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志林藝術檔案
黃志林,1984年至1986年分別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研修。現(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北省美術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石家莊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北省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煤礦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中國畫《黑魂?白云》《煤魂》《礦工日記》曾入選第八、九、十屆全國美展; 中國畫《太行子民》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覽;中國畫《大家閨秀》、《幽香》、《走娘家》入選全國第九次新人新作展;中國畫《覓春圖》入選 97中國畫壇百杰畫家作品展,個人被中國文聯(lián)授予“中國畫壇百杰畫家”稱號。2004年獲中國煤礦美術成就獎。2007年水墨畫《農(nóng)民?農(nóng)民》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有《黃志林畫集》《黃志林小品集》等。
黃志林作畫態(tài)度嚴謹,一絲不茍。在筆墨技巧上敢于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他具備了很高的造型能力,以大量的畫作使自己在筆墨功夫上達到某種極致。在筆墨語言運用方面,力求做到凝練、單純、強烈、不概念、不雷同,他追求的是一種整體的構想和總體的感染。
——劉進安(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黃志林是一個不斷地在進行試驗類型的畫家,他不斷地在尋找,應該說他從開始的載體是礦工,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又不斷地再找一個新的文化形象,來理解礦工,刻畫礦工,表現(xiàn)礦工,或者說是用一種獨特的文化理念,在塑造礦工的形象,他把中國傳統(tǒng)筆墨文化形象和當代文化形象,融合在一起,完成了筆墨語言的轉換,所以從黃志林的整個藝術歷程來看,他是屬于不斷進行探索,不斷尋找自己新的啟動點,新的文化點,新的語言方式的畫家。
——趙貴德 ?(河北省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編審)
黃志林多年從事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得益于自然補償較多,加之銳意勤搜,研所靡窮,可謂成績斐然。在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研修期間深得名師點撥,于傳統(tǒng)水墨畫領悟較多,以自身位置于礦工、山民、自然之間探求藝術的崇高力和純凈美,其作品充滿神情的感嘆及對生活的愛戀。
——李明久(河北省美術研究所名譽所長河北師大美術學院教授)
黃志林始的作品一方面自覺地繼承了來自傳統(tǒng)的工整嚴飭與神韻意趣,一方面又融會了西畫的體積與結構、變形等技法,或樸拙凝重,神韻凜凜(如《礦工日記》《礦工賦》等,或逸筆草草,妙趣橫生(如《高士圖》《踏春》《詠懷》等)。總之,黃志林善于從個人的觀察和感受出發(fā),結合具體的創(chuàng)作對象,將傳統(tǒng)筆墨與西畫技法融而會之,最終形成一種高度個人化的繪畫語言。這種堅韌地“打進去”又自覺地“打出來”的卓越努力無疑是值得稱道的。他擅長將“本門”的招法發(fā)揚光大,變成一種自出機杼的話語演出。黃志林的招法看上去很“土”,卻在渾厚敦實中閃現(xiàn)出靈異。這種靈異,跡化成一束束奇妙之光,穿越題材的有限地域,摶飛在闊大的藝術版圖上。
——邵盈午 (教授 藝術評論家)
黃志林強調繪畫藝術的審美直覺和瞬間靈感,希冀以傳統(tǒng)的筆墨語言建構現(xiàn)代,使筆墨的構成韻律產(chǎn)生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形而上的精神升華,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水墨文本,用心靈悟徹世界,用畫筆悟道自然 。 畫家黃志林所描繪的人物,不論是礦工形象,還是山里的農(nóng)民,追求的都是一種整體的構思和總體的感染。他的大幅力作氣韻生動,水淋墨澀,渾然天成,粗獷中不乏細膩,柔婉中深蘊風骨,將視覺沖擊力進行充分的張揚,使自己的筆墨功力運用恰到好處,水墨小品意境柔和淡遠,靜謐深邃,將寫意與抒情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思想內涵充分地展現(xiàn)在了畫作之中。
——崔自默(藝術史學博士)
作為來自底層的藝術家,黃志林依然充任著礦工代言人的角色,但他又將視角投向中國畫筆墨語匯的錘煉層面,在案頭塑造他所熟悉的市井百姓,其作品更注重學術性與當代性。黃志林筆下精湛的技巧,也僅僅是雕塑家手中的泥巴,是思考的碎屑 ,而不是用來炫耀或者用來演示的花拳繡腳,從學術角度來講,黃志林受過“浙派”“京派”的熏陶,這兩大體系似乎是當下畫壇兩支重要脈絡。他雖傾心清新素雅的筆墨,但依然固守著“北派”的精髓——雄渾、博大、強健。
——贠冬鳴 (《藝術實錄》執(zhí)行主編 美術批評家)
(責編: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