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興宇 趙魁林
[摘要]在科幻電影創作過程中,劇情、角色、場景是最基本的要素,他們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密不可分,共同服務于科幻藝術創作。一般情況下,角色是主體,劇情是主線,場景設計服務于角色與劇情,它的多元化設計思路不但給角色表演和劇情發展提供舞臺,還要通過自己的設計來說明劇情發生、發展所處的時間與空間背景,表現特定的時空背景對整個故事產生的影響。
科幻片是電影類型的一種,其特色的情節包含了科學奇想。喬治。里葉的《月球之旅》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和其他類型片一樣,它是隨著電影工業化生產而出現的,其人物形象、敘事結構和價值觀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其他類型片一樣,它是被批量化、重復化生產的同類產品,滿足了人們在閑暇時對一部“很容易看懂”的娛樂電影的需求。同樣也和其他類型片一樣,它大量生產的都是平庸之作,但在此基礎上,也產生了一些在美學、思想和歷史上有價值的經典作品。
20世紀50年代,也許是冷戰籠罩在人們心理上的恐懼陰影加強了人們的想象力,好萊塢在此期間產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們常以外星人、怪獸或核戰爭為主題,也更加依賴特技的運用。特技作為科幻片的常用手段,只是停留在最為初級的階段。特技的使用對好萊塢科幻片而言從來都是舉足輕重的,而隨著視覺效果技術的發展,特技和故事之間的張力逐漸開始加大。很多導演做出了他們的嘗試。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的《星球大戰》(StarWars,1977)、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0f the Third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Alien。1979)無疑是70年代幾個成功的范例。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萊塢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神奇體驗,而同時這些科幻電影又能提供給他們一個值得品味的故事。
尤其星球大戰的超現代科技,給人以宏大的場面,全新的耳目進行試聽。那怎么表現這樣的場景?計算機的運用使得這樣的場景變得真實,大量地運用金屬、玻璃,流線型的設計,或者簡單的幾何形體變形,都是當時的前衛藝術設計。而那個時候也給這樣的設計命了一個典型的名字——太空設計,包括時下,很多公司在考慮自己的設計造型上都還采用太空設計的想法,設計師們將自己對未來的想象與當令科技的未來推理相結合,創造出未來極為美麗的社會,到處是高科技的體現,處處都是繁華的不可能的機械體。但設計師們也給了這個未來的世界賦予了社會階層的體現,其上流社會的場景多是以柔和的金屬反光,明朗的流線型設計,加上帶有藝術論調的燈光作為輔助,進行有效地體現未來世界中上流社會的高檔之處。反之,為了體現下層階級的生活狀態則配上帶有烏黑的金屬材質,所有設計包括房屋、汽車、家具等都以簡單驅動裝置為主,不講求唯美的外觀,甚至有些科技現在也可以達到。
現令的科幻電影多以探討人類本身的生存問題為題材出現,作為場景設計在里面不但要體現目前的正常生活環境,其中還可以揭示未來的劇情的發展路向,場景設計時多以先畫手繪效果圖為主,以唯美的方式進行體現,并且揭示了影片的角度運用,這些都是應該事先考慮好的。比如當時轟動一時的《終結者》(1984年)在場景設計上歙沒少下功夫,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符合劇情的發展,在同樣的場景里如何運用鏡頭,導演等人做了很多原畫創作加以分析。場景設計的氛圍直接體現影片的制作水平。
科幻電影的場景設計師現今面臨年輕化的特性,作為新時代的人在考慮新事物的時候往往是比較超前的,同時,他們也喜歡做這樣的工作。
