凈(主要成分為二氯異氰尿酸鈉),確保飲水衛生。如需添加藥物或多維,應盡量加在飼料中,以免黏附在水線內壁,滋生細菌。
五、光照管理
1. 育雛期。前3天采用23或24小時光照,以后根據種雞體重情況和精神狀態適當減少光照時間,正常情況下在3周后減到自然光照或恒定8小時光照。既不能在前兩周就使用8小時光照致使雛雞增重不足,又不能在前兩周連續采用20小時以上的光照使雛雞疲勞,降低體質,誘發疾病。
2. 育成期。有條件的雞場最好采用8小時的恒定光照,如果是開放式雞舍則采用自然光照,一定注意在育成后期(12~20周)通過補光或遮黑的方法使雞群保持一個固定的光照時間,這樣可以避免雞群開產過早或推遲開產。
3. 產蛋期。根據雞群的生長發育曲線、累積采食的能量和蛋白、均勻度、胸肌的生長發育、主翼己脫換等情況,確定加光時間,第一次加光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通常情況下加光程序為:21~23周齡14小時,24~25周齡15小時,26周至淘汰一直采用16小時。如果體重不達標或均勻度較差,就應推遲加光時間,以避免引起脫肛、雙黃蛋增多、腹膜炎等。
六、種公雞的管理
種公雞管理好壞直接關系到受精率、孵化率及雛雞質量等,因此應將其提高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F代種公雞的管理已成為對公雞的體重、骨架大小、均勻度、體況、體型、公母比例的綜合性管理。
1. 種公雞的早期管理非常重要,在1~4周齡的體重必須達標,因為這樣不僅可以促使雛雞的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羽毛等充分發育,而且還會保證雞群的均勻度較理想。在五周齡進行第一次選擇,選種后要提供適宜的飼養面積、飼喂面積和均勻的飼料分布。
2. 前10周是公雞精原細胞發育的關鍵時期,應盡量滿足公雞增長的營養需求,并盡可能減少應激。10周齡后睪丸開始發育,15周齡后睪丸迅速發育,尤其在加光前2~3周,必須確保公雞有良好的周增重,以滿足公雞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3. 進入產蛋舍前的最后一次選種必須嚴格,公母最理想的配比是1∶10,同時混群前注意公、母雞性成熟發育的一致性,在產蛋期特別要強調的是公雞的飼喂面積要保持一致,并及時淘汰弱殘雞,隨著公雞數量的減少,相應的飼喂面積也要降低,以保證公雞發育平衡。公雞在25周時料量大約是135克,以后每周或每兩周增料1克,通過連續的增料來確保公雞每周30克左右的周增重。同時,結合定期抽測體重來正確評估飼喂程序的正確性,以免出現飼喂不足或飼喂過度的現象,從而保證整個產蛋期有較高的受精率。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紅旗大街216號開元科技1-16層 郵編:0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