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兵
[摘要]對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和價值設計是成功進行政治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本文闡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二是樹立政治教學價值觀的教改實踐意義。三是用教學價值觀指導政治教學設計,提高政治教學的科學性。
[關鍵詞]政治教學 價值分析 價值設計
教學價值觀,是指教學活動和教學主體需要的關系,即教學活動應該滿足教學主體的哪些需要。相應地,政治教學價值觀就是政治教學活動和政治教學主體需要的關系,即政治教學活動能滿足政治教學主體哪些需要。很明顯,政治教學價值觀關系到社會、教師、學生對政治課的教學價值取向,關系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因而,對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和價值設計是成功進行政治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
一、政治教學的價值分析
從教學論的發展看,傳統教學觀都把教學價值直接指向知識,認為“傳授生產經驗,獲取實際知識”是教學的首要價值。例如,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的教學理論,就強調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使學生獲得實際有用的知識。現代教學論在強調教學的知識價值的同時,其主要價值取向,越來越集中于智力的開發、能力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政治教學具有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價值,但它們在政治教學價值構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教學要形成合理的價值結構,必須以知識作基礎、以能力為中心、以方法為手段、以品格為保證。
二、樹立政治教學價值觀的教改實踐意義
教學價值是教學活動與教學主體需要之間的關系,即教學活動滿足教學主體哪些方面的需要。非常明顯,由于教學主體的不同,其需要也不相同,也就是說不同的教學主體其價值取向是不同。在政治教學的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社會的價值取向主要是政治教學的知識價值和品格價值,教師的價值取向主要是政治教學的知識價值,而學生則更注重政治教學的能力和方法價值,三方的價值取向是不統一的。這是社會對政治教學不滿意、學生對政治學習沒興趣、教師認為政治難教的深層原因。樹立正確的政治教學價值觀,能夠統一社會、教師、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能夠形成政治教學的合力,提高政治教學的實效。而作為社會價值取向和學生價值取向的協調者和實施者的教師,只有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優化調節教學要素,才能實現三方的統一的價值取向。
三、用教學價值觀指導政治教學設計,提高政治教學的科學性
政治教學價值觀對政治教學的指導作用,從操作上看,主要是從政治教學價值觀對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上表現出來。對教師而言,教學價值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學價值觀對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上,因而如何利用教學價值觀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價值觀的實踐意義的關鍵。
1.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
要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對教學內容價值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和品格點,并系統研究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和品格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它們在價值結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對于高二政治第五課“要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作用如下的簡單價值分析。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一般說來學生對"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及其三個方面的表現“為什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及“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能順利掌握,學生能夠發現“主觀能動性與意識的能動性的區別和聯系”這個問題,但不能弄清二者的關系,從而影響這個教學點的知識價值和品格價值;學生能夠順利掌握“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學生容易忽略“尊重客觀規律、正視客觀條件”是“物質決定意識”的具體要求,“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是“意識的能動性”的具體要求,因而還不能用演繹的方法、在辯證的高度上掌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與制約因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影響這個教學點的知識價值、能力價值、方法價值和品格價值;由于教材主要論述“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由于學生缺乏辯證思維方法,很可能誤認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而看不到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正誤之分,即使知道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正誤之分,也未必能從“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的高度去認識,從而影響其知識、能力、方法和品格價值。
對教學內容進行價值和學生的水平基礎進行分析之后,再聯系《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也就容易確定了。
2.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育工作者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實現方案。它包括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依據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原則,選擇和組織各種方法、材料,確定師生行為程序等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很明顯,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教學價值的實現的有效程度是不同的。下面我們把一些比較典型的教學策略對不同的教學價值的有效度分析如下。
任何一種教學策略都有它產生的理論背景、優點和局限,不同的教學策略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目標,但為完成某種特定的教學目標,可供選擇的教學策略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學策略的選擇應注意策略的復合與協同。我在教授上述高二政治第五課“重視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選擇教學策略時,就采用了范例教學策略與發現教學策略的結合使用。
3.根據教學價值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及組織形式的總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是隱性方法和顯性方法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內化"所使用的觀察方法、認識方法和思維方法是思想政治課的隱性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進行“外化”所采用的組織形式和具體方法是思想政治課的顯性教學方法。我們平常所講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顯性教學方法。很明顯,不同的教學價值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為了充分實現政治教學價值,我們將不同教學方法對教學價值的實現的作用分析如下。
以上教學方法必須合理使用,所謂合理使用,一是指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與不同的教學價值取向相適應。二是指任何方法孤立使用都是不合理的,必須根據教學價值結構,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真正合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