科幻電影的場景設計同樣面臨一個新的問題與挑戰,電影發展的一個世紀中,電影的類型已經發展成一種多元化的路線,科學幻想的程度也已經被我們自己推了又推,我們一直想耍超越自己,無論是科幻電影的題材還是里面的場景設計,前一陣火熱的《變形金剛》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劇情里開創了新的體驗,人類所有的先進科技都來自對于機器人的反向研究,并且為了這個把美國胡佛時代的著名水壩都加以聯想進去,作為我們的場景設計師這回做了一次聰明的設計。還有其中的沙漠鏡頭的表現與蝎子機器人的配合,我們不得不佩服其電影的表現能力,但反過來思考,沙漠與機械的組合,高端機器人的精密組織和地球上最普通的物質產生強烈對比,在顏色和材料運用上可謂煞費苦心。
同樣,美國最近上映的《地球停轉之日》是經典老版的翻拍之作,但是其視覺效果和劇情上都遠遠超過前期作品。其中地球毀滅的表現尤為震撼。那這樣的鏡頭怎么表現?如果同樣是毀滅一個建筑物,怎么毀滅?在哪里毀滅?用什么方式毀滅更有震撼力呢?我們對于鏡頭的運用都能把握住美的銜接,可是往往忽略了場景的重要性,好好利用場景進行表現影片的主題是我們國產科幻片薄弱的地方。
另外,場景設計還有可能影響到劇情發展,比如現代對建筑規模和建筑形式的規定都很嚴格,那么影片角色要根據自己的身份選擇合適的建筑去居住和生活。活動范圍也會受到限制;劇情要依照這些場景來展開。比如《WALL·E》,他雖然是一部動畫片,但里面的科學想象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范圍,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那個回收垃圾的機器人的時候,周圍的場景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一個現在已經可以逝去的年代,人類可以移居外太空的時代,但回觀地球,高高的建筑和高高的垃圾形成強烈的對比,不但場景設計上相互輝映,而且在整個影片的暗示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當我們的視線被遷移到外太空的時候,其超現代化、超高科技的體現無處不在,3G可視電話變得隨處可見,各種流線型的機器人,以及所有機器人都屬于人工智能型的存在方式,加上里面漂浮的設計表現,將未來的科技表現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科幻電影的表現體現還在不斷地探索著,當我們看到ET和小孩子們騎著單車飛翔天空跨過巨大月亮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這是我們自己兒時的夢,很多科幻場景設計都是利用了每個人對于自己的夢進行創作,在地球不會看見那么大的月亮,也不會騎著自行車單飛,但兩者的結合造就了科幻電影的經典鏡頭,從而讓我們想到將“夢”與現實表現相互結合,創造科幻的場景。
我們在天馬行空地創造虛幻世界的同時,其實最為艱難的是創造現實世界的科幻表現場景,這給我們的場景設計師帶來新的思考。由此而得出。科幻場景都是以人為基本的“追求夢想”的自我創造。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在創作的路上多多少少會受到前人的影響,因為當每個人的理念被加以灌輸后是很難超越的,我們的創作也受這方面因素制約,創作的場景會和以前的某些鏡頭相重合,這就是現在很多的翻拍經典科幻片給人以無限聯想的和吸引人的理由。
同樣,場景設計師在引領科技發展或者說引領設計潮流,比如日本的未來建筑東京金字塔,作為設計的初始想法就是看了《星球大戰》的影響,而發展成這樣的未來的建筑,而現在,也確實有很多的建筑在模仿科幻電影里的建筑類型。這使得場景設計師在創作的過程中有很多顧慮,但同時,作為場景設計師這也是很多創意的根源,因為作為場景設計,每個所表現的不同例子都會使得設計師面臨新的挑戰。當他們拿出日漸成熟的方案時,引領潮流的設計就會即將出現在大家眼前。
多元化的場景設計賦予科幻電影給人以賞心悅目的展覽空間。同時。多元化的科幻場景也在不斷地探索著自己的路,我們應該多做嘗試,開發新的表現方式,讓科幻電影的表現空間更加豐富。也應該拭目以待,新的科幻電影時代即將來臨,也伴隨著新的科幻場景方式一起來震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