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鶴 席德全
電工收取村民每塊電表檢測費5元錢,新電表每塊70元錢,新表箱每戶收取35元(每個電表箱裝4個電表)。這樣下來,這次農村電網改造中,每戶要交110元。如果不交錢就不給供電。
這種怪現象,就出現在太康縣部分鄉村。
電表有問題?
“村邊的變壓器是農村電網改造時裝的,聽說是國家撥款,但鎮上讓我們村每戶交50元錢。”太康縣馬廠鎮時窯村一位姓時的村民告訴記者。
“我們這里每蓋一間房就要收取50元,說是電費,但用電還需另外交費,不交不給供電,這樣是否合理?”
“我們家新裝了電表,但感覺比以前快了許多,電表會不會有問題?”
在時窯村村頭,記者看到了群眾所說的變壓器。整個變壓器裝置十分簡陋,連最基本的安全設施配電柜都沒有安裝。
村民反映:“我們村約有人家100多戶,每戶交50元就5000多元錢,這樣簡單的變壓器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錢。況且,聽說買變壓器用的是農村電網改造專項資金,是國家拿的錢。再說了,沒有安裝配電柜,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籬笆集村,與時窯村相鄰,村民所反映的問題更為嚴重。
據了解,2008年11月,該村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全村80多戶村民都換了電表,并且安裝了新電表箱。
村民告訴記者,在電網改造中,除了三四家電表沒換外,其他的電表全部被檢測出有問題并要求必須更換。
而電工收取村民每塊電表檢測費5元錢,新電表每塊70元錢,新表箱每戶收取35元(每個電表箱裝4個電表)。這樣下來,這次農村電網改造中,每戶要交110元。如果不交錢就不給供電。
“不知道怎么回事,換了新表后,家里的用電量比以前多了許多,我家現在就一臺21英寸彩電,4個40瓦的電燈泡,前天我看了一下,從年前11月17日起到現在已經用了80多度電了。”村民王倉文對電表是否有問題提出了疑問。
說到新電表,在場的每一個村民也都覺得自家新裝的電表走得快。難道電表真會有問題?
有關人士如是說
在太康縣電業局,農電工作部王錦文表示:校表是不允許收費的,電工只負責把電表帶到電業局指定的有關部門,電工本人無權校表;變壓器沒有安裝配電柜確實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是不符合規定的,至于每戶交50元安裝變壓器的事情和電表箱收費是否合理的情況需要進一步落實;建造房屋按間收費的情況也是不允許的,這樣的情況以前出現過,現在不會再有;至于電表快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年前農村電網改造所用的電表都是經縣電業局專門校對過的。
在記者的要求下,中午時分,太康縣電業局王錦文、李建黨等三位同志與記者一道來到籬笆集村落實情況。
走訪過程中,馬廠鎮供電所所長陳令超開著“無牌警車”趕了過來,他找來該村電工,電工向太康縣電業局的工作人員交代了收費情況。他解釋說:“表箱是村民讓我代購的,電表都在電業局校過了。5元錢校表費主要用于自己去縣里來回的路費和吃飯錢。”
“電表和電表箱在哪里買的?有沒有發票?在哪里校的表?”
對于這樣的提問,電工顯得有些慌亂。
“在鄉里統一買的,有發票……在縣電業局校的表。”
“電表多少錢一塊,能否看一下發票,在電業局哪個部門校的表?”記者接著問。
“我也記不清楚了,發票不知道放哪了……”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陳令超,他便不再說話。
對于這樣的情況,陳令超也不置可否。
按照王錦文的建議,在籬笆集村隨機拆卸了3塊新表和1塊舊表,在時窯村隨機拆卸了1塊新表,帶回電業局檢測。
在時窯村一處正在建造的兩層樓前,電業局一位工作人員進一步證實了建房屋每間收取50元供電費一事。
檢驗新表全不合格
“這4塊新表全不合格。”看到帶來的4塊新表,太康縣計量監督局負責檢測電表的一位女同志肯定地說,“經過電業局批準的電表都帶有這樣的標志。”說著,她拿出合格電表讓記者看。
從外觀上看,不合格電表在顏色和樣式上都與合格電表有很大的區別。
“表封都是假的。這樣的電表通常情況下我們是不校的,因為它根本就不屬于我們規定使用的。”她接著說。
“上面不是都標有‘太康縣電能計量的字樣嗎?”站在一旁的王錦文走過來,看著紅顏色的表封疑惑地說。
經測量,其中一塊新表快8%,遠遠超過“±2%”的誤差允許范圍。所帶來的5塊電表中,只有那塊舊電表是合格的,4塊新表無一合格。
記者還了解到,合格電表的價格是70元一塊。
而后,當記者打算將這一問題向太康縣電業局主管領導反映時,卻始終無法與他們取得聯系。
確保農民用電權益?
從農民的滿臉吃驚和迷茫中可以看出,他們是被蒙蔽了,但“否則不給供電”這樣的話更能說明他們的無奈。
“局里在各村許多電力設施上都寫有舉報電話,在電視上我們也就用電如何維權進行宣傳。此外,局里也加大下鄉監察力度,以確保農民用電權益。”采訪中,王錦文和其他兩位電業局工作人員曾信心十足地說。
調查的結果顯然使電業局的同志感到尷尬。
“電是商品,偷電是犯罪行為。”這樣的標語在農村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顯然,這是告誡村民,用電要交費,偷電是犯罪。
從走進太康縣電業局那一刻起,記者就感到了反映問題的艱難:電業局大門之難進且不必說,在百轉千回之后得以與相關負責人相見才可謂難;事情調查清楚了,本想向有關領導進行反饋,但一句“領導走了,電話不通”讓記者無可奈何。
可以想象,記者反映問題尚如此艱難,就算太康縣電業局公布再多的舉報電話,做再多的維權宣傳,來自農民群眾的聲音恐怕也無法有效傳達。
有群眾對記者說:這些混亂現象在太康縣是普遍存在的。但記者暫且還不能下這樣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