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斌 劉 健 張旭東
這是一場史所罕見的挑戰——自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持續蔓延。
這是一次舉國一心的動員——應對危機、促進發展的一攬子舉措迅速出臺,彰顯中國人民攜手并進、共渡難關的信心和決心。
3月的北京,處處已透出春的氣息。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代表委員們向世界傳遞出一個鮮明的訊息——
只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念,勇敢面對挑戰,迎難而上、奮發進取,就一定能夠實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目標,繼續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新業績。
一個清醒判斷——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形勢越是復雜,任務越是艱巨,越要頭腦清醒,越要求真務實
2009年的兩會不同尋常。
——不同尋常之處在于,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分析說。
——不同尋常之處在于,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之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相疊加,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工作任務艱巨。
準確判斷形勢,是正確行動的前提。2009年的兩會,展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面對困難的清醒、冷靜、沉著和勇氣——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隆鑫集團董事長涂建華用“歷經難險”形容企業過去一年經歷的一切。“但是今年的情況更加復雜……”
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讓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王義芳憂心:“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經濟出現下滑,全國財政收入連續出現負增長。這給擴內需、保增長、惠民生提出了嚴峻挑戰。”
經濟增長的回落,使就業成為當前最大的民生難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坦言:“今年有2500萬農民就業壓力比較大。”除此之外,龐大的就業大軍中還有830萬城市下崗失業人員、610萬高校應屆畢業生……
“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字字千鈞,令人警醒。
破解難題,既有經驗難以再循——
“過去的經驗和分析框架可能都不太好用,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如是說。
逆水行舟,迎難而上是唯一選擇——
“無論形勢多么嚴峻、任務如何艱巨,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不能垮下來,前進的步伐不能停下來。”河南省省長郭庚茂代表這樣表示。
形勢越是復雜,任務越是艱巨,越要頭腦清醒,越要求真務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員閻慶民委員認為,“對當前形勢的冷靜判斷,恰恰是我們走出困境的堅實基礎”。
一個基本共識——在挑戰中把握發展機遇。使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過程成為推動發展上水平的過程、成為為更長時期發展打基礎的過程
挑戰和機遇從來都是并存的。在挑戰中發現機遇、把握機遇、用好機遇,成為2009年兩會的最強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分析說,在外需不振的情況下,當前提振消費既是個緊迫任務,也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
在國際金融危機迅速蔓延的背景下,全球產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在迎戰金融危機的同時,我們要借機調整經濟結構。
來自西部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項宗西說,金融危機迫使西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危機到來之時常常正是破解改革難題之機。“改革步伐提速,開放程度深化,將進一步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從而為未來中國經濟新一輪發展培育新的動力。”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定信心。
信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建立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大政方針、目標任務、政策措施之上。政府工作報告用8個“來自于”全面分析了我們的信心源泉。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改變,這就是我們的信心最重要、最根本的依據之所在。
“堅定信心,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既為當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積極努力,又為今后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創造條件,使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過程成為推動發展上水平的過程、成為為更長時期發展打基礎的過程。”
——這就是2009年早春中國兩會的基本共識。
一個行動方向: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為中國更長時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央明確提出了2009年的工作重點。
“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面實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政府工作報告從7個方面對今年的工作作出具體部署。
“應對金融危機,歸根到底要走科學發展之路。這是我們走出危機、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唯一正確的前進方向。”全國人大代表、工商銀行安徽分行行長趙鵬代表說。
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為中國更長時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是2009年兩會得出的重要結論。
大浪淘沙,勝者為王。擁有1671項授權專利的奇瑞汽車,在金融危機寒潮中逆勢增長,今年以來銷售屢創佳績。對于“奇瑞現象”,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蕪湖市委書記陳樹隆說,危機面前,唯有提高核心競爭力,做精做強,才能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應對危機決不是僅僅救一時之急,還要從長遠出發,要和實現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緊緊結合起來。”東北財經大學校長艾洪德代表說。
人大審議會場,政協討論會上,這樣的諍言直語時時入耳——
“中央保增長的決策,決不能變成地方單純的GDP‘數字競賽”;
“在新一輪投資中,更重要的是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更要注重增長質量”……
10前,中國沉著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為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臺階打下了堅實基礎。“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我們一定能化危為機,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邁出新步伐,為今后更長遠的發展奠定更加厚實的基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侯建國說。
春寒雖料峭,畢竟春已到。2009年的早春,中國迎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