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旭,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地產分析師。地產專欄作家。
楊紅旭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sunwoods
對于美國經濟走勢,部分經濟學家遠比官方的正式表述來得悲觀,在政府內部會議上,部分與會人士的預期又比官方聲音來得悲觀。這幾乎成了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分歧來自于學者與政府的立足點不同。
在我國,也有部分學者對經濟走勢持悲觀態度,但多數還是比較樂觀,這與美國的有點不一樣,主要是政治制度、經濟形態、文化背景的差異。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我國經濟快速跑了30年,人們都認為他還是個棒小伙。不過,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09年GDP增幅目標為8%左右,還是透露出對保八信心并非是百分之百的。
反映在房地產預期上,道理是一樣的。前些時重慶第四大開發商隆鑫的內部會議記錄,表明地產商對市場持悲觀態度,雖然很多企業依然在公開場合不斷地表信心。可企業的態度又是多變的,因為市場是多變的。春節過后,部分城市樓市出現成交量的上漲,于是就有企業忘記了去年下半年成交量的悲慘,迫不及待的想要漲價。我的建議是,還要多考慮一下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尚未到底,樓市還沒走出冬天,大家努力保持目前成交量的穩定增長,是最緊要的事兒,于買賣雙方和整個行業都有利。
最近從時代周報上,看了一篇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的文章:《向高曾袒父討教救市》。朋友們不妨讀下,可以管窺他對美國經濟走勢及救市的觀點:
2月中旬關聯儲公布了其公開市場委員會(確定利率的工作組)最近的一次會議記錄。
我的目光卻被下面這些令人心寒的信息所吸引(是的,情況糟糕至極。中央銀行的總結讓人徹夜難眠):“所有與會者都預期,即使沒有進一步經濟沖擊的影響。失業率也將持續居高不下。直至2011年底;一些與會者認為需要5~6年以上的時間,經濟才會重新回到具有可持續性的產出增長率、失業率和適當通脹率的長期發展軌道上。”因此,美聯儲的官員們和我一樣都被同樣的問題所困擾:怎樣才能結束這場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毫無疑問會過去,但是怎樣才會過去?什么時候才會過去?
要認識這個問題,你就必須清楚,這不是你的父輩所經歷的衰退,這是你的祖父輩,甚至是高曾祖父輩所經歷過的衰退。
你的父輩所經歷的衰退是1981-1982年所發生的嚴重經濟下滑。實際上,那次衰退是美聯儲蓄意制造的結果。為了控制惡性的通貨膨脹,美聯儲把利率提高到了17%,從而導致了那次衰退。你祖父輩所經歷的衰退,是美聯儲付出努力卻無法阻止的大蕭條。
現在,我們正處在一場與大蕭條有著可怕相似度的危機中,利率已接近為零,可經濟仍下跌不止。
可以肯定的是,奧巴馬政府正在采取行動幫助經濟復蘇,但他的策略只是試圖減輕而不是結束衰退。據政府估計,奧巴馬的刺激法案,會限制失業率上升,但卻遠不足以恢復充分就業。剛公布的住房計劃可以幫助許多業主,看似不錯,但卻無法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繁榮。
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場衰退?
整個經濟中的耐用品和資產也存在同樣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的衰退將和19世紀時一樣自行結束。正如我所提到的,這可能是你的高曾祖父輩所經歷的衰退。不過,復蘇可能會是一個長期過程。
我能找到的與當前經濟衰退情況最為接近的是,1873年大恐慌后出現的那場經濟衰退。那場衰退最終在沒有任何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結束了,但它持續了5年之久,然而僅隔3年之后,另一場漫長的經濟衰退又接踵而至。
現在你明白為什么有些美聯儲官員會如此悲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