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與身高的秘密
在骨骼系統中,與人的身高關系最大的是四肢長骨和椎骨,尤以四肢長骨更為重要。四肢長骨主要由骨干、骨骺(俗稱的化骨核)和干骺端(骨干和骨骺連接的部分)等部位組成。骨干和骨骺中間有一層軟骨,稱骨骺板(或叫軟骨板)。骨骺由軟骨組成,其中心部分最先骨化,稱骨化中心。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骨的生長是不斷在長骨兩端骨骺的骨化中心和軟骨板內進行,從而使骨的長度逐漸增長,身高也隨著增長。到了青春后期,軟骨板和骨骺逐漸開始融合,骨骼生長開始減慢。等到軟骨板與骨骺完全長在一起,長骨也就停止生長,長個兒也就結束了。
讓眼睛享受日光浴
視覺神經細胞只對光有反應,光就是他們的食物,洞穴中的魚因為缺少陽光,眼睛會變瞎。當然,這并不是說用眼睛去直視太陽,也不是不能用太陽鏡,但是,你和孩子都要讓眼睛適當地“曬曬”太陽。
眼睛享受日光浴后,視覺會更清晰,細節也更明朗。那么,怎么讓眼睛沐浴陽光呢?閉上眼睛,放松地搖晃腦袋,繞著太陽畫圈,但時間不能超過10 分鐘。這樣做所吸收的紫外線并不會比在街上行走和晾衣服時吸收得多。
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它可以提供每日所需的紫外線,溫暖的太陽還可以放松緊張的肌肉,激活視網膜細胞。耀眼的光被削弱了,性格也變得開朗了。
蔬菜需要“個性化”儲存
蔬菜買回家后,儲藏也是蔬菜保鮮的一大關鍵!由于蔬菜收割后不再進行光合作用,不再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成分。相反,在其內部固有酶的作用下,會發生大分子成分的分解,因此儲存的蔬菜多少會有一些營養品質的減低,同時,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會出現亞硝酸鹽的升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建議父母們,隨買隨吃,盡量讓小寶寶食用剛剛買回來的新鮮蔬菜。不過,有些父母實在很忙,只能一次多買一些拿回來放在冰箱中短期儲藏。不同的蔬菜,冷藏的溫度、濕度和儲存的期限也有差異。
丈夫進產房陪產先做好功課
在德國、法國、英國、北歐國家和美國、加拿大這些國家中,將近90% 的父親會進產房陪產。而在國內有報道認為準爸爸陪產會引起一些負面影響,這主要是因為準爸爸在進入產房前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對分娩的生理過程缺乏認識或者本身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尤其是“血腥場面”產生的刺激,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讓準爸爸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導致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礙。
因此,決定陪產的準爸爸需要正確認知性行為與生產的關系,性行為、懷孕、生產是一個系列工程,存在著因果關系。相信充分做好功課的準爸爸能夠勝任陪產的重任,也不會對他們日后的性生活造成什么影響。
臨摹名畫和觀察現實生活都很好
英國藝術家詹姆斯? 梅修說:臨摹名畫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可以讓孩子牢牢地記住一幅畫。我覺得對于“藝術史”來說,臨摹名畫這種方式挺好的。不過讓孩子通過觀察來畫出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也同樣重要。
當我讓孩子臨摹一幅畫的時候,通常我會把臨摹名畫做成一個合作型的項目,讓整個班的孩子一起來臨摹一幅經典名畫,學習繪畫技巧和合作都能給人帶來樂趣。不過在學習到了新的繪畫技巧之后,我希望孩子們畫出的是自己的作品——風景畫、肖像畫等等,甚至是給故事配圖。
先掌握基礎知識,再接觸“腦筋急轉彎”
人類之所以會形成定勢,是因為它也有很多好處:幫我們節省時間、節省精力,讓我們處理日常事務的速度快了很多。比如,學習騎車時,我們通過大量練習使自己產生很多動作定勢,讓我們在處理復雜交通情形時免去了很多時間。學習知識時,我們同樣也要用大量練習使自己對經過千百年來人類積累的知識精華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使我們能夠出口成章,使我們不用面對復雜問題時每次都從頭推演。
如果這些定勢還沒有形成就用所謂“急轉彎”來干擾,不僅常規知識難以牢固地掌握,“急轉彎”所帶來的快感也會大打折扣,因為對孩子來說,“急轉彎”的答案和常規的答案同樣新奇有趣。
當一回無助的孩子
毛毛從一個令人難以對付的孩子,一下子變臉,成為一個懂得體貼照顧別人的“大人”。事情發展得太快,我們不得不仔細回顧一下,發現這和我剛才的行為變化有關。媽媽通常是一個力大無比、態度堅決、充滿理性的成人,可是在我覺得無力說服毛毛的那一刻,表現出了一個成人的軟弱、無力和挫敗形象,就像一個無助的孩子。當媽媽是媽媽的時候,孩子就是孩子;而當媽媽呈現出了孩子般“軟弱”的一面時,孩子也就表現出了她體貼、關愛的成熟一面。仿佛是蹺蹺板,兩邊的位置分別代表著幼稚和成熟,一個人占據了其中一個位置,另一個人只
好坐在剩下的位置了。
夫妻之間,也需要邊界
想要保護真正的“秘密花園”,男人需要開放一些被妻子認定為“秘密”的“花園”。比如你最近喜歡看什么書,在聽誰的歌,有沒有新網友,公司里來沒來新同事……這其實都是你可以開放的部分,那就多和妻子多交流吧。新鮮趣聞,你關注的新的電子產品,你贊賞的新的經營理念,和單位里剛工作的新人的“代溝”……類似的你原來認為很“無聊”的話題,會增加夫妻之間的溝通,緩解妻子“完全不了解你”的抱怨。而且,這樣的溝通多了,你會發現妻子再也不追著去觸摸你真正的“秘密花園”了。
文章來源:《父母必讀》2009年第4期