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馬小寧 尚未遲 ●本報記者 鐘玉華
《華盛頓郵報》4月21日、22日連續兩天刊登大幅廣告,其中一個廣告把中國畫成一張信用卡。刊登廣告的美國商業和工業委員會試圖表明:美國人如今要靠“債主”中國的“施舍”過日子,如果奧巴馬總統不對中國采取強硬政策,后果“不堪設想”。中國學者分析說,這樣奇怪的創意實際是金融危機下美國人的心理失衡與他們攻擊中國一貫所用的陳詞濫調相結合的產物。美國部分利益集團的這一行為,雖然不代表政府意見,卻可以對奧巴馬的對華政策造成壓力。
連續兩天登反華廣告
21日《華盛頓郵報》的反華廣告占了整整一個版。廣告的標題是“又一場信用危機”。從畫面上看,這張信用卡上印著五星紅旗,并在持卡人姓名欄標注:“這里是你孩子的名字”;信用卡的失效期為“2020年7月”。
美國商業和工業委員會在廣告詞中解釋道,“我們正在把美國的后代置于中國債權人的憐憫之上”。該委員會還在廣告中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肆無忌憚地”侵犯知識產權,并采取“下流的手段”擴大出口。廣告詞同時批評政府對中國態度軟弱:“盡管奧巴馬政府承諾對中國強硬,但最近卻拒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21日美國商業和工業委員會向法新社表示,“將在今年夏季推出更多類似的廣告”。沒想到22日的《華盛頓郵報》緊接著又登了一個廣告,這次廣告也占了大約3/4版面。畫面以中國國旗為背景,配以冒著濃煙的煙囪,標題為《中國排放:美國的問題?》
下面的文字為:“最近,一名中國高級官員暗示,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應該為中國工廠所排放的污染負責。我們不同意”,文章稱中國“濫用自由貿易規則以便把商品像洪水一樣傾銷到美國”,“通過匯率操縱、掠奪性價格和非法補貼”,“這種貿易欺詐使中國積累起高達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文章質問“現在,中國難道還想讓美國為清潔中國工廠買單么?”廣告還呼吁奧巴馬總統和國會,“是要求我們的貿易伙伴放棄他們的借口,并清潔他們自身行為的時候了”。
廣告制作者的真實面目
該委員會研究員托奈爾森稱希望這個廣告“能提高人們的認識”,“我們想讓所有人認識到一個明顯的事實,即在世界經濟大國中,美國是最開放的”。
有意思的是,這個標榜“美國市場最開放”的組織實際上以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為己任。美國商業和工業委員會代表全美1500家中小型制造企業。長期以來,它以保護美國企業利益為名,四處游說美國政府,要求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設限。特別是每當中美貿易關系出現問題時,該委員會更是上躥下跳,充當反華馬前卒的角色。2007年5月,當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舉行之際,它建立了一個“美國經濟預警網站”,專門登載宣揚貿易保護主義、要求對中國進行制裁的文章,警告美國政府切勿陷入“與狼為伍”的困境。現在這一網站成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者攻擊中國的主要平臺。
分析人士認為,該委員會此次以“信用卡廣告”的方式來攻擊中國,導火索很可能是因為美國財政部最近在遞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中并未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令美國一部分人很不舒服。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說中國操縱匯率缺乏證據,美國商業和工業委員會對中國的指責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他說,美國一些行業協會提交給美國政府的一些關于人民幣的報告,分析都很粗糙。這些本來早已是陳詞濫調,但利益集團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利用人們失望而無處發泄的情緒,就很容易將“中國應為美國經濟危機負責”的荒唐概念植入人心。
美國人現在喜歡和中國比
“信用卡廣告”顯然不是一個孤立事件,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正在深刻地改變美國人的心理狀態。據美聯社報道,《財富》雜志剛公布的美國500強企業榜單是有史以來最“悲慘”的一次,該榜單顯示,美國500強企業2008年的利潤相比2007年重挫85%。《華盛頓郵報》與美國廣播公司聯合展開的最新民調顯示,57%受訪者認為經濟現狀已經成為引發生活壓力的原因之一,25%受訪者自認已陷入“嚴重焦慮”。
作為美國最大“債主”和經濟似乎已經率先出現“見底”跡象的中國,這段時間在美國媒體上也引起了最多的關注和爭論。表現之一,對于中國政策的風吹草動或是中國高層的一些表態,都會在美國引起比往常更激烈的反應。“美國之音”20日就報道說,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表示,美聯儲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引起世界各國對于它們在美投資的擔心。文章評論說,這已經是今年繼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央銀行行長周小川之后,“又一位中國高級財政官員對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安全問題提出警告”。文章還對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規模縮小到近年來的最低水平以及賣出長期國債、買進短期債券的做法表示擔憂。
被金融風暴洗去了一些自信的美國人,如今開始習慣與中國比較,表現出一種類似“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焦慮。據彭博社22日報道,世界上最大的推土機制造公司美國卡特彼勒公司財務總監21日在記者會上宣布,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16年來第一次凈虧損。緊接著,他將奧巴馬政府與中國政府進行了比較。他說,“我們認為中國政府的做法是正確的。他們把經濟刺激計劃重點放在基礎建設上,而我們的政府把重點放在提高生活水平上”,“中國的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1/3,但現在他們向基礎設施投入的資金比我們的3倍還多。而且現在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初見成效”。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美國媒體開始討論中美關系。
環球時報200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