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富元
美國華頓商學院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去年預測神準,成功預見糧食危機、金融風暴等風險。今年發表的新報告指出,全球將面臨三十六種風險,不論是國家或企業,都得在風險中求成長。
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風險管理與決策過程中心”在1月中旬共同發表的“2009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 2009)顯示,今年全球市場劇烈震蕩、失業率攀升、企業與消費者信心雙雙創歷史新低,東亞國家受經濟衰退沖擊的風險最高。
在去年初公布的全球風險評估報告,成功預見2008年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糧食危機、美國衰退,并警告英國最容易受金融騷動威脅。
今年的報告特別點出,全球可能面對幾大風險:中國經濟成長率跌至6%或更低;全球政府財政狀況惡化;資產繼續下跌;由氣候變遷所引起的資源相關危機增加;以及全球治理失能,無力緩和經濟危機。
六大全球風險
成立已有20年的風險管理與決策過程中心,以經濟、地緣政治、環境、社會和科技等五大類風險,歸納出我們今年可能面臨的36種全球風險,其中有一些風險的發生幾率和造成的損害與去年相當,例如糧食價格上下浮動、犯罪與貪腐跨國化、以巴沖突、極端氣候異常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全球危機,今年將持續糾纏著世界。
另一方面,發生幾率與造成損害雙雙上揚的風險,則有:
一、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成長率僅6%,這不但影響全球經濟,甚至和糧食與能源價格、美元走勢都息息相關。
二、財政危機:高齡化社會增加杜會安全與醫療照護支出,政府財政赤字暴增,再加上各種經濟紓困方案爭相出蘢,使得全球財政風險大增,尤其是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等國財政狀況更惡化。這個風險可能導致全球化更緊縮,以及對基礎建設投資不足。
三、資產價格崩盤:盡管全球許多資產(房屋、股票、企業債券等)在去年已大幅縮水,今年仍一蹶不振,影響所及,將引發倒閉、信貸違約等惡性循環。
四、全球化緊縮(新興市場):保護主義蔓延新興市場,不利解決全球經濟趨緩的困境。
五、慢性疾?。辉诎l達或發展中國家,慢性病走造成人民死亡的主因。今年,慢性疾病的風險提升,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巨大。
六、納米科技風險出現:隨著納米科學與材料的研究與應用,不確定性的潛在風險首度增加。
首度出現的全球風險
第一次在報告中出現的全球風險(可能性、嚴重性與經濟損失都值得關注)有:
一、管制成本增加:為了修正過度自由與放任的市場,各國政府加強管制措施,但是過度管制會損害創新,長期不利經濟發展。
二、基礎建設投資不足。
三、全球治理落差:世人對各種機構和制度失去信心,全球政府需要在各個層面重建信心,此時更需要好的治理與領導。
四、天然災害:沿岸地區水患是新出現的氣候風險。
五、空氣污染。
六、生物多樣性損失。
七、移民:因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移民潮,恐將爆發區域間的社會動蕩。
八、資料數據詐欺/損失。
哪些威脅可能降低
在今年,可能會降低的全球風險是:
一,石油、天然氣價格攀高:短期而言,由于擔心全球經濟衰退,今年油價不太可能到達高峰。
二、美元大跌。
三、國際恐怖主義:全球性恐怖主義風險雖然降低,但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索馬里等地區風險依然很高。
四:美國,伊朗沖突:美國新政府上臺,這個風險不太可能發生。
五、美國,朝鮮沖突:美國新政府上任,這個風險不太可能發生。
六、阿富汗不穩定:風險降低,人命傷害與經濟損失卻和過去一樣。
七、伊拉克暴力沖突:風險降低,人命傷害與經濟損失卻和過去一樣。
八、旱災和沙漠花啊降低農業生產:旱災發生的幾率增加,但部分農業生產已移往較不易發生旱災的地區,或是改種植抗旱作物。但是,沙漠化對于受災區的收入和健康仍有潛在威脅。
九、自然災害:氣旋、龍卷風。建筑物改良、預警系統完善,降低氣旋對生命的威脅,但這個風險仍然存在。
這份報告強調,在危機無所不在的今天,各國政府風險管理的能力格外重要,此刻任何一個拯救經濟的措施,就算一時奏效,卻有可能造成深遠的后遺癥。例如,政府的紓困政策可能“救不對人”,反而“獎勵”效率不彰的失敗企業與產業,產生嚴重不公平,最后懲罰到消費者。政府如果要介入企業經營,也應當要制定退出策略。
(摘自臺灣《天下》雜志)
(責任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0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