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岳
奧巴馬任命情報界局外人帕內塔任中情局局長,外界期待這位行政能力超強的官員能整頓已被布什蹂躪8年的中情局。不過任命之前,奧巴馬團隊處理不當,引發一陣政治風暴,幸得奧巴馬親自滅火。
幾個月來,美國新總統奧巴馬所領導的接班團隊,在遴選內閣閣員和安排人事任命上,充分展示有紀律、有條理的特點,并普受媒體的贊揚。但在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的遴選過程中,奧巴馬團隊卻因處理不當而掀起一陣政治風暴,并飽受國會和情報界抨擊。
奧巴馬原本屬意前中情局副局長、中東問題專家約翰·布雷南(John O.Brennan)出任中情局局長,奧巴馬競選期間,布氏擔任其情報顧問。但因布雷南在中情局任內涉嫌參與設計關押和拷打“9·11”事件穆斯林嫌犯計劃,而備受奧巴馬的自由派支持者的批評,布雷南即請求奧巴馬撤銷考慮其出任中情局長的可能性。由于這項人事安排的變卦,而導致奧巴馬國安團隊高層人事布局遲至1月9日始正式出臺。
然而,在奧巴馬尚未公開國安團隊人事任命前4天,民主黨內部卻先行向媒體透露奧巴馬將任命克林頓時代白宮預算室主任及幕僚長里昂·帕內塔(Leon Panetta)出任中情局局長。消息傳出后,反彈聲音最大的并非來自共和黨,而是民主黨參議員。即將出任參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的加州民主黨女參議員黛安·范士丹(Dlanne Feinstein)和行將卸任的該委員會主席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約翰·洛克菲勒四世大聲表示不滿。范士丹及洛克菲勒四世認為,中情局局長最好由情報科班出身的專業人才來擔任,而不應讓生手擔綱。范、洛的批評,其實并不是針對帕內塔本人,帕氏和范士丹同為加州人,而帕氏亦曾做過16年眾議員,與范士丹是熟悉的朋友。
大佬不滿奧巴馬團隊
范士丹和洛克菲勒四世的不滿,完全是針對奧巴馬及其幕僚。范、洛是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大佬,他們未獲事先告之帕內塔的任命,心里極為不悅。因總統當選人是民主黨,他們也是民主黨,而且也是資深參議員,按情按理,奧巴馬及其幕僚也應向他們打個招呼,通報一聲。但他們竟是從記者口中得悉任命新聞,既沒面子又覺尷尬。就連副總統拜登亦公開表示奧巴馬的幕僚“做錯了”,他們至少應撥個電話給范士丹和洛克菲勒四世以及參院情報委員會的共和黨大佬,以示尊重。
奧巴馬眼看風暴乍起,趕忙采取一系列措施,親自打電話給范士丹等人表示歉意,而奧巴馬的幕僚亦同時進行“滅火”行動,四處打電話致歉和賠不是。范士丹等人接獲奧巴馬及其幕僚的道歉電話后,態度馬上做了180度轉彎,公開表示支持帕內塔的任命。
奧巴馬即于1月9日正式提名70歲的帕內塔出任中情局長;前太平洋美軍總司令海軍上將丹尼斯·布萊爾(Dennis Blair)擔任全國情報總監(地位在中情局長之上);前中情局副局長布雷南將出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副顧問掌管國內安全與反恐事務;全國反恐中心主任邁克·萊特(Mickale Leiter)則留任。
情報界對帕內塔的任命亦出現不少反對聲浪,他們認為帕內塔與情報業務毫無淵源,亦未和情報系統有任何關連,而帕氏曾陸續在報紙和《華盛頓月刊》撰文批評中情局對穆斯林嫌犯施用酷刑的不道德手法。不過,在美國現代史上,中情局局長亦常由非情報系統出身的人擔任。如1961年中情局籌劃1000多名流亡古巴人士登陸古巴豬灣試圖推翻卡斯特羅政權而慘遭失敗后,肯尼迪總統即任命毫無情報經驗的約翰·麥康(John McCone)出任中情局長以取代老情報出身的局長艾倫·杜勒斯(Alien Dulles,其兄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在艾森豪威爾時代做過國務卿)。麥康大力整頓中情局頗受好評。又如與情報界沒有淵源的老布什曾在尼克松時代當過中情局長。克林頓也曾任命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約翰·杜志(John M.Deutch)出任中情局長。
中情局已面目全非
奧巴馬拔擢帕內塔的原因是,帕氏行政能力很強、個性耿直、非常熟悉華府官場的運作情況。中情局經過布什總統和切尼副總統的8年蹂躪,已淪為一個“四不像”的情報機構,前局長喬治·田內特(George Tenet)為了逢迎布什,下令中情局炮制伊拉克擁有化學、生物及核子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的情報,為布什侵伊找借口,而使中情局變成白宮的工具。白宮利用中情局做壞事和串假戲,當然并非始自布什,尼克松在20世紀70年代即曾利用中情局以制衡調查他違法亂紀的聯邦調查局。
最糟糕的是,“9·11”事件后,中情局為配合布什和切尼的所謂反恐行動,在海外(特別是在東歐一帶)以及在古巴關塔那摩美國海軍基地和阿富汗、伊拉克等地設立一系列拘留中心以關押大批恐怖分子嫌犯,并施行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以逼迫他們招供。許許多多被押嫌犯,7年來既未被起訴,亦未公開審判,每日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時代周刊》專欄作家喬·克萊恩(JoeKlein)最近強調,布什8年任內最卑鄙無恥、最麻木不仁的行徑,就是他在2002年2月7日親自批準中情局及其他軍事與情報機構對被關人犯施用各種酷刑,大大違反了美國的建國原則與立國精神。《紐約客》雜志主筆珍·梅爾(Jane Mayer)在去年出版的《黑暗面》(TheDark Side)一書中,即對中情局及軍方的酷刑作業做了詳盡的揭發,這本書已被《紐約時報書評》周刊選為“主編推薦好書”之一。
中情局的前身是戰略情報局(OSS),1947年正式易名為中央情報局。中情局成立初期吸收了大批常春藤盟校及其他名校學生當情報員,派赴海外工作。中情局負責海外情報作業,聯調局則是主管國內治安工作,但中情局于冷戰時代在第三世界曾籌劃一連串顛覆活動及政變,以擴大美國影響力。其中最臭名昭彰的例子,為1953年中情局與英國情報機構聯手推翻伊朗莫沙德政府,擁立親西方的巴勒維當國王;1963年中情局與越南軍人合作發動兵變,推倒吳庭艷總統,吳氏兄弟遇害;1973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幕后指揮中情局在智利發動政變,推翻阿葉德(Salvador Allende Gossens)左傾政府,阿葉德慘死。
一些主流媒體和開明的情報界人士都表示支持帕內塔以“局外人”身份入主中情局,整頓這個已被糟蹋得面目全非的情報機構。帕內塔是個能干的人,而他本身又沒有情報官僚包袱,如能獲得總統的信任與授權,應可使中情局重_上軌道。
(責任編輯/胡譯文)
海外星云 200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